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棣为什么要选“宦官”郑和下西洋?3个原因表明他是唯一的人选

朱棣为什么要选“宦官”郑和下西洋?3个原因表明他是唯一的人选

历史上,朱棣曾多次派郑和下西洋,还给了他军队、武器和舰队,能够让朱棣如此劳师动众去做这件事,初衷或许是为了寻找建文帝,但还有更深层的目的,那就是把大明王朝的威名传到海外。

因此,郑和所领导的舰队还肩负着威服四海,胸怀远人的和平使命,但这么重要的任务,朱棣为什么要交给郑和这样的一位“宦官”来完成呢?

这就不得不说一下郑和的经历,以及郑和和朱棣的关系了,以下3个原因表明郑和是唯一可以执行这个任务的人选。

郑和原名马三保,是云南人,自小聪明好学,从小就对航海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当时的中国,航海是比较偏门的学科,而且云南属于陆地,也没有接触到海的机会,那么,为什么郑和会喜欢航海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郑和的家族和他的信仰了。

在他的家族里,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信奉伊斯兰教,而郑和也是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而所有的伊斯兰教徒心底都有着一个最大的愿望—— 去圣城麦加朝圣。

而麦加就在今天的沙特阿拉伯境内,沙特阿拉伯是一个临海国家,如果想要去麦加,那么航海技术必不可少。

郑和的祖父和父亲都曾经去过麦加,在郑和小时候,他的父亲经常对他讲述那朝圣途中破浪远航、跋山涉水的惊险经历和万里之外、异国他乡的奇人异事。

这些都深深地影响了郑和,因此幼年的郑和与他同龄的那些孩子并不一样,他没有坐在书桌前日复一日地背诵圣贤之言,以求将来图个功名,而是 努力锻炼身体,学习与航海有关的知识。

因为在他的心中,有着这样一个信念: 有朝一日,必定乘风破浪,朝圣麦加。

二、知分寸,深得朱棣信任,还被赐国姓!

宣扬大明王朝,那可是非常荣誉的事情,朱棣最后为什么会选择身为宦官的郑和去做这件事呢。

洪武十四年(1381),傅友德、蓝玉奉朱元璋之命令,远征云南,明军势如破竹,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平定了云南全境,而当时年仅11岁的郑和也成为了这场战役中的战俘。

当时对待儿童战俘有一个极为残忍的惯例,那就是——阉割,而郑和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失去了当一个真正男人的机会。

郑和在跟着军队过了五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直到他遇到了朱棣。当时的朱棣还是燕王,他一眼就看中了这个沉默寡言却又目光坚毅的少年。

于是,郑和被选为朱棣的贴身侍卫,跟随在朱棣的身边,郑和真正享受到了被信任的感觉,所以他对朱棣很忠心。

在此之前,郑和还是被叫马三保,他是后来成为朱棣的亲信之后,才被赐姓“郑”,而郑和这个名字一改便是千古流芳。

对于朱棣来说,下西洋的初衷除了要把 明朝的威名传到海外, 还有更隐秘的原因,那就是 寻找建文帝。

因此,朱棣必须要派亲信出去才能保证事情的成功,而郑和恰好是他非常信任的人。

郑和才11岁就能够跟随军队打仗,在军队里讨生活非常考验一个人的毅力和谋略,而郑和能够从军队里走出来,还成了朱棣的亲信,中间他的 谋略不可小觑 。

事实上,郑和也的确如朱棣所愿,他用自己的谋略把大明王朝的威名传到了海外。

1406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却在途经爪哇(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小国时,队伍被误杀170多人。

此时手握大炮军队和火枪的郑和,要想报仇那是很简单的一件事,但他竟然没有听从属下的误导,反而先是制止了属下的鲁莽行为,安抚下属绝不能开战,之后力排众议,派出使者前往交涉。

郑和的压力也很大,但他必须要忍耐,因为他这次的下西洋不是为了开疆拓土而开战,而是背负着更大的使命,那就是和平的使命。

爪哇统治者得知误杀了大明的人,还杀了170个时,吓得差点瘫软在地。当时大明的威名已经流传到海外,爪哇统治者很清楚自己与大明的实力差距。

为了能够苟活,爪哇统治者先是亲自找郑和赔礼道歉,之后又派使者去大明向明成祖朱棣当面表示歉意和悔意,希望大明能够高抬贵手,放自己一条生路。

朱棣得知此事后,称赞了郑和顾全大局,并且让爪哇国一年之内准备六万两黄金赔偿,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郑和的确是一个有谋略的人,为了长远的利益着想,他在手握重兵的情况下能够 保持清醒的头脑,克制愤怒,以大局为重, 这需要何等的忍耐力!

事实证明,郑和的行为绝不是懦弱,而是明智的,他证明一句话,那就是“ 显示自身强大从不是恃强凌弱,而是恩威并施! ”

正如《孙子兵法.火攻》中所说的那样:“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郑和下西洋是朱棣深思熟虑之后才决定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郑和不但具有丰富的航海知识,还久经战争考验,要找到一个 既懂技术又知方寸,还有谋略的人, 实在是难找。

因此,郑和实在是下西洋的不二人选。

当然,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只是明朝历史的一小部分,还有更多关于明朝的人和事都非常有意思,推荐大家可以去读一读当年明月的作品《明朝那些事儿》.

还连续多年被读者推荐为印象最深之书,并成为众多名人、明星、名流的枕边书,成为无数人口口相传的有阅读价值的读物。

俞敏洪曾多次建议年轻人要多读这本书;易中天也评价说《明朝那些事》这套书很有价值。

著名学者吴思说:“我很赞成《明朝那些事儿》对历史的解读,毕竟历史是一堆堆的故事和生动的人物组成,用老百姓喜欢接受的方式让他们去了解,是好事。”

如果你也对明朝历史感兴趣,想让自己成为一个能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能通过历史参透人性,突破现有的局限走得更高更远的人,那么这套《明朝那些事儿》你值得拥有。

#pgc-card .pgc-card-href { text-decoration: none; outline: none; display: block; width: 100%; height: 100%; } #pgc-card .pgc-card-href:hover { text-decoration: none; } /*pc 样式*/ .pgc-card { box-sizing: border-box; height: 164px; border: 1px solid #e8e8e8; position: relative; padding: 20px 94px 12px 180px; overflow: hidden; } .pgc-card::after { content: " "; display: block; border-left: 1px solid #e8e8e8; height: 120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76px; top: 20px; } .pgc-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162px; height: 162px; top: 0; left: 0; background-size: cover; } .pgc-content { overflow: hidden; position: relative; top: 50%; -webkit-transform: translateY(-50%); transform: translateY(-50%); } .pgc-content-title { font-size: 18px; color: #222; line-height: 1; font-weight: bold;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white-space: nowrap; } .pgc-content-desc { font-size: 14px; color: #444; overflow: hidden; text-overflow: ellipsis; padding-top: 9px; overflow: hidden; line-height: 1.2em; display: -webkit-inline-box; -webkit-line-clamp: 2; -webkit-box-orient: vertical; } .pgc-content-price { font-size: 22px; color: #f85959; padding-top: 18px; line-height: 1em; } .pgc-card-buy { width: 75px; position: absolute; right: 0; top: 50px; color: #406599; font-size: 14px; text-align: center; } .pgc-buy-text { padding-top: 10px; } .pgc-icon-buy { height: 23px; width: 20px; display: inline-block; background: url(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pgc/v2/pgc_tpl/static/image/commodity_buy_f2b4d1a.png ); }

《明朝那些事儿》 9册全

¥149

购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郑和下西洋,爪哇,宦官,麦加,原因,谋略,大明,航海,军队,朱棣,观点评论,麦加,郑和,pgc,西洋,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郑和下西洋,爪哇,宦官,麦加,原因,谋略,大明,航海,军队,朱棣,观点评论,麦加,郑和,pgc,西洋,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郑和下西洋,爪哇,宦官,麦加,原因,谋略,大明,航海,军队,朱棣,观点评论,麦加,郑和,pgc,西洋,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