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起古今未来之事,就数这大明的历史最为有趣,但是大明真实可靠的史料太少,如今流传出来的所谓明史,只是满清杜撰出来的,那么真实的历史又是怎样的呢?造就“仁宣之治”的朱瞻基真的是一个不学无术,只知道斗蛐蛐的“蟋蟀天子”吗?
那今天我们就从这仅有的蛛丝马迹中去探索大明的那些事,去看一下朱瞻基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身上是否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一:朱高炽的死亡
朱高炽去世的时候是1425年5月25日,而这一天也正是朱瞻基登基的日子,别忘了,当时朱高炽怕朱高煦夺权,将他父子两个都抓住了,所以才将朱瞻基送到南京去的,那么,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朱瞻基是如何一日之内就赶到了北京呢?至于朱瞻基提早得到消息,提前出发这根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的局势很紧张,朱高炽根本不可能让朱瞻基回来的,如此看来,确实有一点蹊跷。
陆釴《病逸漫记》中记载:仁宗皇帝驾崩甚速,疑为雷震,又疑宫人欲毒张后,误中上。予尝遇雷太监,质之,云皆不然,盖阴症也。
《明史•仁宗本纪》中记载: 庚辰,帝不豫,遣使召皇太子于南京。辛巳,大渐,遗诏传位皇太子。是日,崩于钦安殿。
我们通过以上的史实来看的话,朱高炽的死亡是很快很迅速的,早上还跟大臣吵架呢,但是下午就突然去世了,当时,民间的言论也是质疑居多,至于说文臣和内阁有没有插手,这个历史上记载的太少了,而且大部分都被改动过,不足以拿来猜测。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杀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趣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谅暗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比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从上面的记载来看,李时勉进宫劝诫,朱高炽和他争论,然后李时勉说了不该说的话,结果朱高炽把他打了,而打了他之后,朱高炽没两天就死了。这个就很可疑,如此看来,文臣借着朱高炽身体不好的由头将其谋害,然后再与朱瞻基串通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帝王家,没有亲情可言!
而且朱瞻基当时在南京,朱高煦在山东乐安,朱高煦一直在路上埋伏着呢,结果没碰见人儿却听说朱瞻基已经回京即位了,如果不是提前出发,怎么可能碰不到,那他又为何提前出发呢?他怎么知道朱高炽什么时候死?
这样以另一种角度去看的话,确实是令人难以接受的,这种可能性有,但是朱瞻基问题是知道自己的父亲身体不好,他完全可以等,除非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坐上皇位了,对于朱瞻基来说,他从小跟在朱棣旁边,有这种野心也正常,历史真真假假谁又能说的清呢?
二:朱瞻基登基之后的故事:
朱瞻基上位之后,屠戮了汉王一门九个儿子,这事怎么说呢,连以残忍著称的朱棣都干不出来,朱棣幽禁建文一系,号称建庶人。在处理汉王一事,宣宗更像郑伯克,段于鄢,诱其自毙。宣宗可谓英主,仁主实在不敢苟同。
而且宣宗还实施“北弃开平,南弃交趾”
对于南弃交趾:
①:北方游牧民族仍是防御的重点,交趾的战事缠缠绵绵20年严重牵制了明军的兵力。
②:朱棣时期,三大殿被雷击毁,需资金重修三大殿,交趾地区的问题却耗费巨大。
③:明朝的横征暴敛,引起了交趾地区的激烈反抗。
但是北弃开平确实是目光太过于短浅了。
明朝的历史的确有趣,但是明史所记载的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个还是有待商议的,就只说朱瞻基的话,确实是有很多的矛盾之处,令人绞尽脑汁,费尽心思,但是最后还是一无所获。所以啊,历史总是耐人寻味,需要细细品味,慢慢咀嚼,方能体会其中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