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人们心中是神机妙算的智绝,但是竭尽全力也只为刘备争得了三分天下。而元末明初的刘伯温却帮助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了大明王朝。
不过这两人的晚年下场却都令人惋惜,诸葛亮死在了北伐路上,虽然大业未成,却一辈子受到刘备的信任。而刘伯温在晚年却备受猜忌,在朱元璋的默许下被胡惟庸毒死,即使归葬老家青田之后,朱元璋依旧不放心,还派人挖开刘伯温的墓穴,却发现里面写着六个大字。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他不仅是明朝的开国功勋更是当时著名的书画家,散文家和文学家。除此之外,刘伯温还能掐划算,是我国古代史上最具神秘色彩的谋士之一。
如果说《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是“多智近妖”,那么刘伯温在民间传说中就是“近乎封神”,传说他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还能够料到自己死后之事。在刘伯温下葬后,朱元璋派人来把他棺木锯掉一尺,结果却发现里面赫然写着:“开棺见尸者死”六个大字。
刘伯温自幼就天资聪颖,学什么都快,别人还在跟着老师读书他就能够全文背诵,而且还能够通解其中的意思。12岁就考中了秀才,因此青田的家乡父老都称他为“神童”。年轻的刘伯温在府学深造过,也外出游过学,因此他不仅通读经书,更精通百家,尤其对兵法韬略有特殊爱好。
公元1333年,23岁的刘伯温前往元大都参加会试,考中进士之后被元朝任命为江西高安县丞,作为县令的二把手。在这里刚正不阿的刘伯温与贪污纳贿的权贵官员作斗争,虽然整治了社会风气,不过也让刘伯温认识到了元朝的腐败,不是靠一个人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因此刘伯温辞官归乡,此后虽然又多次起复,但是最终刘伯温还是看透了腐败的元朝,决心隐居不仕。
直到1360,一个叫朱元璋的人把他请到了应天,并且尊他为“老先生”,凡是遇到重要的事,朱元璋都会关上门和他单独商讨,从不敢不敬重他。为了一展自己的才华,也为了报答知遇之恩,刘伯温帮助朱元璋制定了战略,先战陈友谅,后平张士诚,最后北伐蒙元一统天下。
但是令刘伯温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聪明才智却成为自己被忌惮的最大原因。明朝正式建立,天下太平之后,朱元璋开始大封功臣,与刘伯温同为谋主的李善长被封韩国公,而刘伯温却只被封为诚意伯了,两者差了两个等级。
这让刘伯温心寒的同时也知道朱元璋这是在打压自己,不仅如此朱元璋还扶持了胡惟庸和刘伯温作对。眼见帝心不在,刘伯温动了辞官归隐的心思,回乡之后的刘伯温看到家乡盗匪聚集,于是希望在这里设立一个巡检司专门管制刁民。
胡惟庸趁机诬告刘伯温私自找了有帝王气的坟墓,巡检司就是为了方便他管辖当地百姓。朱元璋于是告知刘伯温让他进京解释。谁知道刘伯温进京之后,朱元璋不理不睬,还在他重病时让胡惟庸带药探望。就在刘伯温吃了胡惟庸的药后不久,就病情加重去世了。
刘伯温长子拖着刘伯温的尸体归葬青田,朱元璋还是不放心,担心刘伯温真的找到了帝王气的墓穴,于是派人挖开刘伯温的坟墓。结果朱元璋的人刚刚把棺木锯掉一尺,之间显现六个大字:开棺见尸者斩!
这是《大明律令》中的一条,意思是擅自开他人棺木者按律当斩,讽刺的是这还是当初刘伯温奉朱元璋的命令编纂的,如今却用在这个场合。即使讽刺这段君臣之情,也是告诉朱元璋他触犯了自己制定的法律。果然朱元璋得知后羞愧难当,后来在诛杀胡惟庸时,还把杀害刘伯温作为一条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