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掌权女子盘点,第五位】
女强人有很多很多,比如说朱元璋的马皇后,朱棣的徐皇后,明末著名女名将秦良玉等女强人都是大明的女中豪杰。但这位盘点的女子却与众不同。她是朱元璋的孙媳妇,在洪武年间她是大明的燕王世子妃。在宣德年间她是大明的太后。在正统年间她是大明的太皇太后。这位大明女豪杰总共经历了6个朝代
朱高炽镇守北京的时候,身为世子妃的张氏为了能守住北京而散尽了自己的家财,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将士们出死力守住北京,极大鼓舞了士气。张氏还带领着一大群女性为将士们搞后勤,带领着柔弱的女性们修城墙,治伤员,做衣服等。可以说在北京保卫战中,张氏的功劳不逊于朱高炽,如果没有张氏的鼎力支持,朱高炽也不可能毫无后顾之忧的守城。如果说朱高炽是改变历史的那位巨人,那张氏就是推动历史的那双手。朱高炽不受朱棣待见。这使朱高炽的太子地位是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可能被人取而代之。朱高炽人生最难熬的时期,是张氏不断抚慰着他受伤的心灵。正因为有张氏的存在,朱高炽才能挺过来继而拨开云雾见月明。张氏把即将偏离轨道的历史又给一把拉回到了正轨上。张家有好几位人杰,朱高炽想重用他们为官,但都被张氏劝止了,因为张氏不想给天下形成一种张家是权势熏天的外戚形象。张氏以身作则,历朝历代被人所诟病的外戚在洪熙年间没有了。为了能让朱高炽当一个好皇帝,张氏一直在不断提醒着朱高炽,朱高炽也因自己妻子的规劝而避免了许多错误决定。
朱高炽突然驾崩而自己儿子朱瞻基却远在南京监国,张氏再次展现了她过人的政治才华。她任命自己的小儿子朱瞻墡监国,母子俩暗中控制了一切,最后让朱瞻基顺利登基。如果没有张氏临危不乱的调配,大明可能就没有宣德一朝了。张太皇太后又一次保证了历史不偏离轨道。
朱瞻基死后,张氏一度有立朱瞻墡当皇帝的想法,但她最后还是让朱祁镇顺利登基了。当时大明群臣要求张氏垂帘听政,但被拒绝了,张氏给出的理由是“太祖皇帝曾立下祖制,后宫不得干政。你们让我垂帘听政,这不符合祖宗家法”。
大明朝臣退而求其次,杨士奇代表内阁请求张氏
的杰出弟弟张升加入辅政团队。张升能力超绝,但最后还是被张氏给拒绝了。张升的盖世才华就因为自己外戚的身份而被掩埋。张氏很尊重大明祖制,看看张氏,再看看老慈禧。慈禧真是弱爆了。为了维护朱祁镇的统治,也为了朱氏皇权不旁落于他人,张氏开始采用内阁与宦官互相配合的方式。张氏虽不垂帘听政,但她一直掌握着决策权。在大明局势不明的情况下,张氏把大明中枢运转变为宫廷化,这就是一众大权独揽。只有大权独揽,大明才能平稳度过特殊岁月继而在朱祁镇成年后把权力平稳交接,若不然整个大明必将成为外廷把持的权力中心,那么皇帝将成为傀儡。她敢于打破常规,有着无双的魄力与手段。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当时整个大明之人都支持她。女子能在男人的世界里取得如此成就,这在封建帝制社会中甚至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而大明嚣张一时的宦官王振,虽然权倾朝野,但从不敢在她面前有半点跋扈。由于张氏的政策,给仁宣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氏作为明仁宗的皇后,自小就见识过朱元璋与朱棣的雄才大略。所以在仁宗继位时,张氏告诫仁宗,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张氏曾告之仁宗:息兵养民,并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皇家采办珠宝等行为。这些做法,使社会矛盾缓和,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发展,开启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代。张氏更是善于提拔人才,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执掌朝政,都是出自张氏的授意。
仁宣之朝,大明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岁币,也无兄弟敌国之礼。
张氏掌权期间,大明汇集的永乐大典继续进行编撰,这本书汇集了从古至今八千种图书,整理了从先秦到大明的浩瀚如烟的文献资料。包括天文,地理,科技,医学,阴阳和僧道。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步公认的百科全书。同时,张氏在前朝基础上,又对文官政策做出了调整。提倡节俭并身体力行,天下有旱情,早晨上奏张后,张后晚上就会将意见给出。从不坐视不理。张氏掌权期间政治清明,法纪严明,经济发展,仓廪充实,百姓安居,社会稳定,蔚然有治平之象,形成了明代早期国泰民安的升平景观。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堪比周朝的"成康之治"、汉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这就是大明一代贤后整个人生的基础轨迹。
有明一朝皇帝十六人,而张氏亲历着有六位皇帝。但这六位皇帝都是短命之人,这应该是朱家基因中所带的先天体质所致。而后世的大明,更是出现了很多奇葩,有木匠天子,有工匠天子,有长达十几年不上朝的天子,但也有为了死节,吊死煤山,不动用山海关精兵的天子。这或许不仅仅是大明一个王朝的悲哀,也应该是华夏所有王朝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