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作为我国最繁荣富庶的朝代之一,其文明之昌盛至今令人心驰神往。
在唐太宗李世民恩威并施的政策之下,大唐帝国曾一度雄踞于世界之巅,其他国家被纳入到唐朝的版图之中亦或者藩国。
然而,唐朝后期曾经无比强大的大唐帝国难逃灭亡的命运,李氏皇族遭到屠戮、文武百官下场凄惨。
李唐王朝的终结者朱温为了将江山彻底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仅一次性杀害了9位皇子,更是将30多名忠良的尸体投入黄河,其手段之残忍令人不忍直视。
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公元618年唐朝建国,此时它便处于一种“开局即巅峰”的状态。
李世民以极其开放博大的胸怀,将唐朝打造成为了一个自信、强盛、繁荣、开明的帝国,而当时的唐朝人也为此感到无比地骄傲和自豪。
随后的130年当中,唐朝迎来了快速崛起、蓬勃发展的时期,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执政年代,李唐的国力一度达到了巅峰,史称“开元盛世”。
正所谓“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开元盛世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天下陷入到了灭亡的危难当中。
虽然这次动乱被郭子仪、李光碧成功剿灭,但安史之乱所造成的破坏力,却让唐朝的统治根基产生了根本上的动摇。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唐朝内部的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和宦官专权等一系列问题显露无疑,这些现象就如同一摊摊泥沼让李唐深陷其中,再也不复往日的光景。
时间来到唐僖宗时期,登基时年仅12岁的唐僖宗根本不具备治国的能力,最受信任的宦官田令孜成了小皇帝最倚重的人,并称其为“阿父”,朝中大权进而被田令孜把控。
如此一来,本就元气大伤的李唐变得更加摇摇欲坠,百姓民不聊生、国家处于混乱的管理当中。
公元874年,全国各地纷纷遭受到不同的自然灾害,朝廷的不作为加剧了国家的动荡。
各地官员为了逃避责任,纷纷将灾情隐瞒不报以此来粉饰太平。
朝廷对自己(百姓)的生死无动于衷,全国各地爆发了不同规模的起义,李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
起义军中河南的王仙芝影响最大,同时山东的黄巢也组建了一支上千人的队伍,其余地方的义军彼此间相互呼应。
朝廷已经根本无力抵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一步步向长安逼近。
公元878年,黄巢率领的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克长安,唐僖宗只能在护卫的保护下出逃,没能来得及逃跑的皇室宗亲和后宫女眷全部惨遭杀害。
后来,得到喘息之机的唐僖宗不断组织勤王之师,在唐僖宗的号召之下许多藩镇的节度使开始向黄巢发动反击。
黄巢虽然抵挡住了官军的数次进攻,但由于孤立无援且缺乏后勤保障,而且起义军内部逐渐出现了分歧。
与此同时,朝廷积极展开招安工作,起义军中许多颇具才能的将领为了自己的前途,投靠到了朝廷的麾下。
最终,黄巢起义失败了,唐僖宗得以重新回到长安城,值得一提的是,在被招降的人当中就有后梁太祖朱温。
得知朱温被招降,唐僖宗大喜过望,赐名朱全忠并称其为:
然而,随着后来事情的发展,人们才逐渐地意识到除了名字带有忠字之外,朱温的所作所为与忠诚根本毫无关系。
黄巢的叛乱虽然被彻底平定,但这场起义却给李唐王朝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撕裂与重创。
百姓之所以对皇权极其敬畏,是因为皇权是最高统治力,一旦这种权力被颠覆过一次,便会让人不再畏惧甚至能看到颠覆第二次的希望。
为了稳固各地政权,唐僖宗对于藩镇节度使大肆放权,这也成为了后来李唐王朝的一大隐患。
当时,唐僖宗希望藩镇的力量能够得到发展,从而可以拥有足以赢得战争的实力。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藩镇的实力早已做大做强,其中不乏连朝廷都无法对其加以约束的强大军阀,军阀的崛起同样是后期摧毁唐朝统治的主要力量。
群狼环伺、政权不稳,唐朝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
藩镇军阀看似仍然拥戴皇帝,但实际上仅仅是为了避免授人以柄,不给其他军阀讨伐自己创造机会,同时暗地里发展自己的势力。
黄巢起义给唐僖宗带来了巨大的恐惧,出逃当年常年养尊处优的他身体就已堪重负,因此在回到长安之后不久便离开人世,他的弟弟唐昭宗走上了历史舞台。
与唐僖宗不同的是,唐昭宗没有忘记自己是天可汗李世民的后代。
对于李唐王室面临的局面痛心疾首,他努力寻找突破口,希望能够将权力重新集中到自己的手中、复兴大唐。
可惜的是,当时一个个强大的军阀皆已成为了他集权最大的敌人。
比如唐昭宗刚刚要有所举动,李茂贞便率军向长安挺进并且一路连战连胜,将皇帝劫持到了凤翔挟天子而令诸侯。
唐昭宗是李茂贞的手下败将,但后者碍于君臣之礼,在凤翔为皇帝举办了盛大的酒宴,席间李茂贞不停地向唐昭宗敬酒,可唐昭宗却如坐针毡。
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李茂贞敬酒时使用了一只巨大的酒杯,唐昭宗几番推辞不想再喝,李茂贞竟然将酒杯扣在了皇帝的脑袋上。
由此观之,此时的皇帝已经毫无威严,成了军阀眼中可以任意戏弄的傀儡。李茂贞在唐昭宗的面前作威作福,但面对比自己更加强大的朱温,根本毫无还手之力。
很显然李茂贞最后被朱温击败了,皇帝又被后者带走成为了朱温身边的工具人。
为了更好地控制唐昭宗,朱温劫持皇帝后将其身边的人全部杀死,又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在了唐昭宗的周围。
唐昭宗的一举一动都在朱温的控制之下,只不过这还仅仅是朱温对昭宗控制的开始,他的野心不止于此。
公元904年,朱温已经彻底控制住李唐的局面,他觉得唐昭宗失去了利用的价值。
在他的授意之下,朱温的手下将唐昭宗杀死,这位曾经希望重振皇室威严的皇帝遗憾退出历史舞台。
杀死唐昭宗后朱温并没有急于称帝,而是立唐昭宗的儿子为皇帝,也就是唐哀帝。
唐哀帝继位称帝,朱温命令他封自己为相国并加封魏王,朱温的这一做法不免让人想起三国时期的曹操。
朱温对皇位并非没有想法,他之所以不急于登上皇位,是因为天下人对李氏的统治仍存有怀念,而他需要扫清路上的绊脚石才能安稳地坐到龙椅之上。
唐昭宗有九个儿子,这些都是当时李唐皇族的未来顶梁柱,某一次朱温这九人设宴、款待,九位皇子本不想去但迫于朱温的武力威胁,只好硬着头皮前去赴宴。
宴会之上朱温面色和蔼地举起酒杯向皇子们敬酒,皇子们举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之后便全部倒在了桌子上。
在朱温看来这些皇子固然微不足道,但身为皇族的他们仍然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唐哀帝虽然已经控制住,但如果他和这些兄弟联合起来,仍然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这场酒宴就是为了彻底瓦解唐哀帝的外援,处理掉唐哀帝的九个兄弟,皇帝已经是案板上的一条鱼任由朱温宰割。
当然,为了稳妥起见朱温又开始了一轮更大的肃清运动。
白马驿是唐朝滑州一个微不足道的地方,但却因朱温的所作所为成为了历史上的名地。
朱温将30多名对李唐王朝忠心的大臣列为了杀害对象,并将他们一一抓捕处死,这件事情就发生在白马驿,史称“白马驿之祸”。
9位皇子、30多位重臣被杀,李唐王朝就再无死灰复燃的可能。大臣被杀死之后朱温手下的谋士李振说道:
听到李振的建议朱温哈哈大笑,随后命人将这些人的尸体全部扔到了黄河当中。
为李唐王朝呕心沥血的忠良,就这样在死后沉入了黄河之中,连尸体都没能得以保留。公元907年朱温在扫清了一切障碍,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在唐哀帝的禅让下,朱温接受了这份来自于上天交给自己的权力,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后梁政权。
朱温将唐哀帝废为济阴王,可即便如此他仍然没有放过唐哀帝的打算,次年的二月朱温用毒酒将唐哀帝杀死,。
唐王朝从此在历史上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着混乱和杀戮的五代十国。
总的来说,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李唐的灭亡并非是由于外部的压力,更多地是源自于内部的瓦解,可见比起外族侵略王朝内部的叛乱更加具有破坏力。
面对外族入侵时,如果国家内部仍然拥有强大的凝聚力,任何敌人都会败亡在这股凝聚力之下。
一旦国家内部出现问题,即便没有来自外部的压力,国家同样会分崩离析,这种才是任何朝代都需要小心提防的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