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渊接受隋恭帝杨侑的“禅让”,建立了唐朝。
唐朝是建立在天下大乱的基础上,建国后又花了好几年时间消灭隋末兴起的各路诸侯,然后才统一天下。
在剿灭各路诸侯的战争中,免不了要招降纳叛,要人来投就要给好处,常见的封爵、封官、联姻、赏赐财物是主要手段。
也有比较特殊的个别降将,李渊采取了有别于他人的收服其心的手段,如赐姓,即赐予别人“李”姓,并位列宗室。
这种手段算是最高级别的赏赐了,因此,获得者不太多。
相比起爵位的滥赏,在唐朝统一天下的进程中,招降纳叛无数,但够资格获得赐姓的降将却只有四位。
本文主要就讲讲这四位获得赐姓的初唐名人。
唐朝武德元年,瓦岗寨集团的首领李密降唐,随后,原瓦岗寨集团的将领们陆续选择了新的出路,其中绝大多数也选择了降唐。
其中,有一员大将叫徐世勣,也就是民间演义中的徐茂公。
他在历史上可不是只会摇扇子出馊主意的狗头军师,是实实在在的领军武将。
并且在李密投唐后,他统领着瓦岗寨集团剩余的大部分土地和兵马。
徐世勣当时统领的地方还不小,史载:“东至于海,南至于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勣并据之……”
有这么大的地盘,他其实继续自立都行,或者观望天下形势后在各路诸侯间待价而沽,但他得知李密降唐后,毫不犹豫也投降了。
他在投降时还玩了一出让上位者无比欣赏的好戏,他没有自己的名义降唐,而是把土地名册先捎给了李密,以李密的名义献给了唐朝。
徐世勣的这番行为获得了唐高祖李渊的极大好感,赞其为纯臣。
另外,徐世勣当时占领的地盘夹在另外两个隋末诸侯的地盘之间,即洛阳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还被王世充的势力隔离在唐朝的势力范围之外。
唐朝即使接受了徐世勣的投降,也还需要他继续镇守这些地方。
所以,基于安抚徐世勣的需要,加上李渊对他行为的好感,对其大加封赏,除赏赐官职、爵位、房产、财物外,还专门给他“赐姓,附宗正属籍”。
从此,徐世勣改名为李世勣,等到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为了避讳,又去掉了“世”字,改名叫李勣。
李勣在唐朝混得不错,后来还成为凌烟阁功臣之一,在史书上跟李靖并列,死后陪葬昭陵(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配享高宗庙庭。
唐朝武德二年,在江淮一带割据的隋末诸侯之一的杜伏威降唐。
杜伏威不是第一个降唐的隋末诸侯,但他却是第一个携带完整地盘,且在没有遭遇重大危机的情况下,主动降唐的诸侯。
而且,杜伏威的地盘和唐朝并不相邻,在他周围还有窦建德、王世充、李子通等诸侯,可他却向远在关中的唐朝投降。
这样一个有着重大影响力的人物降唐,唐朝皇帝李渊当然大喜过望,不厚待都不行。
跟李勣降唐之初的情况一样,杜伏威的地盘因为和唐朝没有接壤,所以,他即使降唐,也还需要他继续管理原来的地盘。
于是,李渊为了安抚杜伏威,封了杜伏威为异姓王并赐姓,“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以南安抚大使、上柱国,封吴王,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
不过,杜伏威最后在史书上还是叫杜伏威,没有如前面所讲的李勣一样把赐姓保留下来,原因是他后来受到旧部牵连,被剥夺了生前所有赐予的待遇。
唐朝武德五年,杜伏威为表示对唐朝的顺从,主动要求离开大本营江淮,来到了长安。
但杜伏威一离开江淮,那里就出乱子了,武德六年,杜伏威的旧部辅公祏就在江淮地区举起了反唐的旗帜,而且,还是“诈称伏威之令”。
这下杜伏威的日子就不好过了,武德七年,杜伏威“在长安暴卒”,史书虽然记载的是“暴卒”,可实际上很多人都认为是李渊授意杀掉的。
随后,辅公祏的叛乱被平息,可征讨江淮的唐军主帅李孝恭又揭发杜伏威是叛乱的主谋,因此,唐朝“乃除伏威名,籍没其妻子。”
所以,杜伏威的赐姓只维持了五年,当了很短时间的“李伏威”。
唐太宗贞观年间,李世民觉得杜伏威是冤枉的,给杜伏威恢复了名誉,但并没有恢复的赐姓。
罗艺就是隋唐演义中那位罗成之父、秦琼之姑父的同名人物的原型。
他原本在隋末时自立为幽州总管,也算是小诸侯之一,唐朝武德三年时,罗艺举幽州像唐。
和前面介绍的两位相比,他的身份高于李勣,和杜伏威是持平的。
所以,罗艺降唐后获得的待遇也不差于上述两位,除“召封燕王”外,也有“赐姓李氏,预宗正属籍。”
从此,罗艺就该改叫李艺了。
不过,他也和杜伏威一样,没能把这个荣誉保持下去。
罗艺归唐后,为了给自己在朝廷中找个靠山,攀附上了皇太子李建成。
这其实不是什么大事,李建成是唐朝法定的继承人,选择他不是什么大错误。
即使后来有玄武门之变,换成了李世民上位,也没有对李建成的余部怎么样,连劝说李建成杀掉李世民的魏征都获得了重用。
可罗艺不同,他在武德年间把李世民及其下属都得罪狠了,他为了获得李建成的信任,故意殴打李世民的下属,史载“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
即便如此,顶多在李世民上位后在朝廷中任职不方便,得罪人多不做官就是,有异姓王的爵位和赐姓在手,只要老老实实,他一样能享受荣华富贵。
但罗艺担心遭受严厉的报复,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于是,他起兵造反了。
罗艺想造反,他的部下却不愿意,唐朝平叛的大军还没有到,他们自己内部就乱了,罗艺一看造反失败,就准备出逃突厥,在路上被部下干掉了。
罗艺造反,唐朝当然要剥夺他的待遇,并“复其本姓罗氏。”
李大恩原名胡大恩,他在史书上的记载不多,因为他在唐朝的事迹只有不到两年的记录。
他原本是隋末诸侯之一的窦建德的部下,地位还不低。
根据史书记载,降唐前他是窦建德麾下的行台尚书令,这是个相当于宰相的职位,当时在唐朝,尚书令叫李世民。
唐朝武德四年正月,胡大恩“以大安镇来降”,大安镇在哪没查到,但根据胡大恩降唐后被封为定襄郡王来看,这应该是个靠近突厥的北方边镇地区。
此时,窦建德还没有败亡,他要到武德四年的五、六月份才被李世民击败生擒。
因此,胡大恩降唐时,窦建德还是当时对唐朝最有威胁的诸侯,雄踞河北,除唐朝外,各路诸侯也就窦建德实力最强了。
在这种情况下,窦建德麾下的行台尚书,胡大恩携地降唐,李渊当然大喜,除封其为定襄郡王外,还“赐姓李氏。”
胡大恩从此改叫李大恩。
李大恩大概长期镇守边境,对突厥比较熟悉,所以,李渊任命他为代州总管,让他帮助唐朝防御突厥。
武德五年,突厥联合窦建德余部刘黑闼进犯唐朝,李大恩守代州,自然首当其冲,被突厥和刘黑闼联军围攻,李大恩战死。
参考文献:《新唐书》《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