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时期,因为元朝的横征暴敛,以及不注重民生,加之天灾人祸后。帝国的统治秩序,光靠武力维持已经难以为继。此时中华大地,汉人开始揭竿而起,冲击着元帝国的王朝政权。
北方刘福通、韩山童,南方徐寿辉、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一北一南打击着元朝的控制区,一步步瓦解元朝的统治根基。在这些义军中其实还有一支力量,能力也并不差,只不过时运不济,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痕迹。但它确实是存在的,这个王朝就是大夏朝。
如果当时历史没有改变,徐寿辉能够继续稳固自己的权力,可能朱元璋的明朝江山还得停留一段时间,或者已经没有希望也不是不可能。只不过历史没有如果,这个没被记入历史书的王朝,存在时间过于短暂。这个政权是怎么回事?为何仅仅只是昙花一瞬。
元朝统治的高压政策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王朝,忽必烈虽然重视汉人力量,但是没有给予实权。还是对自己的蒙古人重视,武力值始终保持完整度。对于各地驻军以蒙古人为主,其他少数民族为辅,而汉人军队则被抽调边疆,永世不得回朝。
这使得内部防守,关内安全只能依靠蒙古军队。对于汉民实行高压制度,不仅没有任何的政治权力,还要承受蒙古人的欺凌与压榨。如果太平年间还能苟活,一旦到灾年则活不下去。同时元朝可能还是中国最乱的一个朝代,武力值强盛,但是内乱不断。
统治者之间经常内斗,战争时刻进行,没有停下来的时候。就连皇帝换位,也很频繁。真正平稳时间仅有三年。这对于一个统治中国89年的王朝而言,是不是不可思议。除第一代忽必烈与元末皇帝存在时间较长,其他不是短命,就是被推翻。
可见这也是一个悲催的王朝,就是一个字“乱”。还有就是对治下百姓很残暴,高压之下必有反抗,只是民众也是有一个承受极限。一旦爆发,则势不可挡。
明教起义 南方三大起义势力
元末天下大乱,农民起义不断,真正形成气候的只有山东的势力。在其强大时已经威胁中原各地的安全。这时元朝统治者才发现自己的腹地被偷家,不得不重视起来,全力镇压中原的义军。
结果不止北方暴乱,南方也出现三足鼎立之势。徐寿辉在湖广之地攻城略地,建立政权。张士诚在江浙之地占据,也建立自己的政权割据势力。而朱元璋在江淮一带,也是建立政权,直接把元朝的南方根基给冲击掉。
只是南方义军的情况并不统一,张士诚偏安一隅之地,不思进取。朱元璋势力根基最弱,只能徐徐图之,积蓄力量,再进行出击。而势力最庞大的徐寿辉势力,则是最有力的竞争者,也是能够承担起南方抗元大旗的势力。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缺乏政治头脑的徐寿辉,先是被丞相背叛,后又被陈友谅软禁,直到掌控政权后,徐寿辉也被杀害。陈友谅的国策与徐寿辉不同,想要统一南方义军势力,再行北伐之事。
结果不但没有成功,起义军内部还内耗,给予元朝缓冲和时间。只不过义军内部出问题,元朝也是昏招不断,谁也别说谁。就是把北方义军坑得太惨,元朝调集重兵费尽全力,才最终把北方的起义军连根拔起,北方暂时安定。
一支被忽视的残军势力
事情到这里还没完,这徐寿辉有个拜把子兄弟明玉珍,这也是个能人。其当时远在四川,根本无力救援。与陈友谅有间隙,为此就只能自立为王。在重庆建立大夏朝,这个政权就是徐寿辉建立的政权。只不过被陈友谅改为陈汉政权,国号“天完国”。
明玉珍不承认,坚持遵循徐寿辉是正统。自己也是继承兄长遗志,最后在明玉珍与朱元璋的联合打击下,陈友谅直接先出局。明玉珍的政权当时占据四川之地,治理得很好。
在陈友谅不行之后,也开始接收其地盘。此时朱元璋实力没法与他相比,两人共商讨伐元朝的合作。只是明玉珍点背,执政四年就病逝,仅有37岁,只能是天妒英才。其死后,大夏朝已经无人能够掌控,最终在内乱5年后,被朱元璋接收。
结语 大夏国算是比较悲催的一个朝代,本来还有希望实现北伐的壮举,只是因为统治者的早逝,导致政权衰落,被朱元璋后来者赶上。可见有时势力强盛,没有合适的接班人或者团队力量接盘,只能是昙花一现的结局。
大夏国算上明玉珍4年执政,5年内乱,前后才九年时间。只有明玉珍在位的四年才是强势时刻,这也能说明存在时间太过短暂,根本没有改变当前的局势,也就没法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