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任见:匠心巧工的唐代茶器(b)【原创】

任见:匠心巧工的唐代茶器(b)【原创】

任见:匠心巧工的唐代茶器(b)【原创】

相传,荼盏始于唐代,因下部衬有托子,所以又叫茶托子,即后来的盏托。

唐李匡乂撰《资暇录》载:盏托始于唐代宗宝应年间。成都府尹崔宁,生活十分讲究。其女喜欢饮茶,但茶盏注入茶汤后,端茶时易烫手,深感不便。一日,女儿灵机一动,找了个大小与盏底相同的纸托,托起茶盏,既不烫手,又不使茶盏倾倒。后来,她让漆工按此做了个漆托,来置盏饮茶。崔宁见了,十分赞赏女儿。从此以后,“茶托”逐渐流传开来,“人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

唐代流行白瓷茶杯,撇口直腹,白中泛黄,胎体坚致,不加纹饰,简洁自然。唐代南北方出现了以青瓷和白瓷为代表的两大瓷器系统。青瓷以越窑为代表,白瓷以邢窑、曲阳窑为代表。

北方白色瓷器的工艺制作和烧造技术,在唐代都已与青瓷一样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唐人李肇《国史补》中载:“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诗人杜甫在《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诗,赞美大邑烧造的白瓷:“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四川大邑,古属邛州。

河南偃师出土的公元847年唐宣宗大中元年茶具一式三件“唐瓷茶盏”,是唐代中下层官吏的饮茶专用茶具,由盏、托、盖组合而成,盏的内外壁施以淡青色白釉。唐代崇尚茶汤的“绿”,认为青色瓷可使茶汤更好地呈现绿色。

盏上的盖,呈倒浅盘形,上有低矮圈足,便于提手握盖。盖表外壁施全釉,釉色白中泛青,而内壁仅中心部位施釉。托呈浅盘状,下有低矮圈足。除圈足底部外,均施以淡青釉。

从整体看,这件唐瓷茶盏、托,全套呈淡青色,色泽调和,符合唐时对茶的审美观。并多了个盖子,这是饮茶器具的一种改进,它对注茶和饮茶时的保香、防污、增温,都有较好的作用。

湖南省博物馆藏唐代长沙窑青釉褐彩“自如长信宫”诗文瓷壶喇叭口,直颈溜肩,瓜棱形腹,平底,弓鋬,多棱短流,通体青釉,底部露灰色胎。流下腹部区域,一褐釉书写五言诗一首:“自入长信宫,每对孤灯泣。闺门镇不开,梦从何出入。”诗文为硬笔字体,流畅豪放,布局大方,颇可观赏。

陕西扶风法门寺博物馆藏唐代五瓣葵口秘色瓷茶碗,出土于法门寺地宫,通体为五瓣葵口圈足状,腹斜下收, 素面无纹。茶碗在供藏之际,因用印有簪花仕女图案的纸包装,至今其图案印痕尚在碗壁,为茶碗增添了姿色。

法门寺地宫还出土了一套金银茶具,质地精良,造型优美,工艺先进,系列完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等级最高的宫廷茶具。

这套茶具,有碾茶用的鎏金茶碾子、取茶用的鎏金银匙、储放茶叶用的鎏金银龟器、生火煮茶用的高圈足座银风炉、饮茶用的素面淡黄琉璃茶盏和茶托,以及茶笼、茶罗、茶盆、调料盛器等,包括从茶叶的贮存、烘烤、碾磨、罗筛、烹煮到饮用全部过程所用的器具。

其中的鎏金茶碾子全重1168克,通体长方,由槽座、碾槽和辖板组成。半月形尖底槽焊接在槽座上。槽身两端为如意云头状,两侧各有一只飞雁及流云纹。茶碾子上置纯银碾轴,圆形轴杆中间粗两端细,其上錾刻“五哥”两字,表明此器为唐帝李儇供奉。錾文上另有“碣轴重一十三两”字样。

李儇为政昏庸,饮茶还是非常讲究的。

在李儇的成套差距中,贮茶的金银丝结条笼子,以金丝和银丝编成,制作细腻精巧,玲珑剔透,是唐代金银工艺中绝无仅有的精品,标志着晚唐时期金银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唐代的壶门高圈足银风炉、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座茶罗子、金银丝结条茶笼子、鸿雁球路纹银笼子、鎏金银龟茶盒、鎏金双狮纹菱弧形圈足银盒、鎏金双鸳团花银盆、摩羯纹蕾纽三足盐台、鎏金伎乐纹调达子等,均为史上著名的茶器。

鎏金卷草纹长柄银匙、鎏金飞鸿纹银匙两种,锻打成型,纹饰鎏金。后者银匙中部竖錾“重二两”三字,上用硬物刻有“五哥”两字,说明都是唐僖宗李儇的爱物。

“五哥”原为宫中对童年少年李儇的爱称。据同时出土的《物账碑》记载,这些茶具为僖宗的新恩之物,煎茶时用来取茶末、搅茶汤,是专业宝器。

唐代民间饮茶,也时兴陶瓷茶具,多为青瓷和白瓷,越窑青瓷,尤得众爱。唐人陆龟蒙《秘色越器》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九月深秋晨风吹,露水沾衣,越中瓷器青如黛,与山峰一色。过夜的瓷器,盛载露水,如同嵇中散留下的残酒。

嵇中散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文士嵇康,是曹家的女婿,也是个音乐人。

瓷质茶具是唐代瓷业中最具特色的产品。茶具的烧制要与碾茶、烹煮、饮茶等吃茶程序相适应。贮藏茶饼和盐、椒等调料的器物,多做敞口带盖的设计,方便取用。碾茶器多设有流口,方便倒取茶末。量取茶末的匙,造型精巧,使用方便。茶盏皆有圈足,并配合茶托使用。茶托避免“手执”茶盏时烫手。

晚唐兴起“点茶”后,茶盏内的底部刻有规律且密集的纹路,可使盏中的茶末在沸水冲泡后,茶汤更加细腻润滑。

茶碗也不断改进,后期茶碗设有流口,倾倒茶汤时更为流畅。烹壶的流口设计,长短倾斜,也很讲究,利于倒取。

唐朝茶器的买卖,和茶叶的买卖相辅相成,热度一致。

1987年4月,陕西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大量的宫廷茶具,据地宫《物账碑》记载,“茶槽子碾子、茶罗子、匙子一副七事共八十两”。

由茶碾、茶罗等器物的錾文看,这套茶具是公元878年左右即唐帝李漼咸通年期间制造的,“七事”,应当是指“茶碾子、茶锅轴、罗身、抽斗、茶罗子盖、银则、长柄勺”这七件东西,价格为80两银子。

唐朝盛期,一两银子值1000钱,到了李漼、李儇父子的唐朝末期,值的铜钱就更多了。

唐朝饮茶之风盛吹,亦带动人们对茶具的需求,茶具作为饮茶搭档,刺激了金银铜铁加工业、陶瓷业、竹木业的同步前行。

任见 著

目 录

第一章 先茶时代的苦荼

001 东方农耕民族的发现

002 秦朝时期的“出蜀茶”

003 值得圈点称道的《荈赋》

第二章 “茶道”和“禅茶”

004 《僮约》中的茶仪和日常

005 西汉时期的顶级茶叶

006 道、道教和两汉“茶道”

007 “禅茶一味”和茶饮乐舞

第三章 “真茗”与“非茗”

008 三国两晋的茶俗和茶文化

009 “真茗”“非茗”各有滋味

第四章 女性敢为茶先锋

010 美姿容知茗饮的女冠

011 女皇武照与唐宫茶羹

第五章 茶界名士仙、僧、圣

012 道心禅意与茶饮文化

013 “茶仙”“茶僧”和“茶圣”

第六章 陆羽茶事百科全书

014 陆羽的茶事百科全书(a)

015 陆羽的茶事百科全书(b)

016 陆羽的茶事百科全书(c)

第七章 诗韵茶香两相宜

017 茶艺、茶道和茶表演

018 诗韵茶香,相得益彰

019 上达天子,下被幽人

第八章 贡茶、商茶和榷茶

020 八大茶区香溢天下

021 贡茶质高,商茶量大

022 飞钱加热,榷税降温

第九章 茶马互市余声远

023 唐茶外贸和茶马互市

024 茶马古道及其价值

第十章 茶政、茶税和茶器

025 唐代茶政和茶税的弊病

026 匠心巧工的唐代茶器

027 唐代茶叶产区概览

任见,即作家后山,出身理科,中外文化比较研毕业,有《浪漫国度-法国史传》6卷本、《洛阳城》10卷本、《丝路密码》2卷本、《大唐上阳》(10卷本)《帝都传奇》(10卷本)《牡丹传奇》(10卷本)《曹操传》(大陆、台湾版)《刘禹锡传》《白居易传》《来俊臣传》《薛怀义传》《巫文化诠讲录》《学以成人》等著作及译作逾百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大邑,茶具,茶碗,茶托,李儇,青瓷,通体,匠心,唐代,瓷器,观点评论,茶具,李儇,巴黎雷欧,唐代,茶盏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大邑,茶具,茶碗,茶托,李儇,青瓷,通体,匠心,唐代,瓷器,观点评论,茶具,李儇,巴黎雷欧,唐代,茶盏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大邑,茶具,茶碗,茶托,李儇,青瓷,通体,匠心,唐代,瓷器,观点评论,茶具,李儇,巴黎雷欧,唐代,茶盏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