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时经常看到贞观二年(628年)、开元三年(715年)、乾隆五十年(1785年)之类的,可是在看唐玄宗时代的历史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天宝年间几乎都不用年字而是用载,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称“载”不称“年”呢?
据说成书于汉代的《尔雅·释天》记载:“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就是说夏朝是称“岁”,商代称“祀”,周朝才称“年”,在夏商周之前的唐虞时代是称“载”的。
唐虞是指谁呢?就是唐尧、虞舜,上古的贤君尧舜禹中的前二位。在周朝称“年”之后,秦汉以来,历代都是约定成俗称“年”的,一直到了大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
李隆基
玄宗李隆基是一个很能干的人,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协助父亲发动唐隆政变,把父亲扶上皇位,又斗倒姑姑获得大权,之后亲贤远佞,励精图治,把大唐打造成天朝盛国,开创赫赫有名的“开元盛世”,到了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的时候,玄宗可谓睥睨天下、踌躇满志,觉得自己一生也圆满了,可以进入享乐时代了。
这时候,陈王府参军田同秀报告说:“玄元皇帝降见于丹凤门之通衢,告赐灵符在尹喜之故宅。”就是说李唐皇帝追认的神仙祖先玄元皇帝、太上老君李耳在丹凤门现身,告诉他田同秀,可以上奏皇帝在桃林故关尹喜旧宅处取金匮灵符,那是老祖宗太上老君赐给皇帝灰孙子的灵符。
因为太上老君所赐的宝符“潜应改元”,所以在开元三十年(742年)的正月初一,玄宗大赦天下,改元天宝。
改元后的第八天,正月初八,把太上老君降赐的宝符安置在玄元庙,二月,玄宗加上尊号为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又给庄子加号为南华真人,文子号为通玄真人,列子号为冲虚真人,庚桑子号为洞虚真人。
李耳
天宝二年(743年),玄宗还追尊之前追尊为玄元皇帝的老君李耳为大圣祖玄元皇帝,李耳的爹李敬也追尊为先天太上皇,母亲益寿氏号先天太后,还有他们家追认的始祖皋陶也追尊为德明皇帝!
天宝三年(744)正月初一,又改年为载,玄宗为什么要改年为载呢?
前面简单说了,唐尧虞舜时代才叫载呢!在儒家观念中,尧舜时代是一个人伦和顺、政治清明的黄金时代,尧舜时代的政治形态也是封建王朝有雄心壮志皇帝们向往的典范。
玄宗自然不例外,他觉得自己的雄才大略和非凡成就,已经和尧舜距离不远了,自然要效法尧舜,所以改“年”为“载”。《唐大诏令集·改天宝三年为载制》记载:“历观载籍,详求前制,而唐虞之际,焕乎可述,用是钦若旧典,以协惟新,可改天宝三年为三载。”
玄宗改“年”为“载”,除了效法尧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前两年太上老君赐宝符于玄宗,宝符上有“天宝千载”或者“天宝万载”的字样。再说“载”是生物和更始的意思,比“年”更有象征意义,可以体现出统治者更多的政治抱负,也更能满足玄宗媲美尧舜之治的政治理想。
李亨
玄宗早年并不相信神仙长生之说,对道教只是利用,那时候还纯属典型的实用主义。谁也没想到,到了晚年的玄宗却真的崇信道教沉迷其中,追尊道教神仙祖宗,册封道士官爵、土地财产,不但把《道德经》奉为诸经之首,还亲自注解《道德经》,弘扬道教,以至于迷信长生、怠于政事,引导国人都沉浸在崇拜太上老君的氛围中,让道教也在他那个时代发展到顶峰。
天宝年间的玄宗真的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沉溺酒色、荒淫无度,亲佞远贤,怠政倦事,搞的政治腐败,终于在天宝十四载(755)爆发安史之乱,玄宗仓皇西逃,次年七月,太子李亨自立为帝,改元至德,遥尊玄宗为上皇。
肃宗继位后面对的局面糜烂不堪,兵荒马乱的也顾不上搞那些形式主义,纪年就还是沿用他爹的旧例,称至德元载(756年)。至德二载(757年),唐军收复两京,肃宗返回长安,才在次年(758)二月,下诏改元乾元。
肃宗认为他爹改年为载,没有像尧舜一样安享太平,反而引发安史之乱,几乎亡国,都是他爹标新立异惹的祸,因此,肃宗宣布把“载”重新改回“年”,从此,直到大清亡国,纪年用字再也没有折腾过,玄宗的失败案例在前,谁还去触那霉头?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