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就先了解一下明朝末期的历史背景。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政治上,天灾人祸不断发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为了节省朝政开支,精简机构,明廷被迫对驿站进行改革,减少了很多驿站,这使得很多人丢掉了工作,其中就有李自成,而陕西又逢旱灾,人民无法生活,只有铤而走险。
明末农民起义首先爆发于陕北。这里土地贫瘠,生产落后,赋税和徭役严重,加之连年发生灾荒,所以率先引起农民起义完全无法完全平定;而且清朝皇太极在东北关外崛起,时不时地入侵大明王朝,这使得大明王朝无法两面顾及,疲于奔命,无法全心全意的解决任何一个方面的问题。
经济上,明末清初政治腐败,冗官冗员太多,土地兼并严重,土地掌握在少数有钱人手里,贫富差距悬殊,再加上天灾不断,鼠疫横行,西北大旱,老百姓难以生存,战火不断,人口锐减严重,国家收不上税收,财政赤字率极高。
这也就意味着朝廷极其缺钱,而且长年累月的战争掏光了大明王朝本就不充裕的国库,所以发不出军饷,军队里怨声载道,有的地方拖欠军饷甚至长达数年,导致军队战斗力严重下降,士气低落,这使得在平叛和抗清各个方面都力不从心。
打仗是要花钱,没钱就只好多征税,税赋加重又导致更多的农民揭竿而起,农民起义军越来越多怎么打也打不完,要镇压越来越多的起义军,就要花更多的钱。明朝就这样无可奈何地走进了死循环之中。
朝廷内,认真做事的大臣完全就是少数,大部分的大臣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来结党营、私明争暗斗。
无休止的党政,使得为国为民的正事儿没人做了,大臣们对谁对谁错却格外的重视,争论起来也是没完没了,永远也说不完,也就是一张嘴会说,该怎么胡作非为还怎么胡作非为,这对于明朝灭亡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更何况,当时还处于小冰河时期,全球气温下降很多,这对重农抑商的大明王朝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首先小冰河时期对运输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水上运输成本是比较小,这是众所周知的,而且运送的效率更高,性价比高,这对于在落后的古代无疑是最好的运输方式,但是由于长时间低温,致使河流长期封冻,这为当时的物资运输造成极大的困难,致使国家闭塞,对经济影响极其不好。
不仅仅是运输困难,就连粮食也会因为天气原因而绝收,中国古代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本来温和的南方地区也都是寒冷的,大部分的喜温性农作物严重冻伤存活率低,产量大幅度下降,那个时候百姓是靠天吃饭,所以不少的人和牲畜也都冻死了和饿死了,那些侥幸存活下来的贫困农民也变成了流民,给大明王朝的治安管理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就处在这么个环境之下就算是唐太宗来了我看也未必再能逆天改命了。
感谢大家阅读,参考资料:《明史》《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