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被反杀的印度:主动挑衅截杀唐朝大臣,结果被轻松反杀,国也亡了

被反杀的印度:主动挑衅截杀唐朝大臣,结果被轻松反杀,国也亡了

中国和印度自古以来一直是邻居,不过相互之间的交往却很少,原因也很简单,喜马拉雅山太高,人又太渺小,老死不相往来,才是古代中印之间的相处之道。

从汉朝开始,中国开辟丝绸之路,顺便发现了通往印度的道路,从青藏高原的西侧,翻过葱岭便可以到达印度平原。佛教就是沿着这条路线传播到中国的。

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重新开始对西域的经营,中国和印度的交往也再次打开。玄奘大师作为民间人士首先赶往印度,那时候叫天竺,他吸取了印度佛教的最新养分,也成就了《西游记》这本名著。当然,后一点是玄奘大师自己都意料不到的。

官方层面,唐朝同样重视发展与天竺的友好关系,当天竺派使节来访后,马上派遣两位使节回访,并在天竺的摩伽陀国刻下石碑,以纪念这次空前的外交活动。

可是,天竺的实际状况令人有点头疼,自从贵霜帝国之后,天竺一直处在四分五裂之中,别说全印度了,连印度河流域都统一不起来,与吐蕃接壤的国家就有好几个。

好在这些小国都很欢迎大唐的使节,毕竟大唐远在万里之外,一点威胁也没有,又带来这么多丝绸礼物,谁能不喜欢呢。在这样的友好气氛下,唐朝几年后再次派出使团,打算进一步加强友好交往,没想到偏偏出事了。

中天竺王国的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趁着老国王去世,把王位窃为己有。这种事本来轮不到大唐来管,我们向来尊重其他国家的选择,不干涉他国内政,可是这个名字挺长的新国王居然打起了大唐使团的主意。

原来上一次的大唐使团带了很多礼物来,天竺各国又回送了大唐很多礼物,两者相加可是好大一笔财富啊。于是,篡位的假国王偷偷集结人马,把大唐使团和各国朝贡队伍统统给打了劫。

大唐使节王玄策别看是个文官,当时的官员都是文武双全,随时可以丢下毛笔舞横刀的,王玄策瞅准机会和副使逃脱了出来。光吃亏不还手可不是大唐的风格,王玄策决定借兵报仇。

吐蕃当时与大唐关系良好,听王玄策一说,马上表示愿意借给他1200骑兵。王玄策又找泥婆罗,也就是现在的尼泊尔,泥婆罗国家虽小,出手却大方得很,一下子借出7000人,全是能征善战的山地步兵。

有了8200兵马,王玄策毫不犹豫地杀奔中天竺国而去,犯大唐者,虽远也要诛。难怪印度历史上一直被来自北方的民族征服,生长在热带的人就是打不过来自苦寒之地的士兵。

大唐将领指挥下的尼婆罗吐蕃联军三下五除二,把中天竺军队打得落花流水。仅用三天攻下最为坚固的茶镈和罗城,歼灭一万多敌军,假国王仓皇逃出城去。

王玄策让副使率军追赶,自己则率领大军横扫中天竺,攻下将近600座城邑。最后假国王被副使俘虏,残余的敌军也全部投降,中天竺王国算是被灭了。

整个天竺都被震动了,诺大一个国家说灭就被灭了,大唐使节还真是牛。各国带着最珍贵的礼物,纷纷前来祝贺,一时间,全天竺都在传颂大唐的威仪。

王玄策高高兴兴地带着假国王回到长安,向唐太宗报捷。按说王玄策没用大唐一兵一卒,就降服了一个反叛的国家,应该重赏才是。可史书记载,唐太宗只是封了他一个朝散大夫,看不出军功很大的样子。

因此后来有专家分析,王玄策攻破中天竺王国,看起来很风光,实际却破坏了大唐对天竺的外交意图。太宗万里迢迢派人出使天竺,可不是为了那些国家的贡礼,而是有更深层次的战略考虑。

吐蕃崛起后,已经成为大唐西南方向上的大患。虽然有文成公主和亲,吐蕃暂时与大唐维持着友好关系,但早晚仍会对大唐构成威胁。出使天竺的真实目标,便是寻找可以牵制吐蕃的盟友。

可是经此一战,天竺的真实状况已经显露无疑,不但国家众多,合不成一股劲,而且各国的战斗力很弱,难以对吐蕃形成牵制之力。对大唐来说,联天竺制吐蕃的战略,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失去了价值。

从此之后,大唐对天竺的兴趣大减,即使是鼎盛时期的唐玄宗,安西都护府扩张到极限,也没再提过结好天竺。这个盟友实在不给力,还是让他们老老实实念经吧。

读史知兴替,鉴古今,晓未来。读历史,怎么能缺历史权威书籍《资治通鉴》呢?

《资治通鉴》中国历史上成就最高、最权威的编年体通史。读此书不仅能让我们系统性的了解中国1362年的人物过往、王朝兴衰、盛世本相,更能从中汲取海量的信息和为人处世之道。

书籍原价258,现只需69,69元了解中国1362年的浩瀚历史。有意向购买的读者,点击下方即可购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大唐,主动,国王,唐朝,挑衅,中国,反杀,吐蕃,天竺,的国家,消息资讯,大唐,天竺,印度,大唐使团,王玄策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大唐,主动,国王,唐朝,挑衅,中国,反杀,吐蕃,天竺,的国家,消息资讯,大唐,天竺,印度,大唐使团,王玄策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大唐,主动,国王,唐朝,挑衅,中国,反杀,吐蕃,天竺,的国家,消息资讯,大唐,天竺,印度,大唐使团,王玄策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