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爱好者谈论最多的一个时代,诸葛亮,三国最耀眼的一个人物。其才能,当世能与其并论着鲜有。当诸葛亮遇到司马懿,就好比非常不喜欢吃榴莲的人,嘴里硬生生的塞了一个榴莲。
众所周知,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七年后也就是公元228年起到公元234年,六年时间诸葛亮一共对曹魏发动五次征讨,最后两次曹魏上场接招的都是司马懿。司马懿和诸葛亮的首次交锋:当势如猛虎的蜀国大军到来时,司马懿应对的计策就一个字“守”。
一字计策,简单明了,而且刚好击中蜀军七寸。众所周知,蜀军长途行军,粮草补给是一个大问题,因此诸葛亮只想同魏军决一死战。司马懿心里很明白诸葛亮想法,于是就和诸葛亮打持久战,实在不行就退。等到蜀军粮草耗尽,三军士气降到谷底之时,司马懿就派大军正面冲杀,把丢掉的城池挨个拿回来。
第四、第五两次北伐,诸葛亮都被司马懿这招打的没有脾气,最后只能叹然退兵。总结一下司马懿两次能完胜诸葛亮的原因,其实就八个字“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历史滚轮不停滚动,隋朝末年,天下四分五裂,各地群雄争相斗法,都想爬上高山之巅,登上皇帝宝座。当时比较强大的有薛举、王世充、李轨、李渊李世民父子等势力,但最后全做了李渊的踏脚石,更直接的可以说是成了李世民的踏脚石。当时李渊父子实力不是最强的一方,地盘也不是最大的一方,可是却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为什么李世民能成为最后的胜者呢?才能?才能是原因之一。猛将?不是!唐初时期,李世民手上可没什么大将,秦叔宝、尉迟恭还在瓦岗寨,李靖只是个小官。其实究其原因,也是八字“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据记载:公元618年,军阀薛仁果(作战勇猛,被称为万人敌)同李世民在高墌交战,面对薛仁果,李世民就下达一个命令:“死守,待敌军疲软、士气低落时,再同其交战,违令者斩”!
当时,两军对峙长达两个月,李世民军队拒不出战,等到薛仁果军粮草殆尽,士气降至谷底,毫无战斗意志时,李世民马上派出军队,同其决战,一战让薛仁果军队近乎覆没。公元619年,李世民对上宋金刚、刘武周时,再度采用“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八字计策。双方对峙近半年,最后耗尽敌军粮草,军心涣散,准备撤军时,李世民大军杀声震天,发动决战。后来对战窦建德,李世民再次采用八字计策,完胜。李世民只用一招,就击溃几大强敌,最后让大唐一统天下。所以说方法老套、过时没关系,只要有效就是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