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为什么总有人不管不顾的黑北宋的军事实力?

为什么总有人不管不顾的黑北宋的军事实力?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的军事实力备受诟病。

其实宋朝的军事实力总体上讲,强肯定是谈不上了,也没有那么弱。

比较来说,它前期的整体战斗力虽然跟汉唐没法比,但还是标准水平线上的。

北宋的战争,可以概括为五句话:

灭北汉,大获全胜,收复失地。

战辽国,打成平手,签澶渊之盟。

斗吐蕃,凯旋而归,得土千里。

征西夏,四战一胜,将其打残。

阻金国,兵败如山,大势已去

灭北汉,大获全胜,收复失地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宋太宗发动了灭北汉的战争,取得完胜,达到了战争目的。

北汉(951年~979年)是五代十国之一,也是十国中最后一个政权。都城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

此战中,宋太宗御驾亲征,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制置使,率崔彦进等军围攻太原。经过不到一个月的战斗,就攻占太原,消灭了北汉政权。

北汉非常弱,领土只有十二州,统治区域大致在今天的山西省中部和北部。

表面上看,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其实不然。

首先山西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北汉都城太原更是如此。

太原城有2500多年历史,它位于晋中盆地北部,东倚罕山,西临汾河,南北地势起伏。

自建城以来是赵国、前秦、北汉三个政权的都城,是东魏、北齐、唐朝、后唐、后晋、后汉六个政权的陪都。

李渊父子起兵之地,就是在晋阳。

到北汉时期,已经千年经营,易守难攻,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城池。

早在战国时期,太原就是一座坚城。

战国时期爆发的晋阳之战,知伯挟韩、魏攻赵,围晋阳(太原)攻打三个月,不能攻下。

智伯见强攻无效,便改用围困及水攻的战术,切断所有出入通道;决开汾水灌淹晋阳城。大水淹没城内“三版”(六尺),用了三年时间才迫使太原军民屈服。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太原的战斗中,我军在空军掩护下,用了6个月的时间,付出了5万人伤亡的代价才最终拿下。

其次,北汉有辽国军队当靠山,跟其开战,还要面对辽军的进攻,难度相当大。

因此,后周皇帝柴荣御驾亲征,赵匡胤也一同参战,围困太原一月有余,最终都没有攻克,不得不撤兵而去。

因此说,消灭北汉是一场非常艰巨的战斗,攻打太原更是对宋军战斗力的严峻考验。

但是攻打太原,宋军只用了14天的时间,就攻了进去,北汉政权也宣告灭亡。

而在此之前,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带兵攻打太原城,由于城池坚固,宋军不得不筑长墙包围太原,并筑长堤,引汾水灌城,多方进攻,但是历时三个多月,无法破城。

后来宋军得了一种传染病,数万辽军赶来增援,宋军不得不弃城撤走。

而赵光义这次带领宋军,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可圈可点。

在攻打太原的同时,大将郭进率领宋军打退了前来援助北汉的辽军,斩敌烈等五员大将,歼敌万余人,保证了太原战役的顺利进行。

通过灭亡北汉的战斗,宋军初期的战斗力可见一斑。

战辽国,打成平手,签澶渊之盟

宋和辽的第一次正式交战,爆发于宋灭北汉之后,战争是北宋发动的,其目的是为收复五代时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割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北京至山西大同等地区)。

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进行的关键战役中,宋军陷入辽军三面保卫,伤亡万余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此战中宋太祖赵光义中箭负伤,连坐骑都丢了,最后乘坐一个驴车仓皇逃走。

但是这场战斗并不说明宋军战斗力太差,而是宋太宗的战略战术失误。

在太平兴国四年五月平北汉后,宋军人困马乏,应该好好休整。

宋军虽然刚刚打了胜仗,但是士气不佳,因为宋太宗没有兑现之前许下的攻下太原城论功行赏的诺言。

在此情况下,宋太宗仓促决定乘胜追击,对辽军来个突然袭击,一举夺取幽州。

但是宋太宗低估了辽军的快速反应能力,游牧民族的骑兵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机械化部队。

而且在宋军跟北汉军队决战的时候,辽国是知情的,他们早已调兵遣将,做了精心准备。

辽景宗耶律贤得知幽州被困,急令精锐骑兵增援,宋军的突然袭击没有奏效,被辽军反杀。

这场战役失败的主要责任不在宋军,而是在主帅,即宋太宗决策失误。

远道而征,战略补给线拉长,而且打的还是围城战,攻坚战,宋军没有攻城利器。

而辽军则以逸待劳,无论是兵力还是后勤保障都占优势。

太多的不利因素,决定了这场战役宋军必败无疑。

首战失利,在宋军官兵心中留下阴影,对以后与辽作战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高粱河之战,不但是宋太宗的决策失误,也是一种军事思想的失败。

五代十国时期,交战方军事实力有限,统治区域狭小,因此皇帝御驾亲征,发动突袭往往能取得理想战果。

但是辽国军事实力强大,又有辽阔国土(面积400多万平方公里),战略纵深很大,五代十国时期的军事思想用来跟辽国作战已经不合时宜。

高粱河之战七年后(公元987年),宋太宗决定再次北伐,一雪前耻,但宋军在岐沟关战役中再次惨败于辽,还损失一员大将杨业。

这次北伐打的还是攻坚战,宋军再犯准备不充分,粮草供应不上的致命错误,再次咽下失败苦果。

此战之后,宋军被迫改变策略,放弃了北伐的打算,转为战略防御,直到澶渊之盟签订。

发生于公元1004年,澶州之战导致澶渊之盟签订,恰好说明宋军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

面临强大的辽国,能保证国土不失,宋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堪。

我们不妨将宋朝和辽国、明朝和瓦剌做一下对比。

明朝时期,东北和幽云十六州都在明朝统治下,瓦剌无论是统治区域还是军队规模都无法跟辽国相比;但是在土木堡之变时,瓦剌几万军队消灭了几十万明军精锐,还俘虏了英宗皇帝。

接着,瓦剌大军长驱直入打到北京城下,逼迫于谦打了一场北京保卫战。论耻辱程度的话,土木堡之变不比高梁河之战强多少,都是因为统帅的水平有问题,而军队战斗力并非不堪一击。

而且澶渊之盟的签订,是双方审时度势的结果,辽国也有求和意愿。

根据宋史记载,辽方主动提出议和:“契丹既数失利,复令王继忠具奏求和好,且言北朝顿兵,不敢劫掠,以待王人。”

澶州之战中,辽军虽攻占宋一些地方,但伤亡惨重,大将萧挞凛阵亡,战况急转直下,对辽军不利,因此辽才提出停战。

不过由于宋朝皇帝怯战,最后付出了割地赔款的代价。

宋辽之战虽然宋胜少败多,但最终还是打成平手,要不然也不会换来之后的百年和平局面。

在和吐蕃的较量中,宋军就取得完胜。

斗吐蕃,凯旋而归,得土千里

宋和吐蕃之战,历时一年半,发生于熙宁五年(1072)七月,宋神宗时期,这场战争是名将王韶指挥的,以宋军大获全胜告终。

通过战场战争,宋获得了熙、河、洮、岷、叠,宕等6州地,幅员2千余里;不仅如此,还招抚吐蕃族众30余万。

可以说,这场战争打出了国威军威,体现了宋军强大的战斗力。

征西夏,四战一胜,将其打残

北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长达三年之久的宋夏战争全面爆发。北宋与西夏之间发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等3次大规模战役,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

需要指出的是,宋夏第一次战争是因为元昊称帝,不是西夏入侵引起的,对西夏来说也是一场自卫战争。

而首先提出议和的,也是西夏。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年六月,元昊派遣西夏皇族李文贵前往宋朝京城东京议和。

宋夏的第四次战争,宋军大获全胜。

宋夏战争爆发于公元1097年,持续22年,至公元1119年结束。

战争结束时,宋朝已经彻底夺取了西夏的横山地区,使西夏失去了防御北宋的最后屏障。

纵观中国历史,每个王朝建立初期,军队战斗力非常强大,因为开国皇帝军事能力突出。

但是宋朝与很多朝代不同,赵匡胤在位时间非常短,只当了16年皇帝。

隋文帝杨坚在位23年,李世民在位23年(李世民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能力不比李渊差),朱元璋在位30年。

赵匡胤军事才华突出,但在位时间太短,没有来得及扩大版图,收复燕云十六州,为宋朝安全埋下隐患。

继任者宋太宗赵光义军事才能平庸,而且太子赵元佐被废,继太子赵元僖猝死,没有再培养接班人,直到去世前两年才确定了接班人。

宋太宗的接班人赵恒 (宋真宗)是个守成之君,也没有征战经验,军队战斗力自然会下降。

阻金国,兵败如山,大势已去

到了北宋末年,长期的和平导致军备废弛,军纪涣散,战斗力丧失,在新崛起的金军面前,无力阻挡,一败涂地,发生了靖康之变,北宋亡国。

北宋灭亡于1127年,建国已经167年。

任何一个王朝,建国将近200年的时候,军队战斗力都会大大下降,只不过其他王朝在中期很少发生对外战争。

别忘了唐朝在建国一百三十多年之后,发生了内战——安史之乱,还用了八年的时间才最终平定。

综上所述,北宋战绩不行,其实有多种因素,但政治原因更为主要。将北宋的武德失败完全归结于宋军战斗力不行,其实是不公平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战斗力,辽国,太原市,晋阳,北汉,政权,宋太宗,宋军,战争,辽军,消息资讯,辽国,北汉,宋太宗,宋军,太原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战斗力,辽国,太原市,晋阳,北汉,政权,宋太宗,宋军,战争,辽军,消息资讯,辽国,北汉,宋太宗,宋军,太原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战斗力,辽国,太原市,晋阳,北汉,政权,宋太宗,宋军,战争,辽军,消息资讯,辽国,北汉,宋太宗,宋军,太原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