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说到明朝的皇帝,大家都知道开朝皇帝朱元璋。即使是与历代皇帝相比较,朱元璋也可称得上是一位政绩颇丰的皇帝。朱元璋早年经历坎坷,出身布衣,生活贫困。后来被一位老和尚收留在寺庙之中。虽是如此,可朱元璋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朱元璋在寺庙里扫地、做饭做一些杂货,时不时的还会受到老和尚的斥责。祸不单行,此时正赶上闹饥荒,寺庙里无人捐赠。朱元璋只好四处云游,机缘巧合之下,朱元璋加入了郭子义的红巾军。
朱元璋的军事才能逐渐显现出来,朱元璋所带领的军队纪律严明、英勇善战,郭子义看朱元璋气度不凡,猜想一定是可用之才,于是朱元璋很快便得到了郭子义的赏识,在军中担任重要的职位。
虽然朱元璋颇有领军之才,但朱元璋主动交出兵权以表忠心。此后数年,朱元璋屡建奇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朱元璋在军中威望日渐高涨,不仅如此,朱元璋行军所到之处,朱元璋均会赢得民心。在张士诚盐城起义后,朱元璋下令讨伐张士诚,大败杭州、湖州。随后,朱元璋发动平江之战,一统江南。东吴灭亡,建立大明。
成为皇帝后的朱元璋却不愿提及自己早年间的经历,尤其是在寺庙里当和尚的那个阶段,几乎成为了当时的禁忌。满朝官员无人敢言,生怕自己一不小心说错话性命不保。但与此同时,朱元璋不失为一个好皇帝,在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兴修水利,兴办教育,整顿贪腐,重兴科举等一系列举措,使得明朝综合国力大大提升,百姓安居乐业。朱元璋还擅长书法,经常练习,也会写一些诗集。爱好颇丰。
但是后来,朱元璋疑心越来越重,几乎从不轻信于人。从明朝的文字狱和严密的监察体制可以看出,朱元璋后期的疑心重到了何种地步。甚至连朝中大臣在家中的一言一行都在皇帝的监视下,说了什么话,吃了什么饭菜等等事无巨细,朱元璋了如指掌。
朱元璋担心自己被推翻,明朝因此重文轻武,兵力较为薄弱,这也是后来明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却有一个人得到了疑心如此之重的朱元璋的信任。这个人就是宋濂。宋濂自幼体弱多病,祖母养育其成才,宋濂虽出身贫穷却极为聪慧,博学多才。
朱元璋的儿子也就是当时的皇太子朱标十分软弱,与朱元璋的性格完全不同。朱元璋恨铁不成钢,想找一个帝师来让自己的儿子涨涨本事。恰巧,一次宋濂在家中与数名好友相聚,朱元璋有意考察宋濂便暗自找人到宋濂家了解情况。第二天宋濂上朝,朱元璋故意询问:昨天宋卿饮酒否?有何菜肴?宋濂如实相告,直言自己昨日同好友与家中饮酒,吃了哪些菜肴。
朱元璋听后果然与收到的消息一直,觉得宋濂是个正直诚实的人。提出想让宋濂做皇太子朱标的老师,宋濂受宠若惊,连忙应下差事,恭恭敬敬的退出了朝堂。
看到朱元璋如此信任自己,宋濂又为难了起来,这份差事看似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殊荣,却也是难办。这毕竟是皇太子,自己身为人师该如何自处呢?万一这皇太子任性难以教授,自己该当如何呢?为解开心中所困,宋濂趁机询问朱元璋:“小儿顽劣,能训乎?”令宋濂没想到的是,朱元璋立马做出了回应:“不死即可”,宋濂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长松一口气。
朱元璋对待自己的孩子并不溺爱,反而是很严厉,希望其能有所成就。朱元璋的这股狠劲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一次一次的战争中,朱元璋率领着军队屡屡胜利,得益于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外还有着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总结:朱元璋平定天下,让很多百姓不再流离失所,遭受战乱之苦。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战乱减少以后,教育渐渐兴起,许多贤才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而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朱标没有像历代皇帝一样溺爱而是严格要求,可见朱元璋是不可多得的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