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2年,狄青率领3万人马前去平定侬智高叛乱,连续10天没一点动静。侬智高觉得狄青也是酒囊饭袋一个,不足为惧。就在这时,狄青让士兵带好10天的干粮,立即出发。
侬智高本是广源州大侬部族(壮族的先民)的首领,带领族人一直在交趾国和大宋的夹缝中生存。后来得罪了交趾国,1051年,他上表请求归顺。
其实,早在北宋初年,侬智高的爷爷就被赵光义封了检校司空的头衔,希望他不要扰乱大宋边境。然而,赵祯一直抱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尤其是在涉外事情上。他怕因此得罪交趾国,所以就拒绝了侬智高的请求。
其实,包括赵祯在内的好多人,就是抱定关起门来,过好自己的小日子的想法。可是人与人,国与国是需要沟通与交流的。任何时候,人都不可能孤立于这个世界而存在。
当时,广西转运使萧固上书劝谏,说如果不接受侬智高的归顺,他早晚会成为大宋南境的祸患。可以建议给他封个官,用于牵制交趾国。
宋廷回复很快,质问萧固:“你能保证交趾国不和大宋争侬智高,你能确定侬智高不成为内患?等你能保证了,再说吧!”
宋廷的如意算盘打得真的很好,占便宜还不想承担责任。
1051年2月,侬智高再次上表,请求归顺,结果还是没有下文。侬智高依然想抱紧大宋的大腿,1051年2月至1053年4月,他至少6次上表,表示归顺之意,可以说态度低到了尘埃里。可是,依然不见大宋的回复。屡屡遭拒,侬智高生出恨意,心想做不成臣子,那就做敌人。
于是,侬智高发起报复宋朝的行动,并很快攻破了邕州,邕州知府陈珙被俘。侬智高本来不打算杀掉陈珙,可是在他检阅军资库时,却发现他之前写给宋朝的请求归顺的表书。
原来,他之前所写的多封上表,陈珙根本没有上报,侬智高这才知道自己干了件冤枉事,又恼又怒,一气之下,让人把陈珙给砍了。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大错已经酿成,侬智高不得不将行动继续到底。
人就是这样子,盛怒之下作出的决定,等想回头时,为时已晚。
侬智高建立了新的割据势力,名为“大南国”,自称“仁慈皇帝”,然后继续领兵东进。当地的官员毫无准备,就这样,侬智高势如破竹,不到20天时间,占领多个州,各个知州都是不战而逃。
这就是大宋官吏的现状,文弱不知兵,胆怯如鼠辈,只会清闲度日,遇敌落荒而逃。
不到1个月,侬智高攻下了广西东部好多地区。当他再接再厉继续向东时,终于遇到了抵抗。可抵抗也是软弱的,很快被侬智高攻破。
一直到侬智高兵临广州城下,宋廷才相信侬智高真的反叛了,才想起来采取措施。于是,宋廷的朝臣们开始讨论该派谁去平叛。
此时的大宋,最会打仗的非狄青莫属,可是狄青不能去。为什么?因为两广地区山高皇帝远,宋廷鞭长莫及,把兵权交到这种人手中。想想五代十国的例子吧,他们千万不能重蹈覆辙。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点大宋官员暂时做得挺好,只是必须得先弄清楚,到底为什么疑啊。
既然武将不能去,那只能派文官去了。他们商量来商量去,选来选去,选中了余靖和杨畋。
余靖,进士出身,是当时有名的谏官,经常触怒圣颜而不妥协。杨畋,北宋名将杨业胞弟杨重勋的孙子,虽然此刻正在家里丁忧,却被夺情起用。之所以选他们,是因为他们对宋廷一直是忠心耿耿。
侬智高在广州遇到了宋军的抵抗,攻占无果,就转向北方。得知侬智高抵达英州时,杨畋做了坚壁清野、弃地烧粮的错误决定。
对于杨畋,只能说虎父无犬子,这句话有时候也有点不靠谱。
面对这样的军官,侬智高一点也不客气,连攻多地。宋军3战3败,几个大将被杀,大宋士兵被打得溃不成军,纷纷逃窜。逃跑的过程中,还不忘劫掠——打敌人不行,欺老百姓倒是在行。
看到侬智高势如破竹,宋军屡战屡败,赵祯脑子开始清醒了,认识到打仗还得靠武将啊。书生虽然在朝堂之上,能以一敌十,甚至抵百,但在战场上,还没不行。
任何时候,还是需要专业人的干专业的事。360行,任何人都不可能行行都行啊。
于是,赵祯来了个北兵南调,从西北抽调5000多常年和西夏作战的士兵过去。士兵是有了,让谁去统领呢?
赵祯问庞籍,庞籍推荐狄青。赵祯话还没出,狄青就毛遂自荐了:陛下,我可以去。毕竟狄青曾经是西北军的统领,把李元昊打得老老实实不敢出门。
就在赵祯设酒为狄青送行之际,收到了余靖的上书,说交趾国主动请战,只要给些银两,就要帮大宋攻打侬智高。赵祯当即同意,可是在狄青的劝服下,还是放弃了。
接到狄青要来的通知,余靖怕他抢了自己的功劳,就挑拨广西钤辖陈曙抢先一步攻打侬智高。陈曙也怕狄青抢了自己的风头,于是,他不顾狄青不得随意出战的命令,便擅自率步兵8000人去攻打侬智高。
侬智高得知陈曙过来,晚上便派人偷偷潜入他的军营,趁宋兵在喝酒赌 博之际,杀了个措手不及。
就凭这样的军纪,还想争功,真的是好不自量!
狄青得闻此事,非常气愤,把陈曙斩首了。余靖感觉自己也有责任,怕狄青责罚,就以退为进,说自己管教不严。面对余靖一个文官,狄青不敢动他,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即便这样,后来,狄青还是没有逃脱被文官陷害的下场。一味忍让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但是通过这件事,军法被立起来了,大家都害怕狄青,再也不敢恣意妄为了。
众人以为经过此番整顿,狄青肯定会对侬智高发起大规模攻击。不想,狄青却下令全军,就地休整,而且一休就是10天。众人虽然疑惑,但是鉴于陈曙的例子,没人敢再违抗命令。
同时,侬智高也密切关注着狄青的动向,见狄青10天没动静,他觉得狄青和宋廷之前派出的文官都一个样,酒囊饭袋一个,不由有些松懈。
打仗很多时候,玩得就是心理战术。狄青见预期效果达到了,便下令,全军带够10天的干粮,立即出发。
10天?能拿下侬智高,大家都不敢相信。
侬智高前脚刚收到探子的报告,说狄青没有任何动静,后脚狄青就率领大军摸上来了。狄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当天晚上来到了两军的分界点昆仑关,并于当夜冒险过关。
第二天,狄青命人擂鼓叫阵,侬智高才反应过来:狄青已经杀到自己眼前了。无奈之下,只能仓促迎战。
刚开战,侬智高部仗着部族勇士的蛮劲和勇气奋力厮杀,宋军前锋节节败退,眼看就要被击败了。就在这时,狄青突然举起白旗左右晃动,侬智高以为他要投降。
孰料,随着狄青旗帜的晃动,从周围的山上冲下一群剽悍的骑兵,左冲右突,把侬智高部打得溃不成军。
这就是狄青的杀 手锏,狄青特意从西北调过来的骑兵。虽然只有300人,但都是狄青亲自挑选的精兵强将,用来对付侬智高这种叛军绰绰有余。
侬智高见势不妙,就想逃之夭夭。狄青驰骋沙场多年,早就看出了苗头,当即全力追剿,一直追了50多里地,斩杀了2000多人。
侬智高的部下溃逃,狄青率兵继续追赶,向他的老巢邕州挺进。本以为在这里会有一场殊死搏斗,结果刚走到城外不远处,就看到邕州城火光冲天、狼烟滚滚。
原来,侬智高知道自己守不住邕州城,干脆就下令烧掉。狄青进城后,赶紧控制局势。打扫战场时,有人发现一具穿着金色龙袍,但面目全非的尸体,便说应该是侬智高的。他们让狄青报告请赏,狄青却说:“这个无法确定,我宁可说侬智高跑了,我也不敢欺瞒朝廷,贪求战功。”
赵祯在位期间最大的一次叛乱,就这样被平定了。
回看整个过程,地方官员的不尽责是直接原因,而宋廷的胆小怕事,则是问题的根源。
想要别人依附于自己,满足自己高高上在的美梦,却有怕承担应有的责任。
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好的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