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学家的眼中,朱元璋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既有着贤明治国的一面,也有着残暴不仁的一面。而且他是个生性多疑的人,在明朝时期发生的许多冤假错案都是因为朱元璋多疑而造成的。
其实作为帝王,位高权重,讨好他的人不少,但想害他的人也有,因此多疑也不见得是件坏事。但朱元璋因为多疑而不去求证,就直接将人置于死地的做法还是非常不妥。
比如,有一次,一名新来的宫女给朱元璋送了一碗粥之后,就被朱元璋下令斩杀了,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事情的原委是怎样的呢?
一、事发经过
事情发生于公元1383年,此时距离胡惟庸案已经过去了3年的时间。但罢黜宰相之后,所有的军国大事也都落在了朱元璋一个人的身上,熬夜加班已经成为常态。
有一天入夜时分,朱元璋如同往常一样,在奉先殿明亮的烛光下翻阅着堆积如山的奏章。这些奏章都是全国各地呈递上来的,有的是在报喜,有的是在报忧,搞得朱元璋一会儿开心,一会儿又伤心。
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深夜,朱元璋也感觉有些疲累,可刚准备伸个懒腰,就听到奉先殿的大门被打开,随后一名新来的宫女用托盘端着一碗热粥,说是皇后让她送来的。
朱元璋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宫女,而且她也没有事先向太监通报,这就让朱元璋起了疑心,他没有说话,只是呼喊门外的太监,结果呼喊了好几声,门外的太监才匆忙地跑进来。
朱元璋让宫女留下热粥,随后让太监拿来银针,对着热粥就插了进去。让他惊讶的是,不一会儿银针就变成黑色,这说明粥里有毒。
朱元璋见状勃然大怒,马上命人将宫女押入大牢,宫女大喊着“冤枉”,可朱元璋根本听不进去,最终,这名宫女因招不出前因后果而被斩杀。
二、彻查到底
按理说,敢给皇帝下毒这件事不可能只是一个小宫女敢干的,其背后肯定有着庞大的势力在支撑。朱元璋本就不轻易相信别人,经过下毒一事,他发誓一定要揪出这个幕后主使。
首先这个太监是最可疑的,平时对于皇帝的招呼他都是随叫随到,这次竟然叫了半天都不答应,以至于让这个宫女自己推门就进来了,这本来就是不符合礼制的,也难怪朱元璋当时起了怀疑。
不过,经过调查后得知,门口守夜的太监之所以迟迟没有回应,是因为他当时内急,害怕万一憋不住了污染了奉先殿,那就是死罪。所以他一路小跑,去方便了,正好被这个宫女“钻了空子”。
而当时宫女宣称是按照皇后的旨意来给朱元璋送粥,那么这件事跟皇后应该也有关系。但马皇后跟朱元璋打了半辈子江山,朱元璋对她非常信任,因此马皇后的作案嫌疑是可以排除的。
可马皇后为什么要找一名新来的不懂规矩的宫女给他送粥呢?原来,这是因为她的贴身宫女请了病假,不得已才找了这么个新人。
既然如此,那肯定是中间的某个环节出了纰漏。而热粥是御膳房做的,经过一番调查,发现这碗粥从御膳房开始到朱元璋的手中,从头到尾都只经过那名宫女的手,并没有第二个人参与。
如此看来,御厨跟这起案件有着脱不开的干系。并且,调查人员发现,锅内此时恰好还剩下一些肉粥,于是便拿银针去测,果然,经过测试,锅里的肉粥测出了毒。
于是朱元璋下令把御厨抓了起来,说如果他不把这件事交代清楚,那么就让他喝下毒粥。御厨也说自己“冤枉”,不知道该交代什么,迫于无奈,他只能含泪喝下毒粥,以死明志。
然而,令众人惊奇的是,御厨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七窍流血而死,身体也没有出现任何的不适。随后,朱元璋叫来太医为御厨诊治,太医在经过反反复复严谨的检查之后,也声称御厨没有任何问题,并且也没有身中剧毒。
后来,经过一番仔细的盘问,御厨说出了一个重要细节:他这锅粥只是比平时多放了一些白萝卜而已。
为了验证厨师的说法,朱元璋命人熬了两锅粥,一锅按照平时的用量,另一锅按照当天的用量,结果第一锅的测试银针没有变黑,第二锅就变黑了,这连当时的御医也解释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过,闹剧总算是拉上了帷幕,这回朱元璋才相信真的没有人下毒,被朱元璋怀疑的人也终于大舒一口气。
三、真相大白
那么,这件事情到底真相如何呢?现代学者经过研究,终于发现了是怎么回事。
原来,古人用银针测出的毒,往往大多来源于含有剧毒的砒霜。砒霜中含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在与银针接触后,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使银针的表面生成一种黑色的“硫化银”。但其实,硫化物本身并不是毒素,事实上很多食物中都含有硫元素,比如白萝卜、大蒜、洋葱、韭菜等大量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食物。
因此,这起事件完全就是一个大乌龙,只可怜那名宫女,第一天伺候朱元璋就在不明不白的情况下送了性命,真是太倒霉了。
朱元璋没能查清真相就处死了宫女,的确遭人诟病。不过,朱元璋的警惕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古代皇家中骨肉相残的事情时有发生,在历史上被毒死的皇帝确实也不在少数。
参考资料:《明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