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中国!我们看好资本市场开放的红利(A股行情)
已有200多家外国机构涌入A股,而且投资仍在增加
近年来,中国在金融市场高水平制度开放和双向开放方面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就。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资机构如何看待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系列变化?您如何看待不断发展的中国市场?近日,多家外国金融机构的商界领袖接受了《证券时报》中国记者和券商的采访,其中一些“百年”大中华区领袖分享了他们对中国投资布局的个人感受。
目前,在国内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领域,外资参股限制已逐步放开,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外资参股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外资金融机构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背后,是中国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的真实表现。
【中国市场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对全球投资者来说,进入中国市场和配置中国资产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恒生中国副主席兼总裁宋月学认为,中国证券市场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过去,外国金融公司只能在拥有少数股权的合资企业中运营,这意味着中国合作方拥有最终控制权。自2020年4月以来,对外资持股的限制已被取消,外资参股比例稳步上升。目前,中国股市规模超过80万亿元,债券市场规模超过140万亿元,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截至2022年6月,外资持股占中国内地股市总市值的4.2%和债券总市值的2.6%,较2017年的1.9%和1.3%大幅上升。
贝莱德中国区主管唐晓东表示,中国市场的独特性在于,它将发达市场的质量与新兴市场的增长潜力结合在了一起,“这些品质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市场都无法取代的,使中国在全球投资者的整体资产配置中具有独特性。”
“许多年前,外国金融机构可能更多地将中国视为一个重要的中国融资市场中国的主要业务是为国内机构投资海外股票、债券、房地产等市场提供服务。近年来,人们有一种明显的感觉,即中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投资市场,海外机构将资产配置到中国越来越重要。金梅莲花宝中国区总监表示,全球资管规模排名前十的养老机构一直在中国开展业务,作为荷兰最大的独立资产管理公司之一,荷永远宝从战略层面积极拓展中国市场,希望能在国际市场上积累经验,为中国市场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资本市场已成为全球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2年8月,已有200多家来自银行、券商、基金等各类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a股市场,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不断增加。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桑德斯表示,中国金融业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稳步上升,而金融业开放是超越过去以吸引外部资本为主要目标的格局,上升到更好地从国际金融市场的体制和机制中对接,融入国际金融体系。
“在服务海外客户的过程中,我们觉得中国市场是全球投资者不可忽视的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总经理孙冬青表示,公司下一阶段的业务重点仍将是发展二级市场业务,实现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业务的双轮驱动,公司目前正在申请公募基金销售和融资融券交易牌照。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看到,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决心是坚定的,中国企业不断创新、追求更高水平增长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花旗中国首席执行官兼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林玉华表示,基于这些积极信号,花旗客户致力于在中国发展,希望通过扩大在中国的业务来促进他们在亚太地区的业务。
施罗德投资集团总裁郭伟表示,中国对全球投资者一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与发达市场相比,中国资本市场是A超额回报的机会仍然很大。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市场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制度化程度相对较低,但容量大,流动性好。这些因素的结合为寻求Alpha的投资者形成了理想的市场,提高了投资组合的总回报。”
范达集团中国区CEO唐华表示,无论是投资渠道政策、行业准入,还是产品供给改革,中国都为外国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外资连续多年保持净流入,2021年更是创下近5年来的历史新高。这是外国投资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也是对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肯定。
【一系列政策促进了外商投资的本地化发展】
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离不开政策支持。2020年以来,期货、基金、证券公司外资参股限制逐步放开,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加快对华投资。
在谈到哪些政策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时,多家外资机构提到,对外资金融机构取消持股限制无疑是最重要的政策。“近年来,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放开外资金融机构的持股限制。”林玉华告诉《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股权放开为花旗创造了一个新的机会——申请成立一家全资的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
迄今为止,中国有9家外资控股的券商,包括摩根大通证券(jpmorgan Securities)、高盛高华证券(Goldman Sachs Gao Hua Securities)和第三家外资券商。这两家券商均为外商独资,在瑞信证券(Credit Suisse Securities) 9月份宣布出售股票后,第三家外资券商即将上市。此外,还对青岛第一财证券、渣打证券、日兴证券、法巴证券等外资控股证券公司的设立申请进行了审核。
在公共基金领域,贝莱德(BlackRock)、富达(Fidelity)和Lubbomab率先成为外商独资的公共基金。方达基金、施罗德基金、联博等机构也提交了设立外商独资公募基金的申请。根据private equity的数据,在私人股本领域,截至今年2月,外国私人股本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达到40家其中,桥水(中国)投资成立于2016年,目前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在期货领域,摩根大通期货于2020年6月成为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期货公司。
同时,跨市场业务的不断拓展,也为外资机构发挥自身优势,深度融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更多空间。唐伟表示,QFII/RQFII制度的引入,使范大得以直接参与中国资本市场。范达与中国机构合作,在纽约证交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推出了多只投资于中国A股和在岸人民币债券的etf,所有etf都是在美国市场的第一只。孙冬青也提到,近年来,大力发展跨境业务已成为中国证券业乃至整个金融业的共识。野村东方一直致力于成为跨境业务,特别是中日跨境业务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公司。在过去的一年里,公司在跨境资本引进和国内市场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渣打银行(中国)公司、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业务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陆静表示,该行去年全面参与了“南向债券通”的首日交易。今年,渣打香港成为首家直接参与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境外外资银行。渣打银行将继续积极引入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帮助境外企业成功在华投资。
随着越来越多的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外商在中国的商业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在采访中,外资机构非常重视养老保险制度第三支柱改革,认为这一政策将对外资企业在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黄小工也表示,富达目前是美国401k养老金的顶级管理者,随着中国养老体系三大支柱的不断发展和城乡居民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需求的提升,富达也希望能够妥善地凭借这类产品和服务,积极参与中国养老市场。
【坚定布局,差异化拥抱中国市场】
面对与本土机构的竞争,如何充分发挥自身在中国市场的优势,为市场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国外机构发展战略的重点。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针对中国巨大的潜在财富管理市场,许多海外和外国行政机构在公司布局上投入了人力和资本,寻求公开发行、投资咨询、基金销售、融资融券等牌照。建立一个财富管理品牌和客户信任需要很多年的时间,这说明这些外资机构在中国的发展不是短期的。
吕静对《证券时报·经纪中国》记者表示,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渣打银行中国业务收入在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势头良好。来自中国的在线收入也有强劲增长。按在线收入贡献计算,中国仍是该行最大的市场。
花旗则表示,它正在加大招聘力度,以支持客户在中国的长期增长。服务于新经济发展的商业银行部正在中国内地和香港招聘一批客户经理,其中三分之一在大湾区工作。此外,花旗今年将招聘600名金融科技人才,以扩大其为中国客户提供的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瑞信中国首席执行官、瑞信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建国表示:“中国市场对我们的全球和亚太战略至关重要。”“展望未来,瑞信在中国的重点将是如何更好地参与中国的金融改革,推动瑞信在华业务的持续改善。”瑞信将培养本地人才,并鼓励本地人才在内部晋升,成为植根于中国、具有国际视野的新一代国际金融专家。”
多家外资机构驻华负责人接受《证券时报》·经纪人采访时表示,即使拥有雄厚的资本和丰富的海外市场运作经验,但在实践中,外资机构在中国会展业也会遇到各种挑战,如何做好差异化竞争是关键。
“谈谈国际和本地的对比在全球化的碰撞之后,进入中国的外国机构确实会有或多或少的“适应”情况。“中国市场又大又深,在中国成功发展的路径和策略也非常多样。”吉梅说出了她的想法。在他看来,外国机构在进入中国市场时需要充分考虑中国市场结构、基础设施、投资者偏好和投资策略的独特特点,但这些挑战并非不可克服。据介绍,目前,浩博不断加大对当地市场调研团队和能力建设的投入,将海外领先的可持续、量化投资经验应用到中国市场。
Lubomab集团亚太区负责人、Lubomab基金总经理刘松认为,国外机构应该做出更多融合国际基因和更适合中国市场的资产管理产品,更好地为国际和国内投资者双向服务。这包括向全球投资者和国际基金介绍中国的投资机会,并通过QDLP等商业渠道向中国投资者介绍优秀的海外投资策略。此外,国外机构可以深度培育中国上市公司,整合国际ESG投资和评价标准,创建更适合中国上市公司的评价体系,促进行业建设。外国机构在REITS等另类投资领域也有机会。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注册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境外投资者已成为a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a股市场与境外市场的关联度日益提高。摩根士丹利证券总经理钱静在接受《证券时报》中国版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家外资控股的经纪公司,摩根士丹利证券利用其全球平台,将长期高质量的外国投资者引入许多具有市场影响力的项目,并帮助A股上市公司优化其股权结构。”
在另类投资领域,外资的进入也拓宽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视野。作为全球领先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博丰期待利用全球知识和资源,利用中国市场出现的新机遇,博丰管理合伙人兼中国业务主管Stuart表示。比如,除了投资人,菠枫叶还是一家房地产运营商,可以为我们投资的房地产项目带来领先的运营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可持续发展和零碳实践注入活力。
[]我们将继续扎根中国,享受更多开放红利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顶级机构选择在中国扎根,为中国经济“引进来、走出去”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不少机构加快了在中国开展会展业务的步伐,希望从对外开放中获得更多红利。
汉亚投资中国区负责人邵欣表示,与国内同行相比,外资管理通常面临人才短缺、本地资源短缺、内部合规和本地政策需要平衡等问题。“我们与母公司保诚(Prudential)在亚洲和中国的长期合作经验,使我们对中国市场有了深刻的了解,我们内部对本地化的重视,帮助我们平衡了本地和总部的目标。我们希望现有政策保持稳定,也期待出台更多优惠政策,让外资进一步融入当地市场,获得进一步的自由竞争和发展空间。”
扩大对外开放是中国长期坚持的国策。2018年以来,金融领域的开放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情。所有受访外资机构都对中国的金融开放和资本市场发展提出了建议。
唐晓东认为,中外金融机构各有优势,相互学习,有助于提高中国金融体系的整体实力。大家可以看到,有关监管部门正在努力营造一个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这无疑是非常重要和及时的,将有助于提高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了解。贝莱德预计,国内外资本市场和政策将进一步整合,为人员跨境交流、知识共享和资本流动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便利。
刘松表示,在目前金融开放的进程中,牌照是放开的,但在实际业务层面,特别是资本市场资金流动的便利程度上,希望看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在引进外资方面,林玉华表示,随着互联互通的发展和成熟,海外投资者在进入中国市场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国内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的方式越来越多,包括“香港通”、“沪港通”、“沪伦通”、“中瑞通”和ETF。未来,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更多连接海外市场的渠道。花旗集团一直在深度参与这一联系。作为存托银行,它承担了目前沪伦通的所有项目。如果能够更好地整合链接渠道,将有助于投资者更有效地了解和参与中国市场,并进一步“引进”海外资金。
宋还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完善国内债券信用评级体系,并与国际标准接轨,帮助增加国外对信用债券的需求;二是通过发展私募股权等市场,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在退市机制上,畅通被动和主动退市渠道,促进优胜劣汰,优化上市公司质量;金融开放并不意味着资本项目全面开放。资本项目开放进程要平稳有序,风险防控体系要不断完善。
【在开放中成长】
开放是贯穿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和深化改革的最响亮的声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资本市场朝着“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活力、有活力的资本市场”的高水平制度开放方向稳步推进。在机构方面,从2020年4月1日起,全面取消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外资参股限制,外资机构在业务范围和监管要求方面享受国民待遇。在市场和产品方面,QFII/RQFIL配额限制全部取消,国内外市场互联深化,国际期货品种范围扩大,风险管理工具日益丰富,a股被纳入国际知名指数并提高占比。
今年8月1日,证监会主席易惠满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将“平衡开放与安全,扩大高水平双向开放”列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五大重点任务之一,明确“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制度、产品的全方位制度开放”。
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双向开放的发展在路上,外国机构也在扩大在华业务。近年来,许多外资机构,包括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保险、期货等纷纷涌入中国,设立全资或合资企业,申请营业执照,投入大量人力和资本,在中国本土市场扎根。
开放为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强大活力。就在昨天,中国证监会宣布,正在研究针对外国投资者的特定短期交易的制度安排,以使他们更容易投资a股。从长远来看,外资机构在中国的存在可以带来大量增量外资、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商业模式。与此同时,外资“鲶鱼”的到来,也丰富了中国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多样性,不仅从国际经验出发,并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特别是在ESG、绿色可持续金融、量化及衍生品、养老金、REITs等领域为第三支柱的发展打开了更广阔的国际视野。
对全球投资者来说,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中国拥有世界第二大股票和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规模超过80万亿元,债券市场规模超过140万亿元,蕴含着巨大的财富管理机会。
正如野村证券东方国际证券总经理孙东清所看好的,中国的长期投资价值,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孕育着丰富的投资机会,特别是经济全面结构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和消费升级、双碳和共同繁荣的政策提供了许多增长型产业的结构性投资机会。“我们对在华长期投资有着坚定的信念,我们不会因为短期内市场的波动而改变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战略和决心。”这是接受调查的外国机构的共同愿望。
开放带来进步,中国资本市场将在开放中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