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包拯被后世称为“包龙图”,那龙图阁直学士在宋朝是个多大的官?

包拯被后世称为“包龙图”,那龙图阁直学士在宋朝是个多大的官?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考中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后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包拯被后世称为“包龙图”,那龙图阁直学士在宋朝是个多大的官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宋朝的官职:

宋朝政治体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职官制度上,中央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治)抑武(官)。其特点是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来削弱其权力的。这样,有些官只是空名,所谓“官”,其概念只是拿俸禄而已。

按照这个制度,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官”只是说明他可以领取俸禄,而职才有实际的权力。每个机关彼此互相牵制, “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

官名只用作定品秩、俸禄、章服和序迁的根据,因此称为正官或本官,又称阶官或寄禄官。其中有文资、武阶的区别。差遣是指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又称“职事官”。差遣名称中常带有判、知、权、直、试、管勾、提举、提点、签书、监等字,如知县、参知政事、知制诰、直秘阁、判祠部事、提点刑狱公事之类。

官阶按年资升迁,即使不担任差遣,也可依阶领取俸禄,而差遣则根据朝廷的需要和官员的才能,进行调动和升降。所以真正决定其实权的不是官阶,而是差遣。至于“职”,一般指三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和秘阁中的官职,如大学士、学士、待制等,是授予较高级文臣的清高衔头,并非实有所掌。

馆阁学士,是宋代特殊的制度之一,除某某殿大学士、学士多为执政大臣之荣衔外,还有龙图阁、天章阁等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名为典司秘籍,为文学侍从官。其实,凡朝官出任外官,都带这种头衔,并非兼职之义。又有直秘阁等官称,名为馆职,是须经过考试的,称为入馆。

宋朝馆阁之选,皆天下英俊,然必试而后命,一经此职,遂为名流,其高者曰集贤殿修撰,史馆修撰,直龙图阁,直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次曰集贤秘阁校理。官卑者曰馆阁校勘、史馆检讨,均谓之馆职。记注官缺,必于此取之,非经修注,未有直除知制诰者,官至员外郎则任之,中外皆称为学士。

什么官称直学士呢?

《宋史·职官志二》云:直学士无品秩,凡他官入院,未除学士,谓之直院学士,他官暂行院中文书,谓之权直。后凡官资较浅者,初入直馆阁,为直学士,班在学士下,待制上,一般为从六品官。

此外,宋代还有一种“殿学士”的衔称,包括观文殿大学士、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学士、端明殿学士等。殿学士的资望极高,无职守,无典掌,只是出入侍从,以备顾问而已,然非常人可充任。

《通考·职官考八》说:观文殿大学士,非曾为宰相不除;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及学士,并以宠辅臣之位者;端明殿学士,惟学士之久次者始除。

可见宋代的“殿学士”是专门作为高官、宠臣的荣称,一般官员是不可能“荣任”的。

由上可见,包拯当时的龙图阁直学士,并不是一个大官,按现在话说,包拯是个有文才(进士及第),经过再次考试,进了馆阁体系的后备学士,离着高官、宠臣的“殿学士”差了十万八千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包拯,后世,权力,俸禄,大学士,秘阁,宋朝,制度,头衔,集贤,消息资讯,包拯,大学士,殿学士,学士,龙图阁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包拯,后世,权力,俸禄,大学士,秘阁,宋朝,制度,头衔,集贤,消息资讯,包拯,大学士,殿学士,学士,龙图阁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包拯,后世,权力,俸禄,大学士,秘阁,宋朝,制度,头衔,集贤,消息资讯,包拯,大学士,殿学士,学士,龙图阁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