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不能统一天下并不是重文轻武的问题,而是北方门户的洞开后关不上的问题。后背一直露在外面被人打,怎么可能统一天下。
从先秦开始,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胁,双方的战争也没有彻底停息过,而维持双方和平的必要条件就是中原军事力量的碾压震慑及边境防线的稳固。
从军事力量来说,北宋并不弱,因为它是从五代十国历练出来的。从唐朝末到五代十国的结束,一共经历了五十三年的时间,这个时间段内,战争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不光是中原混战,而且中原与契丹(辽)也时有交锋。
而辽国皇帝耶律德光的北撤阵亡,就是迫于中原的军事压力,在得到燕云十六州后,他一度想统一中原,但是后来不得不北归,并不是因为他放弃梦想,是因为梦想无法实现。
所以从这点上看,中原的军事力量并不是任人摩擦的状态,特别是后周世祖柴荣就有过北伐辽国的举动。而柴荣的失败,主要原因就是不能突破掌握在契丹手里的燕云十六州防线。
在后晋之前,燕云十六州一直在中原王朝的手里,所以中原王朝一直把游牧民族阻挡在了400毫米等降水量之外,而这条等降水量线正好与长城防线重叠,而燕云十六州又是这条线的大部分。所以,这条线控制在中原王朝手中,便意味着边境线的稳固,反之,安全将面临重大威胁与挑战。
北宋同样面临着与后周一样的困境,所以北宋的伐辽也只能以失败告终,而北宋伐辽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夺回燕云十六州。反过来,游牧民族控制燕云十六州后,进攻中原变得畅通无阻。因此,游牧民族才能不断地往南推进,最终把南宋逼到了大海。
相比之下,占据中原西北门户的西夏并没有成为宋朝的威胁,反而成为了一个屏障。而整个宋朝在游牧民族轮番攻伐虎视之下存能够存世三百余年,能倚仗的只能是军事力量。因此,理解王朝的兴衰不能简单看军事力量,地理因素也同样不能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