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到底有多可怕?为何连强盛的大唐帝国都招架不住呢?安史之乱是唐玄宗李隆基晚年至唐代宗李豫初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叛变唐朝而发动的一场战争,是一场争夺统治的内战。那么这两人为什么有能力反抗如日中天的大唐呢?
首先就是政治腐化,唐玄宗虽然继承了前朝武则天的国力,打造了开元盛世,但主政后期他荒淫无度,宠幸杨贵妃。后来又把国政交给李林甫和杨国忠,而这两人本是庸才,他们利用职权搜刮民财,排斥忠良,在李林甫得势期间,安禄山还没有崛起,但李林甫死后,朝廷人才青黄不接,贪腐成风,于是让只知道敛财的废柴,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上台理政,而杨国忠既没有李林甫的政治头脑,也无法像李林甫那样用权术控制安禄山,只能进行打压和排挤,导致后面安禄山的气焰开始嚣张起来。
杨国忠
杨国忠无脑到什么程度呢?为了能坐实安禄山造反的罪名,他居然主动给安禄山的叛变创造条件,于是阶级内部矛盾开始不断激化,就此酿成了安史之乱的悲剧。而唐玄宗根本就没有察觉,整日沉溺在杨贵妃的温柔乡,并不断对外发动战争,当时很多将领开始在边陲重镇惹事,大大加深了民族矛盾,正是在这样内忧外患的背景下,轰轰烈烈的安史之乱爆发了。
安史之乱
其次就是唐朝当时的势力格局,唐朝前期实行的都是府兵制,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唐玄宗就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募兵制最大的弊端就是地方政府可以自己招募士兵,也就相当于是节度使得私兵,也就造成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局面。当时安禄山手上的兵力高达15万,并且作战勇猛,部队素养远高于中央军队,这也就导致安禄山的军队所向披靡。
最后也是最本质的原因还是民生问题,在唐玄宗前期实行均田制度,就是军队的土地在耕作到一定的年限后就要归其所有,但这种制度不适合后期人口激增的大唐,唐朝后期人口暴增,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空前盛行,唐玄宗开始对百姓横征暴敛,导致百姓要承担严重的赋税,最终民不聊生,唐玄宗也失去了民心,这正是安史之乱能兴风作浪的根本原因。
唐玄宗
安史之乱之前的唐朝,可以用开元盛世来形容,在当今的网络中还被很多网民称为“巨唐”。当时的唐朝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不为过,但安史之乱的爆发却对社会经济文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虽然只有短短8年时间,但是却将唐朝百年来积累的经济文化损失殆尽。
在安史之乱前,大唐对外进行扩张领土被阿拉伯的联军打败过,但是这样的失败,对唐朝来说是无关痛痒,因为失败后依然可以卷土重来,然而在四年之后,也就是公元755年的12月安史之乱爆发了,大唐的盛世也就此变成了历史,人口骤减六成以上,另外安史之乱也失去了陆上丝绸之路,对外贸易彻底断绝,并且还毁坏了大量的建筑和文化传承,使经济中心逐渐倾向南方,河北也脱离了唐朝的控制开始胡化,这块土地一直到600年之后朱元璋推翻元朝,北伐成功后才回到汉人手中。
说到安史之乱的危害,很多人觉得影响力没那么大,判断的依据就是安史之乱后唐朝并没有灭亡,而是继续存在了150年,但是要知道这150年的唐朝藩镇割据,宦官作乱,可以说是民不聊生,唐朝陷入了长达8年的拉锯战,对经济军事,政治的影响直接让唐朝走上了一条不归路。面对政治不稳,经济萧条的惨状,唐朝后期的统治者只得将大量的精力用于解决国内的各种矛盾,他们既要对付土地兼并,又要对付人民起义,还有藩镇节度使得反叛,同时还要时刻提防宦官们的威胁,再加上各种党争,这150年也是大唐最不堪回首的岁月。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自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已经摇摇欲坠,如果这时西边的阿拉伯王朝联合周边的王国趁虚而入,那中原王朝还能否存在?想想都让人背后发凉,因为这些国家在安史之乱前,一直受到大唐的压制,少说也有上百年,只不过一直敢怒不敢言罢了,好在这些国家在安史之乱后,日子过得也不好,也发生了严重的内乱。尽管唐朝后期的150年中,在对外交往偶有高潮,但持续的时间很短,只能说是昙花一现。
曾经万国来使得壮观场面不复存在,再加上吐蕃回鹘经常骚扰边境,丝绸之路被迫中断,让唐朝在对外交往活动步履维艰,造成影响最深的就是使得唐朝后期乃至宋元明清的统治者也不再积极开拓对外交流。
比如明朝的海禁,清朝的闭关锁国,同时也让后期的中国在发展中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最终沦落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这种战略模式一直影响到民国时期,种种数据可见安史之乱后,唐朝后期的150年一直都在低谷徘徊。
大唐盛世只是历史的缩影,安史之乱也给了我们一个教训,一个国家想要处于领先地位,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大胆开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格局中争了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