你想要一台机器人为自己分摊压力吗?
日本正研发一种“万能”机器人,它究竟有多“万能”?日本发展机器人行业仅仅是想减轻社畜们的负担吗?还是说另有目的?
日本作为发达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在世界上也位列前茅,此前日本将机器人产业定为朝阳产业,表明了日本对机器人寄予无限的期望。
那么,日本的仿生机器人有什么种类?它们功能如何?
首先,我们来看备受争议的人形机器人,在日本科学家的构想当中,他们设计的人形机器人具备人的情感功能、外形特征、生理结构等等。
对此,日本科学家还向公众画了一个“大饼”。
比如可以利用硅胶材料来模拟人类皮肤,再给机器人内部安装一个恒温系统,调节身体温度。
并且在机器人的大脑部位安装一台微型的超级计算机,来模仿人类的大脑,整体上看和人类没有任何区别。
日本科学家假设了“机器人妻子”这一概念并做了更加细致的说明。
科学家表示,“机器人妻子”还会感知男性的情感,在男性伤心的时候安慰他,听取男性的诉求,并予以合理的回应。
科学家们还夸张地表示,有了“机器人妻子”,就没有必要再娶妻子了,“机器人妻子”可以满足男性对女性的一切幻想,是最完美的存在。
毕竟“机器人妻子”的外貌可以根据男性的想法塑造,而且还不会闹脾气,也不会有情感纠葛,对爱情绝对忠诚。
日本不少民众也被科学家的这番话忽悠,直呼只要“机器人妻子”能制造出来,不管多少钱自己都愿意买。
那么,现实真是如此吗?
此前一款名为ERICA的美女机器人出世,它是“妻子机器人”的原型,采用的是日本女星的脸型,声音也是由专业声优录制。
但是ERICA可没有情感感知功能,不能对人类的诉求做出合理的反应。
ERICA采用的是热源系统,根据人的体温感知说话对象的方位,并正视对话者。
但是一旦面对多个谈话对象,ERICA就不知道该如何反应,并且ERICA的词库有限,只能对特定的词语做出回应。
要知道,人类说话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不可能每一句都触发ERICA的关键词,这也是ERICA的缺陷之一。
网传这样的妻子机器人只卖10万元,但这只是谣言,从ERICA的表现来看,售价起码超过了100万人民币。
就是这样简单的机器人都要如此昂贵的价格,如果真正的“妻子机器人”被研发出来,价格恐怕难以估计。
当然,想要制作出完美的“妻子机器人”,日本科学家还要攻克许多技术难关,这将是一条长远的道路。
不过,ERICA可以担任简单的客服咨询工作,日后大批量生产,可能会给人力极其短缺的日本补充生产力。
再来看生物仿生机器人,它们的外形都是自然界的生物。
比如,在科幻片当中大家可以见到,科学家研制出蚊子机器人,模拟正常蚊子,悄悄溜进敌人的办公室偷取情报。
一些强大的微型机器人还能当做武器使用,非常的便利。
当然,日本的生物机器人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但是这也是他们的研究方向。
如今日本的生物机器人实用性并不高,很多富人把这些机器人当成一种玩具,将它们放在院子当中,增加观赏性。
也有的生物机器人被投放到生态系统当中,这些机器人身上安装了微型摄像头,用于监控环境状态。
有的生物机器人则是担当生物驱赶功能,比如在水域当中模拟凶猛的猎食者驱赶其他鱼类,方便人们进行捕捉。
日本科学家表示,目前正在研制一种治理生物泛滥的生物机器人。
这种机器人的实用性就很强了,人们可以将其模拟成泛滥的生物形态,并利用该物种的特征进行伪装。
一切完成之后,就可以在机器人身上安装基因病毒,让机器人与物种“交配”,将这种病毒传播下去,控制物种的数量。
这些功能看上去似乎并没有多强大,但是对于日本来说,却有着大用处。
日本虽然人口不算少,但老龄化相当严重,导致劳动力紧缺。
据2022年日本人口统计,7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5%,65岁以上人口超过29%,人数足有3600多万。
反观我国,虽然也有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但是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也不超过18.7%。
可见,日本的人口老龄化有多严重,如今,日本也成了世界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日本的出生率也不高,在这种态势之下,日本人口每年都处于负增长状态。
因此,在日本,劳动力价格昂贵,一个普普通通的洗碗工的月收入折合成人民币,都能轻轻松松过万。
在未来,日本的人口或许会越来越少,日本发展仿生机器人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补足某些劳动力急缺的岗位。
此外,机器人也是世界发展的潮流之一,各国的科学家都在加紧机器人技术的研发,谁能最先突破相关技术,谁就能在国际机器人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增强国际影响力。
日本在二战后抓住红利,使得一个岛国成为发达国家,如今世界浪潮发生偏转,日本肯定同样会紧抓这些前沿科技。
不过,如今的机器人研究已经陷入了瓶颈期,各方面的技术难关使得机器人领域似乎进入到了停滞状态。
第一,在仿生方面,如何利用现有的材料,制造出贴合实际生物质感的机器人是一个难关。
一方面现有的生物材料缺乏,难以支撑人类进行大量的实验工作,另一方面人工合成材料的技术有限。
仿生机器人与其他机器人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仿生,因此仿生技术难关是科学家必要突破的领域。
第二,机器人的协调性不足,人工制造的生物肌肉不论是反应还是协调性,都远低于普通生物。
这也是机器人领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随着更灵活的人工肌肉开发,这项技术有望在短时间内突破。
第三,机器人的能源问题,如今人类还无法研制出可供机器人长期运作的电池,能量转换劳动的效率也不理想。
当然,在这一点上,核电池是理想的选择,但核电池带来的危害不得不让科学家打起十二万分精神,不敢放开手脚。
人类对机器人的开发是一项长远的工程,只要人类还在路上,就一定能突破这些技术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