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自成和崇祯皇帝,有一个说法,那就是李自成曾于即将破城前派人和崇祯皇帝谈判,提出只要让他做西北王,他就不取天下,还可为崇祯皇帝抵御清兵,驻守边关。
这个说法广泛记载于民间野史和小传中,并于坊间流传,说的有模有样,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相信,李自成确实和崇祯皇帝谈判过,只是最终失败,刀兵相见。
《怀陵流寇始终录》记载:“勋言李欲割西北一带,敕命封王,并犒军银百万,退守河南。受封后,愿为朝廷内遏群贼,外制辽沈,但不奉召入觐。”
记载中的“勋”,指的是崇祯的掌印太监杜勋。李自成的大顺军攻陷山西以后,代表着京城危急的景阳钟被敲响。朝中群臣都认为大厦将倾,明朝灭亡已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心中思量的都是如何投奔新主。崇祯帝在绝望之余,仍抱有最后一丝希望,他命李国贞督军,把守京师,不久后又让心腹太监杜勋前往监军,以防万一。
然而杜勋本人就是那个万一,士兵还未哗变,他就已经先投降了李自成。杜勋是个贪生怕死之徒,他临行前对皇帝许诺,自己就算碎尸万段,也不会让贼兵闯过,可是当杜勋看到乌泱泱大顺军以后,吓得双腿颤栗,主动打开城门投降了李自成。
这三个条件分别是:西北封王;犒银百万;不奉召入觐。其实这三个条件不仅不苛刻,还堪称丰厚。先说封李自成为西北王,此时的李自成连京师都包围了,所据江山为天下半壁,只要西北,岂非主动给崇祯献土?再说犒银百万,崇祯虽然穷得叮当响,但要说李自成能退兵,他想方设法,也能把这笔钱给凑出来。至于不奉召入觐,不过是特权罢了,和天下相比,授予李自成这个特权又如何?
可崇祯皇帝的回应呢?《怀陵流寇始终录》中记载,崇祯帝是想同意的,但以魏藻德为首的群臣们不想再侍奉明朝,而是想让李自成赶快入主京师,他们好投奔新主,所以魏藻德一直沉默不语。崇祯帝没有办法,气得把龙椅踹飞,此协议便没有达成。
于是,赞赏崇祯帝的人将此事作为他有骨气的体现,而抨击他的人则将此事作为崇祯愚昧的又一力证。
记载李自成和崇祯谈判事宜的不仅有《怀陵流寇始终录》,还有《甲申纪事》《明季北略》等,但就连作者,也是以据说的口吻将此事记下的。正史中,则从未记载过相关的事宜。
那么,此事到底是真是假呢?
理性的分析,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此事为真的概率很低,大概率只是谣传。要知道,李自成和崇祯谈判的时间是李自成包围京师以后,距离他拿下北京城,只有一步之遥,而崇祯没有半点翻盘的希望。李自成在这个时候提出让他做西北王,他就自行退兵,还为大明朝抵御清兵,可能吗?
不太可能,就算李自成愿意,他的弟兄们也不可能同意。李自成做皇帝,他的干将们就是封王封侯,李自成做了西北王,他们的想法岂不是要落空?李自成要是不想手下造反,就绝不可能与崇祯谈判。
所以,李自成与崇祯谈判之事,是不太可信的,这也是它只流传于民间,而不登正史的原因。李自成不可能主动放弃唾手可得的皇帝宝座,相比之下,《明季北略》中记载的另一个说法,真实性要大得多。
《明季北略》载,杜勋入宫后,确实面见了崇祯帝,但他说的不是李自成的三个条件,而是一句话:“贼众强盛,锋不可当,皇上可自为计”,说完杜勋还献上绫帨,暗示崇祯上吊自绝。
李自成干出这件事的可能性很大,毕竟崇祯还是皇帝,他只要活着,对于大顺军就是威胁,如果能通过攻心计这种心理战摧毁崇祯的意志,甚至让崇祯自杀,那对于李自成来说,可谓是一件大好事。崇祯帝后来的确自杀,他自缢于煤山上,不知是否与杜勋所暗示有关。
参考资料:
《明史》
《怀陵流寇始终录》
《甲申纪事》
《明季北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