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治到底有多厉害?灭了3个国家,国外史书对他的评价透露着恐惧

李治到底有多厉害?灭了3个国家,国外史书对他的评价透露着恐惧

在我国历史上,唐高宗李治一直后世被塑造成一位懦弱的皇帝,不少人认为正是由于李治的软弱才导致武则天篡权,才有了后来的武周代唐。

然而,欧洲人对李治的两字评价却令人意外,从中可以看出李治是我国封建历史上被低估的帝王之一。

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历史曲折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或许有些人认为李治是运气好,在这些人眼中唐高宗李治仿佛是锦鲤体质,否则作为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怎么轮也轮不到李治当皇帝。

其实这也是外界对于李治最大的误解,李世民登基之后,将年仅八岁的李承乾立为太子,李承乾是李治的亲大哥,李泰是李治的亲二哥。

刚开始兄弟三人关系很好,而随着长孙皇后去世之后三人的逐渐长大,彼此关系也越来越差。

李承乾谋反失败之后被李世民贬为庶民,嫡次子李泰看到了希望,想要进一步上位。

长孙无忌认为李泰心狠手辣不适合当皇帝,而后便将目光瞄准了李治,不少人都与长孙无忌抱有一样的想法,认为他宽厚仁慈与兄弟和睦,因此更适合当皇帝。

当然,他们更多的是认为李治软弱以后好控制,但从历史上来看,李治登基后直接对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痛下杀手,一举解决了关陇门阀对皇权的威胁,比李世民的手段还要果决。

言归正传,李治想上位的消息传到李泰耳中,他便私下威胁李治。

让李泰没想到的是,这个看上去胆小温和的弟弟转头就将他的所作所为告到了李世民那里,李世民对于李泰也十分的失望,后者就此失去了争储资格。

相比起自己的两个哥哥,李治还有一个优势,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一手抚养李治长大。李治还非常擅长哭,每当自己的父亲带兵打仗的时候,李治就抱着父亲一顿哭。

不知不觉中李世民的感情已经有所偏斜,两位哥哥争夺皇位最白热化的时候,李治不仅没有站队,反而更加用心的孝顺李世民。

李治对于父亲李世民虽也有感情,但不能否认这些扮猪吃老虎的行为,也为李治在日后争夺太子之位时加分不少,可谓是政治面貌异常的好。

历史上真实的唐高宗是一位能力出色的皇帝,其果断程度不输唐朝的任何一位帝王,唐朝由于版图广大又被称为“巨唐”,“巨唐”的巅峰则是在李治统治时期实现的。

众所周知,唐朝的开局十分艰难,李世民在当王爷的时候就一路征战,即使当了皇帝依旧还在征战。

唐太宗从突厥手中夺回了内蒙一大片地区,还从各个军阀手中夺回了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河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区。

当时,李世民将唐朝版图一路扩大到了外蒙古,北至今天俄罗斯南部与东北接壤的部分地区。

贞观后期,太宗皇帝仍然没有停止征战的步伐,先后打败了龟兹、西突厥、高昌,控制了西域一带,后来被高句丽控制的辽东地区也被李世民抢回来,自此唐朝的版图已经初见雏形。

从三国时期一直到五胡乱华,中华大地历经了几百年的支离破碎,从李世民开始才算真正实现了大一统。

不过,李世民执政时期唐朝的版图依然不是最大,真正让唐朝的版图达到顶点的是唐高宗李治。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个最大的遗憾,那就是临死前发动对高句丽的战争失败了,成为了继杨广之后第二个征高句丽失败的帝王,这也使得高句丽的野心膨胀。

隋唐时期,高句丽有176个城池、70万户左右,国家的整体势力也是数一数二的。

高句丽与唐朝一样也是一个农业国家,其农耕的水平高度发达,因靠近辽东占尽地理优势。

农耕水平高度发达就意味着在后勤供给上有着巨大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打了无数胜仗的唐太宗,最终会在高句丽折戟沉沙。

当然,征讨高丽的失败也与北方寒冷的气候有很大的关联。

总的来说,高句丽是“巨唐”在北方最有力的竞争对手。李治继位之后得知了一个消息,高句丽的几位皇子内讧,这无疑是进攻的最佳时机。

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此时不发兵更待何时,公元668年唐高宗李治对高句丽出兵,将军李勣带兵一路攻至平壤城下。

当时,平壤守军已无心抵抗,渊建男兄弟俩一个打开城门迎接唐朝大军,一个带着傀儡国王投降,高句丽自此之后彻底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李治灭掉高句丽之前还灭掉了百济。公元660年夏天,唐高宗派苏定方带着10万唐军,分别从水上和陆地双向夹击对百济发起进攻。

百济国的规模和人口比高句丽还要多。然而就是这次战斗将百济打得毫无还手之力,百济皇太孙带着文武百官直接投降,这场战争只打了一个月,唐朝就将百济收入囊中。

后来,唐高宗李治又经过数次对外战争,尤其是对西域和西突厥用兵最为频繁,最后整个西突厥归于大唐的版图,唐朝得以在西域设立都护府。

总的来说,是李治将唐朝的版图推顶峰,巅峰时候唐朝的面积达1200万平方公里,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横山山脉(今天的越南)。

唐高宗李治的名字传遍世界,欧洲人将之称为“黄祸”,仅从这两个字就可以看出欧洲人对唐高宗的恐惧,其实严格来说这样叙述也不严谨。

“黄祸”两个字的意思便是黄种人带来的威胁,与欧洲人将蒙古人称之为“上帝之鞭”一样,历史上先后一共发生了3次黄祸。

第一次就是匈奴人入侵欧洲,第三次是蒙古人入侵欧洲,第二次就是西突厥入侵欧洲。

西突厥被唐朝击败后,无奈之下只能向西不断逃窜,结果却以残兵败将击溃了东罗马帝国,顺便建立了奥斯曼帝国,欧洲人将西突厥人称之为黄祸。

李治为何会有这样的评价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主要就是因为唐朝版图太大,军事力量辐射的区域广泛,每一次在中亚、西亚的战争都会取得压倒性的胜利。

再加上西突厥给欧洲人灌输的思想,以至于欧洲人对唐军、唐王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恐惧,虽然说“黄祸”两个字是针对黄种人的,但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是对李治的一种评价。

武则天夺位是李治身上最大的污点,这也是他被外界误解成“窝囊废”的最重要的原因,特别是近代史学界评价唐高宗李治都是用“庸懦”来形容。

这样的形象与欧洲人口中的“黄祸”完全不同。

实际上“二圣”的格局是李治默许的,李治在世的时候武则天并没有形成一人独大的格局,许多重大决定都是由李治做出的,只有经过李治的同意武则天才有部分处理政务的权利。

李治之所以这样做也是吸取了父亲李世民的教训,防止太子谋反的事情再次发生,史书上对于“二圣”临朝的原因也有着非常明确的解释——李治身体不好。

无论是《新唐书》还是《旧唐书》都记载着从显庆五年之后,李治身体每况愈下。

李氏家族的男子似乎都受此病困扰,李渊和李世民是如此,李治之后又有多位唐朝皇帝同样也有此病,就这样皇后武则天成为了李治工作上的秘书,负责向李治转述重要政务。

有一次武则天的行为惹得李治很生气,后者产生了废后的想法,这样武则天非常恐惧急忙示弱,此事在正史中也有记载,可见李治在武则天面前并不是软弱之人。

李治去世之后,品尝到皇帝权利的武则天不顾朝中大臣的反对,以铁血手腕登上皇位。

所以武则天的崛起不是因为李治软弱,而是李治之后的皇帝太无能导致的,唐高宗只是一个“背锅侠”。

总的来说,虽然唐高宗李治称不上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但大多数影视作品中对于李治软弱形象的塑造与事实严重不符,李治在位期间一直将朝政牢牢的把控在自己手中。

李治于公元683年去世,而武则天登基是在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是借着唐朝短暂的权力真空,而不是李治的软弱。

正所谓虎父无犬子,李治是李世民的儿子,在权力斗争中长大的他又怎么可能软弱。

巨唐的诞生可以看出唐高宗李治绝不是一个懦弱的皇帝,“黄祸”两个字更能体现李治的不简单,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地区,李治,评价,国家,李世民,唐朝,皇帝,唐高宗,史书,李泰,李治,李世民,武则天,唐高宗,高句丽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地区,李治,评价,国家,李世民,唐朝,皇帝,唐高宗,史书,李泰,李治,李世民,武则天,唐高宗,高句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地区,李治,评价,国家,李世民,唐朝,皇帝,唐高宗,史书,李泰,李治,李世民,武则天,唐高宗,高句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