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北宋和南宋其实就是一回事,不仅如此,它们二者的窝囊程度可谓是一丘之貉,不见伯仲。
这倒不是说,作为宋朝的开山鼻祖赵匡胤一开始就软弱无能,恰恰相反,也就是赵匡胤在陈桥驿的彪悍亮队,这才结束了中国长期的分裂与战乱。
然而,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怎么也不会想到,仅仅过去不到一百年,他的两个后嗣皇帝却被金人掳走,受尽人间耻辱,这就是靖康之耻。
那么对于这样的奇耻大辱,后来的南宋王朝,是不是就忍心吞声咽下这杯苦酒?
与岳飞的抗金义举相比,南宋的复仇计划到底有多狠?
为什么号称700万之众的金人,后来仅仅剩下10万人,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南宋联合蒙古剿灭金人的这段历史。
无为而治歌舞升平
赵匡胤出生在军旅世家,他的祖上是后汉的大将,是彼时妥妥的红三代。
在赵匡胤出生的时候,家里就有异象,据说当时有一种赤红的光辉一直笼罩在老赵家的屋里屋外,三天三夜也不曾消失。更有传说赵匡胤的身上散发着一种特殊的香味,从此伴随他的一生。
当然作为后来的宋朝开国皇帝,这种出生时候的特殊征兆,无非是宣扬赵匡胤的不凡身世,其实,赵匡胤的不凡更来自于他赫赫有名的战功。
应该说,赵匡胤一直得到柴荣的提携,而前者更是后者的得力战将。柴荣后来继位北周皇帝,赵匡胤晋升为禁军首领,掌管皇家前厅后院。
话说这,赵匡胤跟随柴荣南征北战,为后周立下汗马功劳。
后来,赵匡胤被任命为校检太尉,一时间军权在握。
咸德六年,柴荣病逝,他的七岁的儿子继任北周皇帝,而此时赵匡胤正带领本部兵马北上防御契丹的侵扰。
这天夜里,队伍在封丘东南的陈桥驿驻扎,不知怎地就发生兵变。将士们扬言说,小皇帝不能理事,还不如叫赵匡胤来做皇帝为好。
随后赵匡义和几位将奖赏给赵匡胤的一件黄马褂,披在哥哥赵匡胤的身上,然后所有的将士跪下膜拜,山呼万岁,这就是史称陈桥事变。
赵匡胤大军会师东进,直逼当时的汴京城。
随后,老东家柴荣的儿子无奈退位,赵匡胤宣布大宋王朝建立,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宋太祖。
也许是觉得自己拥兵自重自立为王这个头开得不好,赵匡胤在杯酒释兵权之后,就一直追捧重文轻武,崇尚道家的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这也给以后的外族入侵埋下伏笔,种下祸根。
应该说,赵匡胤在消除封建割据,统一北方的方面很有作为,结束了北方长达七十年的藩镇割据的混战局面。
具有承上启下的存在价值,是唐末之后五代十国混乱时代的终结者。
不仅如此,赵匡胤在中央集权制的制度建设上颇有建树,尤其是在文化建设上颇具新意。宋朝的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密封卷和隔离考场就是在宋朝开始兴起,此外为了防止官宦子弟利用特权徇私舞弊,还专门设立了别试和复试等制度。
登基之后,赵匡胤遵循以文治国的基本理念,推出抑制武将的基本国策。通过宣扬文化社会粉饰太平等一系列措施。
终结了武夫专权的黑暗料理,推动了宋朝文化昌盛的大好局面,使大宋江山真正成为了文人的乐园。
北宋不仅是文人的乐园,更是人才井喷的沃土。在这个文人辈出的乐园里,王安石、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寇准、岳飞,辛弃疾等群英荟萃,成为宋朝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尤其是在诗歌绘画书法等文化领域的彪悍,更是叫人目不暇接,可谓是群星辈出歌舞升平,被誉为唐朝之后中国文化的第二次浪潮。
外族崛起危机四伏
宋朝的歌舞升平,并没有阻挡外族的不断崛起,也就是在一派文人雅兴的靡靡之声中,宋朝迎来了北方金人的不断骚扰,这就打断了北宋骚客的文人雅兴。自此以后,大宋朝进入了不断式微的衰败时期。
在中国北方的历史进程中,宋朝的疆域最北端也不过关内。
而山海关外究竟是哪些民族在不断崛起,他们之间有什么矛盾,宋朝的皇帝们也不见得十分明白。
宋朝鼎盛时期,其实北方和西方还有两个与之并存的政权,一个是东北的辽国,再一个就是西夏,在当时也算是三国鼎立。
辽国的土著就是契丹族,也是辽国的地盘。
契丹的彪悍源自十七世纪的中国西部大片疆域,是影响我国西北部的主要军事政治势力。其实世界上称中国为china,就是契丹的译音。
其实在辽太祖时期,大辽就经常南下中原,宋朝的燕云十六州,其实是在后周就已经被辽侵吞。
1042年,辽又拿走了河北的瓦桥关,与宋朝结下檀渊之盟,北宋被迫缴纳大批的金银,暂时缓解了宋朝的北方大患。
公元1120年,大辽原先的属下女真族异军突起,开始挑战东家。而此时的辽国内乱不断,更给完颜阿骨打造成可乘之机。
四年后,完颜阿骨打侵占了辽国的东京和沈阳,大辽从此灰飞烟灭。
理论上来说,此时的宋朝应该与辽携手南北夹击女真族,也就是后来的金。然而由于宋朝的短见,认为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错失良机。
以至于后来前门拒虎后门进狼,而唯一的区别就是原先缴纳给辽的贡银只是换了个东家,北宋开始在金的铁蹄下苟且残喘。
从根本上来说,随后发生的所谓的靖康之耻,早已是命中注定,因为羸弱所以屈辱,在这个强权的世界上,没有人怜悯弱者。
后来,南宋也算是后知后觉,知道单凭自己的力量是难以雪耻。于是便开始寻求盟友,而这个盟友就是蒙古。
从历史上来看,蒙古族与金有着不共戴天之仇,这是因为蒙古曾经是金国的奴役对象。在蒙古还没有崛起的时候,曾经归属于金朝,而金人对蒙古人的残暴令人发指。
为了减少蒙古人的自然增长,金人每隔几年都要来到蒙古人的帐篷里,专门杀戮男性,为的就是防止蒙古人的强势再起。
因此上,面对南宋使者提出联合剿灭金人的提议后,蒙古人积极响应,并担任主攻手。
在蒙古人出手剿灭金人的过程中,金国的皇帝心知肚明,自己之前是如何对待蒙古人的,他们知道自己一旦落入宿敌之手,将会是生不如死。
也就是蒙古人的血性,对于不愿意投降的金人,蒙古人直接消灭肉体,就像当年金人对付蒙古人一样残酷。
两年下来,原先约有700万之众的金人,到最后只剩下不到10万人,昔日甚为彪悍的金人至此土崩瓦解。
结语
其实一个民族的崛起,不仅仅是武力的彪悍,更在于他们的文化底蕴。
就像宋朝一样,尽管是历尽艰险,受尽屈辱,只要民族的魂尚在,只要一息尚存,就一定能够涅槃重生,迎来新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