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倒V”行情,如何解读四季度油价
2022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始终受到地缘和宏观因素的影响。2月底,随着俄罗斯与乌克兰地缘政治冲突的大幕拉开,欧洲对俄罗斯发起了一轮又一轮制裁。国际原油市场结构性短缺,价格大幅上涨,3月初再创新高。随后,随着俄乌政治冲突进入常态化和持续性阶段,地缘因素对油市的边际影响减弱,市场开始交易宏观逻辑。为应对高通胀率,美联储启动了1990年以来最激进的货币紧缩行动。美国美元指数一路上扬,打压全球风险资产,国际原油开始走弱。经过前三季度的“倒V”走势,当前国际原油价格已基本回到俄乌冲突前的水平。那么,影响四季度国际原油市场的因素有哪些?地缘和宏观还会主导油价走势吗?
记者采访了新湖期货所副总经理、所长李强。
前三季度国际石油市场受地缘和宏观因素主导
回顾前三季度国际原油市场的表现,李强认为,主要分为上半年和三季度两个半程。上半年原油市场主要在美联储加息下的大宗商品资产冲击、俄乌冲突下的供给侧冲击以及疫情对国内消费的影响三大逻辑下交易。年内原油价格出现两个高点。第一个高点出现在3月初。市场担心俄罗斯会受到制裁,俄罗斯石油出口大幅下降。布伦特盘中冲刺140美元/桶。第二个高点出现在6月中旬,消费旺季有望带动汽油价格大幅上涨,从而带动原油价格上涨。布伦特盘中冲刺125美元/桶。
时间进入下半年,市场开始交易宏观变化。李强表示,市场预期政策进一步收紧和全球经济衰退加剧,全球石油产品需求预期下降。但供应中断风险存在,石油期货流动性缺乏。因此,油价在震荡下行的同时波动较大。
“从内外关系来看,内部原油基本走势
跟随外盘原油价格变化,由于国内需求疲软,SC折价布伦特,与多数大宗商品内外盘倒挂一致,反映了内外经济不同的周期结构。但7月底至9月中上旬,内外盘出现明显分化,外盘偏弱,内盘明显偏强,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原油仓单不足,同时运费上涨也对其产生一定影响。近期,随着SC仓单增加,内外盘价差基本回归合理区间。“李强说。
事实上,今年以来,美联储已加息5次,共计300个基点,这是自1990年以来美联储最激进的货币紧缩行动。随着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的前景,全球经济面临衰退风险,这也成为今年下半年油市的主导因素。
对此,李强认为,美联储连续大幅加息并不正常,其本质是对抗高通胀,美国债长短利率倒挂也体现了这一点。在政策方面,通过紧缩和抑制消费来实现供需平衡,本身就是衰退的表现,自然会导致能源消费的再平衡。其中,消费走低、物价在一定程度上承压,符合正常逻辑。但是,价格的弹性仍然取决于供给侧的变化。如果产油国相应减少供应,可能会形成供需两弱、调价不一定顺畅的局面。
目前美国元走强,叠加经济衰退预期,对全球风险资产形成打压,但原油基本面仍有不确定影响。李强表示,在这种格局下,主要分析框架由大到小延续。他进一步解释说,首先要分析宏观和大资产的影响,供求关系要放在次要位置,除非供求关系发生质变。
“因此,我们普遍认为石油资产仍可能面临下行压力。但由于能源结构、区域结构分化以及供给端的不确定性,这样的下行压力在市场上可能不会平稳出现。如果出现极端的供给端变化,甚至可能会给原油带来阶段性的走强。”他说。
四季度国际石油市场仍将面临复杂局面
进入四季度,李强表示,原油市场无论是宏观方面还是产业方面,都面临着复杂的局面。
“由于美联储‘老鹰’派加息,多数国家被动加息,全球多数国家处于政策收紧局面,叠加经济下行带动消费走弱和当前消费淡季现实,对原油形成明显压力。冬季消费旺季从11月下旬开始,尤其是市场预期寒冬较强,而供应端北溪管道受损,消费端对高价天然气有一定替代作用,形成一定利好因素。其中,原油对天然气的替代效应预计在70万桶/日左右,欧洲地区40-50万桶/日,增加30万桶/日,东北亚地区10-15万桶/日,增加5万桶/日。“李强说。
不过,李强表示,也要看到,供给端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俄乌冲突的影响仍在继续。欧盟对俄实施第六轮制裁,海运出口减少90%。2022年12月和2023年2月,欧盟对俄罗斯原油和成品油的制裁将开始实施。IEA月度报告预计,俄罗斯供应量可能减少200万桶/日。9月29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对俄罗斯实施第八轮制裁,增加对俄罗斯个人和实体的制裁名单,全面禁止俄罗斯商品在欧盟市场销售,并公布为俄罗斯石油设置限价的法律依据。俄罗斯原油出口和产量的下降需要等待制裁的实施。
欧佩克+政策的影响引发市场关注。李强认为,三季度市场更关注欧佩克+增产政策,四季度市场更关注欧佩克+减产政策。IEA月报显示,欧佩克剩余产能,即90天内能够达到并长期维持的产能,主要集中在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尼日利亚和伊拉克。2022年8月,四国剩余产能分别为126万桶/日、72万桶/日、35万桶/日和16万桶/日,合计251万桶/日;欧佩克+19个减产国家剩余生产能力共计3
30万桶/日,哈萨克斯坦在非欧佩克国家的剩余产能为40万桶/日;利比亚和委内瑞拉剩余产能为19万桶/日;欧佩克+的剩余总产能为322万桶/日。虽然存在一定的过剩产能,但实际产量主要由其政策决定。
“OPEC+在9月5日的会议上表达了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调整产量的决心。下一次产量政策会议将于10月5日召开。近期产油国和多数机构积极呼吁OPEC+重返减产,以抑制价格下跌。目前市场预计OPEC+将减产100万桶/日或50万桶/日。”李强说。
此外,李强表示,本轮美国-伊朗谈判前期进展顺利,但近期鲜有消息,市场仍在等待伊朗方面的答复。美国财政部网站宣布与伊朗相关的新制裁措施,重点针对为石油贸易提供便利的实体。预计短期内仍难以达成协议。此外,今年美国进行了大规模倒储,截至目前已完成1.65亿桶。美国SPR库存已大幅下降至1983-1984年水平,后期进行大规模抛储的可能性不大,市场需重点关注收储情况。近期美国仍处于飓风季节,飓风对原油生产和炼厂加工设施的影响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目前,欧洲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后期是否会引发全球能源危机?对此,李强认为,欧洲能源危机进一步蔓延,目前做出这样的判断还为时尚早。他解释说,当前欧洲的能源危机本质上是能源的地区性结构性再平衡。即使欧洲能源出现一定程度的紧缩,也会导致部分地区供过于求。当前的能源危机不是总量性的能源危机,而是结构性的能源危机。尽管这样的地区性能源危机会有一定程度的外溢,特别是会蔓延到一些与欧洲关联度较大的国家,但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能源危机会蔓延到全球,除非俄乌问题进一步恶化,否则会通过非经济因素扩散。
副总经理、研究所所长、首席分析师、新湖期货董事会秘书。金融学硕士。曾任上海证券报上海证券信息有限公司数据部分析师、《环球财经报》版面编辑。加入新湖期货研究所后,历任有色金属行业研究员、宏观经济研究员、产业二总经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新湖期货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