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此人天资聪颖,可惜英年早逝,倘若不死,北宋不会亡

此人天资聪颖,可惜英年早逝,倘若不死,北宋不会亡

大宋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三月,神宗驾崩,年仅十岁的赵煦即位,为宋朝的第七个皇帝宋哲宗。宋哲宗赵煦虽然年纪很小,但坐在朝廷上却是神情庄重,言谈举止不失帝王风度。史书上说他“天表粹温,进止中度”。

一次在大殿上,有个太监拿奏折时,不小心把宋哲宗的头巾碰掉了。当时,宋哲宗才剃过头,头巾突然掉下来,头皮显得明光发亮,看起来滑稽可笑。殿上的大臣都忍俊不禁,只好低着头装作没看见。太监也吓得惊慌失措,站在那里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旁边另一个太监急忙拾起头巾,重新给宋哲宗戴上。宋哲宗始终坐在那里,不发一言,不动声色,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散朝后,宫内总管过来请示如何处理那个太监,宋哲宗这个时候反而微笑着说:“区区小事,不必计较。”对这个无意出错的太监不再进行追究。

有一天,按照礼仪应由他接见辽朝使者。大臣蔡确恐怕赵煦年幼,见了辽人的容貌、服饰奇异后会受惊吓,有损国威,就先一日对赵煦仔细地介绍辽朝使者的容貌和服饰,请他不要惊奇,还重复讲了几十遍。赵煦听后不做声,等蔡确说完,他忽然严肃地问道:“辽朝使者是人吗?”蔡确回答说:“当然是人,不过是夷狄罢了。”赵煦说:“既然是人,我怎么会怕他呢?”蔡确没想到赵煦竟有如此主见,只得惶惶然退下。

哲宗登基时,只有十岁,由高太皇太后执政。高太皇太后执政后,任用保守派大官司马光为宰相,“凡熙宁以来政事弗便者,次第罢之”。司马光上台后,不顾一切尽罢新法(熙宁变法),“举而仰听于太皇太后”,宋哲宗对此感到不满。

虽然高太后一再表示她性本好静,垂帘听政是出于无奈,但她却丝毫不放松手中的权力。在高太后垂帘时期,军国大事都由她与几位大臣处理,年少的赵煦对朝政几乎没有发言权。

大臣们也以为赵煦年幼,凡事都取决于高太后。朝堂上,赵煦的御座与高太后座位相对,大臣们向来是向太后奏事,背朝赵煦,也不转身向赵煦禀报。以致赵煦亲政后在谈及垂帘时说,他只能看朝中官员的臀部和背部。

每次大臣向赵煦和高太后奏报时,赵煦都沉默不语。有次高太后问赵煦为何不表达自己的看法,赵煦回道:“娘娘已处分,还要我说什么?”弦外之音就是自己无非是一个摆设而已。

赵煦常使用一个旧桌子,高太后令人换掉,但赵煦又派人搬了回来。高太后问为何,赵煦答:“是父皇(神宗)用过的。”

高太后心中大惊,知道他将来必会对自己的措施不满。大臣刘挚曾上疏,让高太后教导赵煦如何分辨君子和小人。高太后说:“我常与孙儿说这些,但他并不以为然。”高太后由此愈加担心,当然更不敢放下权力。

高太后去世后,赵煦亲政。赵煦亲政后,表明诏书,大力打击元祐大臣,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今广西、广东、海南一带),甚至在章惇等人挑拨下,直指高太后“老奸擅国”,欲追废其太后称号及待遇。

但他接着重用革新派如章惇、曾布等,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

次年改元“绍圣”,并停止与西夏谈判,连续对西北发动三次大规模战争。令人称奇的是,在军事积弱的北宋,宋哲宗竟然三战三捷,分别取得了对吐蕃的青塘大捷、对西夏的两次平夏城大捷,占据了多处军事要,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而且把大宋疆域西扩1000里,达到极盛。

宋哲宗虽然少有大志,但寿命不长,在25岁时,大病一场去世了。是北宋寿命最短的皇帝,也是葬在巩义陵区的最后一个北宋皇帝。他励精图治,有勇气有才干,只可惜寿命太短,不然以他的能力,振作大宋是很有希望的。

哲宗死后,后面的徽宗和钦宗比较懦弱无能,北宋终于被金国灭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西夏,赵煦,辽朝,宋哲宗,寿命,皇帝,司马光,军国大事,高太后,蔡确,消息资讯,赵煦,宋哲宗,大臣,司马光,高太后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西夏,赵煦,辽朝,宋哲宗,寿命,皇帝,司马光,军国大事,高太后,蔡确,消息资讯,赵煦,宋哲宗,大臣,司马光,高太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西夏,赵煦,辽朝,宋哲宗,寿命,皇帝,司马光,军国大事,高太后,蔡确,消息资讯,赵煦,宋哲宗,大臣,司马光,高太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