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纪初,曾跟北宋争雄百余年的西夏王朝国力大大衰弱,而此时一个巨大的威胁在西夏的北方隐然成形,那就是日益强大起来的蒙古汗国。
此时,成吉思汗铁术真率领的蒙古部落在漠北兴起,短短的几年时间就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了蒙古汗国
蒙古汗国的疆域东南与金国相邻,西南与西夏国接壤,成为当时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支新兴力量。
铁水真的南下战略是:先解决和金国订有“交相救援”之盟的西夏,断金右臂,同时解除侧翼隐患,井取得补充战略物资、马匹兵源的基地,各种条件成熟后再消灭实力雄厚的金国。
一:蒙古第一到第五次征伐西夏
1205年,铁术真借口西夏收纳蒙古仇人,发动了对西夏的第一次进攻。
蒙古军这次对西夏的进攻,主要目的是以劫掠财物和试探西夏虚实为主,并没有扩大疆域、据守城池的战略意图,所以没有深入西夏腹地,抢掠了一个月即行撤退。
1207年秋,铁木真被推举为成吉思汗的第二年,以西夏不肯向蒙古纳贡称臣为由,亲率大军第二次攻伐西夏。
这次蒙军进攻的目标是西夏北方要塞,并直逼西夏腹地。
有重兵把守的西夏要塞苦战了40多天,蒙军大量伤亡,成吉思汗破城后下令屠城。
西夏赶紧调集各路军队阻击蒙军继续深入,双方相持了5个多月。
蒙军见西夏兵势尚盛,抵抗顽强,加之粮草匾乏,只好退兵。
1209年春,高昌(在今争新疆吐鲁番市东)回鹘与成吉思汗结成联盟,西夏的西北面就完全暴露出来,成吉思汗率兵第三次征伐西夏。
西夏以皇子为元帅,领兵5万迎战蒙军,但未能挡住蒙军猛烈的攻势,北方要塞被再次攻陷。
西夏再调集5万精兵前往增援,并在中兴府(即兴庆府,银川)外围的最后的一道屏障-克夷门与蒙军展开拉锯战,相持两个月,互有胜负。
最后,成吉思汗设计伏击夏军,一举歼灭西夏军队主力,蒙军乘胜攻占克夷门,直入河套平原,包围了中兴府。
中兴府城池坚固,粮草充足。夏襄宗亲自登城,鼓舞士气,死守国都。蒙古大军攻城两个多月,仍不能破城。
成吉思汗想到中兴府地势低洼,城外四周湖塘密布,其时又连降大雨,黄河及城外渠湖之水暴涨。
于是,他下令蒙占兵在城外环筑长堤,水淹中兴府。城内水深数尺,致使房屋倒塌,兵民被压溺死者甚众。
危在旦夕的西夏向盟友金国求救,但金国慑于蒙军的声势拒绝发兵救援,西夏只好坚守苦撑。
成吉思汗派人招降,和议未成。水淹中兴府近三个月后,蒙军所筑堤坝溃决,大水四溢,蒙古军营汪洋一片,反受其害,已无法再行攻城。
西夏趁势答应蒙古的议和要求,纳贡并献公主给成吉思汗,并向其称臣。
蒙古撤围退兵,此次战役方告结束。
此次蒙古包围中兴府并没有灭亡西夏,原因在于西复军事实力尚强,蒙古又缺乏在河渠纵横、深沟高垒的环境中作战的经验。
不过,蒙古消灭了西夏军队大量有生力量,已经达到使西夏臣服、破坏金夏联盟的目的,后顾之忧解除,第二年便开始了对金国的大举进攻。
由于金国对西夏见死不救,西夏改变了联金抗蒙的原有政策,转而臣服蒙古,向金国进攻,从此结束了夏、金80余年的联盟体系。
1211年,西夏发生宫廷政变,皇室贵族遵顼废黜了夏襄宗,自立为帝,是为西夏神宗,成为了西夏开国后的第八代皇帝。
夏神宗依附蒙古,乘蒙古攻金的机会,攻打金国,掳掠财物,扩大领土。
然而,西夏臣属蒙古之后,迅速扩张的蒙古征发兵役日益频繁,西夏人疲于奔命,朝野上下对这种政策产生了怀疑和不满,导致西夏开始与蒙古逐渐疏远。
1217年,蒙古第四次征伐西夏。
起因是当年成吉思汗决定亲率大军西征,几乎集中了蒙军全部精锐,一些属国也都奉命派军从征。
西夏在接到派兵从征的通知后,朝廷内外怨声四起。蒙古使节要求西夏履行当初臣服蒙古时答应的“为汝右手”的诺言。
但有西夏大将嘲讽说:“气力既不能,何以称汗。”成吉思汗闻知西夏拒绝出兵后大怒,命大将木华黎在其西征期间伺机攻夏。
木华黎当年12月派兵进入西复境内,踏冰过河,在西夏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长驱直入,再次包围中兴府。
夏神宗在中兴府被围20余日后,将守城之责交给太子,自己率精骑乘夜突围,逃奔西凉。
西夏遣使至蒙军大营请降,奉表谢罪,蒙军才撤兵解围。
这次蒙古攻夏的目的也仅仅是惩罚性警告,所以蒙军进入夏境,一路并不攻占城池。
而当时夏军主力正对金作战,后方空虚,无法组织对蒙军的有效抵抗。
蒙军第四次征夏效果明显,此后数年中,西夏对蒙古恭顺备至,蒙、夏之间出现一段暂时的和平期。
但在西夏朝廷中,以太子为代表的一些王亲重臣提出了联金抗蒙的战略意见,遭到夏神宗的坚决反对。
太子以削发为僧与父亲对抗,夏神宗下令废掉太子,将其幽禁。
同时,蒙古因西夏攻金多次失利而对夏神宗不满,遣使责令他退位。
夏神宗最后不得不将帝位传于次子,自己做了西夏历史上唯一的太上皇。
新皇帝夏献宗是西夏国第九位皇帝,他改变其父的政策,重新与金国修好,以求共同抗蒙,并趁成吉思汗大军西征未回之际,派遣使节联络漠北与蒙古有仇的部落,结成抗蒙同盟。
成吉思汗得知西夏在组织抗蒙力量,立即准备结束西征,进行第五次征夏战争。
1224年,中原蒙军越过黄河攻打西夏东部,大败夏军,牲畜被掠走数十万头。
西夏向金国求援,但金国在蒙军攻击下已经自顾不暇,无力援夏。
成吉思汗从西域凯旋途中,围攻西夏西部重镇沙州。
沙州军民在兵力与蒙军悬殊的情况下,守城半年。但夏献宗考虑整体形势被动,还是派出使节到蒙古军前请求投降,井答应派送人质。
而成吉思汗围攻沙州半年,军队也已经非常疲惫,就接受了西夏的投降,撒围休整。
二:蒙古第六次征伐西夏
成吉思汗在远征西域、东伐金国取得胜利后,撤军回到漠北根据地休整。在条件成熟后,以西夏不派兵西征并出言不逊等为由,发动了第六次攻伐西夏的战争。
1226年,成吉思汗兵分两路,沿贺兰山两侧分头攻击。
西路蒙军攻占船兰山以西地区,切断西夏退路。东路蒙军南成吉思汗亲自率领,从漠北直扑西夏腹地,计划东西合击,包围中兴府,一举攻灭西夏。
西路蒙军在沙州又遇到顽强抵抗,蒙古大将见强攻不利,便写信招降。
沙州西夏守将设下诈降计,派使节到蒙古军前请降,并准备牛、羊犒劳蒙军,暗中设下埋伏,蒙军大将中计,虽逃出重围,但损失惨重。
西路蒙军绝了招降的心思,集中力量围攻沙州,因众寡悬殊,沙州城被攻破,守城将士大多战死。
蒙军继续进攻肃州,再遭顽强抵抗。在蒙军诱降之下,肃州党项世家率众献城投降。
但得到战报后的成吉思汗仍因久攻不下而怒气未解,下令屠城。
西夏肃州籍蒙军部将请求放其亲族家人,最后只留下该族106户,其余城中军民统统被杀光。
东路蒙军首先攻取了黑水城(今内蒙古黑城子),乘胜东进贺兰山。
途中成吉思汗狩猎时,坐骑受惊,落马受伤,只得屯兵养伤。
随行大臣建议成吉思汗暂且退兵,待伤愈后再进军,成吉思汗不同意,井派使者到西夏,责问西夏拒绝征调之事,对证当年西夏将领对他的讥讽。
这名西夏将领仍不服气,回答说:“讥讽他的话,我曾经说过。今你蒙古若以为能征善战而欲战,那么我有贺兰山的营地,可到贺兰山找我,在那里我们打一仗。”
负气好胜的成吉思汗在伤势未愈的情况下,立即发兵进攻贺兰山。
夏将敢说敢为,列阵与蒙军相持,但激战后兵败被俘,西夏军营帐、骆驼尽为蒙军掠获。
成吉思汗为了发泄心头之愤,下令将俘虏中的精壮士卒全部屠杀,瘦弱者则分发给蒙古将士为奴。
这时天气已经暑热,成吉思汗在河套北屯兵避暑,等待与西路军会师。
西路蒙军在攻取肃州后直扑甘州。西夏籍蒙军大将察罕是成吉思汗养子,其父为西夏甘州主将。
此时察罕也在围攻甘州的蒙古军中,他派使者带信劝父亲投降。
其父正有降意,但被甘州西夏副将阿绰察觉,阿绰暗中联络军中将领36人,袭杀主将全家及蒙古使者,率领军民死守甘州,蒙军久攻不下。
成吉思汗得报后,立即率军从避暑地赶赴甘州,东西两路蒙军在甘州城外会师,合力攻城。
甘州军民寡不敌众,城被攻破,阿绰等36人皆战死,成吉思汗怒而欲屠全城,被察罕谏止,甘州百姓才免遭屠戳。
当蒙古大军攻占整个河西走廊的消息传至西夏王宫时,夏神宗和夏献宗相继惊悸而卒。
西夏末代皇帝在一片慌乱中继位,曾被蒙军俘虏过的西夏老将嵬名令公率兵10万再去黄河沿岸抵挡蒙军。
双方大军在黄河冰面及河岸上展开激战。西夏将领都知道这一仗关系到家国存亡,所以无不拼死战斗。
这一仗杀得黄河岸边刀光闪闪,杀声阵阵,血流遍地,尸积如山。
史料记载当时两军对战之激烈为蒙军作战史上所罕见,西夏灵州守军和援军及居民有30万人被杀,蒙军也阵亡数万人。
在这场黄河平原的决战中,西夏精兵几被全歼。
西夏将士虽然顽强拼杀,但仍未能挡住蒙古铁骑的冲击,灵州城陷落,西夏废太子德任被俘。
蒙古将帅动德任归降,德任宁死不屈,大骂蒙古军残忍无道,终被杀害。
蒙军扫荡西夏河东地区后,包围了中兴府。
1227年初,成吉思汗留下部分兵力继续进攻中兴府,自己率军渡过黄河,切断了西夏与金国的联系。
当年6月,成吉思汗感到身体不适,回师六盘山避暑养病。
此时中兴府已被蒙军围攻半年多了,西夏军民在右丞相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保卫战。
但在局势穷困之际,右丞相劳累过度而卒,军民痛哭。
此时中兴府又遭遇了历史上少有的大地震,“地大震,官室多坏,王城夜哭。”各种迹象显示,西夏王朝气数已尽,
夏末帝不得不派使臣向成吉思汗乞降,并请求说:“为了准备贡品,迁移民户,请宽限一个月,到时亲自来朝谒。”
成吉思汗同意了,并让使者回话夏主投降之后,我会像对待自己的儿于一样对待他。
随着天气酷热,成吉思汗的病情越来越严重,7月病逝。
成吉思汗留下遗命:“死后秘不发丧,夏主投降时杀掉,将中兴府兵民全部杀死,毁其城池、宫殿和陵墓。”
四子拖雷遵照遗命,在西夏末帝来降时将其执系。
蒙军进入中兴府,城中军民惨遭屠戳,宫室、陵园付之一炬。
后来,在成吉思汗养子西夏人察罕的劝谏下,才停止屠杀,而这时城中人口所剩不过十之一二了。
三:党项族的消亡
西夏灭亡后,幸存的西夏人四处流散,并为逃避蒙军的追杀隐埋民族,加速了党项族的消亡。
根据考证,除少都分留在宁夏外,分别迁移到四川、西藏、山西、河北、河南等地,有的还建立过地方政权。
但往往只有很少一部分西夏党项族的文化特征,并且说不清自己从何而来:“西夏文字成了无人能识的天书。”
在近现代学者将其重新破译出来前,西夏历史被人淡忘,曾经的辉煌也被掩埋在黄沙浅水之中,西夏王陵则成了世人不知为何物的贺兰山脚下的几个土堆。
备注:本文为转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