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明忆
字数:2646,阅读时间:约7分钟
▲弹琴台之战
从当时李氏朝鲜的视角来复盘弹琴台之战,那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离谱”。先来看兵力和军队组成,关于朝鲜一方在弹琴台之战中,究竟有多少兵力参战,这个在当时就已经有多个版本,兵力跨度,更是从当时朝鲜重臣柳成龙的《惩毖录》中记载的8000人,一直到《宣祖实录》中记载的10万人。
对于如此重要的一场战役,朝鲜官员在几乎同一时期的记载,竟然出现差距如此之大的兵力差距,这虽然着实让人感到离谱,但这倒不是朝鲜的官员上班摸鱼,而是因为申砬虽然带着禁军骑兵离开汉阳,当他前往前线时,随着各地军队的加入,整支军队已经杂牌到让后来国军看了都要心惊肉跳。为何以武力立国的李氏朝鲜,在面对亡国之危时,会组织起这样一支军队,这就要先讲一下当时李氏朝鲜的军事制度了。
▲朝鲜骑兵
朝鲜在朝鲜之役前,实行的是类似明朝卫所制的五卫制,但这个制度早在15世纪,也开始走向了崩解。当时享受着不缴纳赋税,同时享受“其中羡卒,有衣冠而陪卫者,有纳布而资给正军者”待遇的五卫制正兵,因为不愿继续进行日常的戍卫和军事训练,许多人选择缴纳布匹来免除军役了事。
这种事情按理说,是会极大动摇一个国家国防的根本,而朝鲜朝廷虽然不是毫不知情,但因为国内长时间的稳定,加之对于武人势力的忌惮,朝鲜对“以布代役”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况且朝鲜的军队部署,采用了重外轻内的边镇体系,在征兵严重缺额的情况下,朝鲜不仅没有想办法修补,反而搞出了一个极为神奇的制度——“制胜方略”。
▲“制胜方略”最早是为应对北边战事而创立
这个“制胜方略”,说白了就是将士兵和军官彻底分离,平日主要维持一支军官队伍,临战再以军官队伍为基础,东拼西凑出一支军队。
在这个制度的运作下,朝鲜朝廷将北边将领申砬任命为三道都巡察使,命他前往南方对抗日军时,没有让他直接率领北边军队南下,而是让他到首都汉阳赴任后,由作为文官的柳成龙,在京城召集驻军、宫廷侍卫、宗族武装等等,东拼西凑出了一支八千多人的部队交给了申砬,这便是柳成龙在《惩毖录》所记载数字的来源。等申砬带着军队离开汉阳开拔后,一路上也在不断征召民兵武装,召集之前溃败的武装,从而组织起了一支数量不明的军队。
▲现代想象绘制的申砬像
这种军队组成方式,不仅效率低下,光是看军队的构成,相比也能看出这样的部队得有多不靠谱。其中的很多将领,他们是否有足够的管理士兵的能力,这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但是最神奇的地方来了,如果说这支军队就像一辆破车,那么这位被当时朝鲜朝廷寄予厚望的“名将”申砬,那就绝对是一脚油门一脚刹车,将这辆破车花式折腾散架的猛人。
▲从申砬在与女真人战斗中,成名的“一箭解围”事迹,可以看出此人更接近一位勇将
实际上,对于申砬的这支部队到底是什么水平,朝鲜内部还是有非常清醒的认识。因而申砬所领到的作战任务,并非是去硬刚日军,而是把守鸟岭关隘,保卫作为首都汉阳门户的忠州城。这个鸟岭虽然算不上天险绝地,但因为在半岛西部平原上相对险要的地形,使得从新罗时代开始,半岛政权就在此修建和经营关隘,让这里也有了“天作重关此鸟岭”的易守难攻之名。
▲鸟岭关
那么申砬对如此地利的鸟岭关是什么态度呢?在他手下将领金汝岉,劝他“彼众我寡,难以抵锋,宜守此险扼以御之”后,申砬非常坚定的表示“此地不可用骑,当于原野一战。”
于是乎,申砬就这样干脆的北撤,将鸟岭关放弃给了由小西行长率领的日军一番队。如果说到这里,还可以用申砬将军一直都是指挥骑兵作战,缺乏守城经验来辩解的话,接下来他将弹琴台作为决战场,这就只能用魔幻来形容了。
▲今天的韩国弹琴台公园
从申砬的角度,在这里布阵,不仅离忠州城还不算太远,同时背靠汉江,可以迫使士兵们与日军背水一战,同时背后的弹琴台高地,更是可以在战事不利时,撤退到上面据守。
但是申砬忽略了几个问题,首先他选择的这个战场虽然离忠州城不远,但是这个距离足够让朝鲜军队在战斗开始时,无法兼顾一边的忠州城。而在军队的另一侧,虽然这里也毗邻汉江,但是受限于有限的军队数量,朝鲜军阵和汉江之间,也留下了一个足够日军迂回的空间。
▲弹琴台之战(蓝色为朝鲜军)
在战斗开始后,作为日军指挥官的小西行长,自然没有放过申砬这一巨大的疏忽。开战后,小西行长亲率所部七千人正面迎击朝鲜骑兵,同时派宗义智、松浦镇信各领三千人沿着汉江北上,对朝鲜军进行侧面夹击。这也就成为了后面朝鲜军队溃败的重要导火索。
▲小西行长
虽然有诸多不是,但毕竟是申大将军自己选的地,那么总该适合骑兵的行动了吧?答案恰恰相反,弹琴台一带,在当时因为地势平坦,靠近河流,大多都被开垦成了种植水稻的水田。弹琴台之战爆发的时间正值四月,此时刚刚完成插秧的水田,别说是骑马奔驰,就是人在上面走路,都会颇为吃力。
于是乎,当朝鲜军队本就不甚精锐的骑兵和弓箭手们,在申砬的指挥下,冲入水田,步履蹒跚地向日军发起冲锋时,他们无论是使用何种制度,又或者拥有什么样的武器,都无法阻止自己的命运被掌握在敌人手中了。
▲现代想象绘制的弹琴台之战
最后在正面无法突破日军步兵阵线,侧面又遭到日军迂回打击下,朝鲜军队彻底溃败,慌不择路的朝鲜士兵向西跳入汉江逃生,最后以至“人争投水, 流尸蔽江”。而这位处处充满失误的申砬,最后也以“赴水死”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或许这位将军在最后,会后悔于自己没有把守鸟领关,但话有说回来,以当时李氏朝鲜军队火力、训练、作战经验、士气等方面,都落于日军的情况下,申砬放弃朝鲜仅有的骑兵优势,选择固守鸟领关迎战日军,又真的能获得胜利吗?这只是个未可知也的事情了。
参考文献
《李朝实录》
柳成龙《惩毖录》
《象村集》
《制胜方略》
《续武定宝鉴》
佛罗伊斯《日本史》
《太阁记》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明忆,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