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政变,比如玄武门之变和靖难之役,虽然都是一些为了抢夺皇位而进行的不正当且手段残忍的政变,但是最终成功上位的皇帝却作出了很多贡献,得到天下好评,也许历史就是这样,人们还是善于忘记那些苦难,而喜欢歌功颂德。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成功之后,内心其实一直都还是比较担忧的,出于这些担忧,他是怎么处理的大哥朱标的妻儿呢?实际上我觉得他的手段已经十分仁义了,至少比起历史上很多君王而言,都算是仁至义尽了!
靖难之役
原本朱棣排行老四,朱标是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朱标之下朱棣还有两个哥哥,不过后来也都英年早逝了。朱标是一个幸运儿,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奠定了太子地位,朱元璋为了培养朱标,更是花费了不少心思。
事实上,朱标的能力也确实没有让朱元璋失望,因为在所有儿子当中,朱标是最具有威望的,立朱标为太子,没有任何人会反对,大家都鼎力支持,这是一件好事。奈何天公不作美,朱标英年早逝了,一下子太子之位空缺,朱元璋开始为难。
经过深思熟虑以及爱屋及乌,朱元璋最终没有选择其余儿子当太子,而是选择了朱标的二儿子朱允炆成为太子,朱允炆前边还有一个哥哥,不过也是早夭了,这样朱允炆才有机会成为皇太孙,被朱元璋立为太子。
可以说朱元璋这个神操作在我看来,是明显存在问题的,就恰似一种掩耳盗铃,实际上自己明白朱允炆并非最佳人选,却偏偏还要故意为之。单纯从他后来残忍杀害开国功臣给朱允炆铺路,就足以看出朱元璋实际上对朱允炆的能力还是有所怀疑。
老朱为朱允炆做好一切铺垫,自己撒手人寰,朱允炆登基称帝,可惜屁股还没有坐热,就急功近利搞削藩,闹得各位叔叔对其十分不满,朱棣此时也是看清了朱允炆的野心,觉得再不行动就没有机会了,遂召集将士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靖难之役。
因为朱棣原本就聪明圆滑,与朱允炆形成鲜明对比,再加上朱允炆削藩影响严重,其余藩王都不支持朱允炆,而是保持观望,甚至还有一些暗地里支持朱棣的,种种因素结合起来,最终导致朱允炆这个皇帝反而打不过一个藩王,朱棣成功上位,成为皇帝。
朱允炆与自己的长子朱文奎在一场大火中莫名失踪,从此不知下落,朱棣更是花了一生时间去找,曾派郑和下西洋也有寻找朱允炆的目的,不过这些寻找是否有结果,我们不得而知,想必是有了一定结果,要不然朱棣也不会心安。
朱允炆失踪后,朱棣已经成为当时皇帝,对待朱允炆的那些哥哥和母亲,朱棣是如何去对待的呢?
朱棣对待朱标后人
实际上朱允炆排行老二,在朱允炆的前边还有一个哥哥叫朱雄英,朱允炆下边有一个弟弟叫朱允熥,他们三人是常皇后所生,算是嫡出,而老四朱允熞和老五朱允熙是吕氏所生,朱标总共就是这么5个儿子,其中老大朱雄英早夭,老五朱允熙在朱棣靖难之役成功的时候才11岁,还是个孩子。
朱棣登基之后,对这些侄子的处理实际上我觉得还是比较人性并且合乎常理的,并没有太多不妥,在那个位置上,也只能那样做了,具体他是怎么处理的呢,我继续为你娓娓道来。
老三朱允熥和老四朱允熞两人原本在朱允炆称帝的时候,分别将其封为吴王和衡王,等到朱棣登基之后,将这些爵位收回,赐予其光泽王和怀恩王,虽然爵位降低,身份也没有以前尊贵,但这都是正常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人事变动均属于正常行为。
只是朱棣后来夜不能寐,就把两人贬为庶人,让其成为了普通平民,过着简单的生活,想必对于两人而言,这样的落差确实是比较大的,但是对于历史而言,实际上朱棣没有学习李世民直接政变结束就斩草除根,已经仁至义尽了。
除了这两人之外,就是老五朱允熙,老五在朱棣登基的时候仅仅111岁,所以朱棣没有为难他,而是让老五和自己母亲吕氏一起去到了懿文太子陵,给父亲朱标守陵墓,公元1404年的时候,朱允熙还被永乐帝改封为瓯宁王,"不遣之国"世奉太子祀,也算对得起他们了。
老五之所以能够得到这样的对待,主要就是因为他少不更事,所以朱棣觉得压力和威胁不大,只是可惜在老五刚满16岁之际,住所大火突然席卷而来,老五与母亲吕氏都没能幸免于难,在火灾中去世,至于这场火灾的来历,无人知晓,有人说是朱棣故意叫人放的,可也没有证据。
在老五死后,朱棣又给他赐谥号“哀简”,也算是对得起他了,只有朱允炆,自从大火之后也便没有了下落,最后究竟是死是活,无人知晓,不过当然这其实似乎并不影响朱棣的皇帝梦,换言之,即使朱允炆尚且在世,又能拿朱棣怎么样呢?
结语
在权力与利益面前,自古以来,能够做到真正理智的人实在太少,朱棣虽然对待大哥朱标的后人不够友好,但是处于他那个位置上,能够不赶尽杀绝斩草除根,也就是仁至义尽了,留下一条小命,想必已然足够幸运,还想奢求荣华富贵,怎么可能呢?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