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眼中似乎大千世界,万物生灵都有灵性。故事发生在唐朝天宝年间,福州地区有个叫勤自励的小伙子,家境不错,算是个小康家庭。从小就不喜欢读书爱甩枪弄棒,他是家中独子,父母也就由着他.十六岁时就已经身长力大,武艺不凡,擅长弓射。勤自励幼年时和同县林家定了一桩亲,林家女儿潮音这名字到现在也很潮,可性情却异常忠贞,这后面再提。
自励仗着功夫好,总喜欢和狐朋狗友打猎为乐。他是真厉害,一次一天射杀了三只老虎。正高兴呢,一位黄衣老者前来恭贺说,这水平比卞庄,李存孝还牛叉啊。卞庄刺虎是史记里的典故,可李存孝却是唐末名将,距离唐朝天宝年间晚了差不多一百年。冯梦龙显然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故意说李存孝来暗示黄衣老者其实是个虎精。虎精继续说,老虎乃百兽之王,不可轻杀。你若自恃甚勇,好杀不已,将来必犯天之忌,难免不测之忧。勤自励闻言领悟,发誓再不杀虎。
一天,勤自励打猎时,看到一只掉进陷阱里的黄斑老虎,猎户还没来,老虎见到他,立即前足跪地,俯首伏耳,口中作声,似有乞怜之意。自励很惊奇,“我已经发誓不伤你了,今天掉陷阱里,可不关我事。“老虎口中呜呜咽咽,好象在求情。自励不忍,“我今做主放你,你今后切莫害人。”老虎居然点头不已。自励就放虎归山,后又想了想对不住猎户,就将自己所猎的野味放到陷阱才离去。
勤自励终日里游手好闲,打猎后呼朋唤友胡吃海喝,时间久了父母不免嫌弃,他也是个硬气的孩子,就和杀虎一样,知错就能改。听说安南作乱,朝廷慕军,想着凭着自己的本事肯定能力战沙场、衣锦还乡,立刻就瞒着父母报名投军去了。凭着不凡的身手还当了队长。走后三日才寄回书信告知父母。自励父母自然哭天喊地起来,就这么一根独苗,万一战死沙场,谁来送终?这时等着来娶亲的林家听说了,就前来询问,自励父母也不好隐瞒,林家也郁闷只是当下不好多说。
一晃三年过去了,林家可比勤家还着急,总去县政府打探消息,可完全没有任何消息。就连当时同去的同乡也一样了无音讯。就和勤家商议,自励父母只好说不行再等三年,如果六年都没有消息,任凭亲家将女儿另许给别家吧。
又过了三年,勤自励还是没消息。万恶的旧社会,从一而终是美德,这可是从定亲就开始的。无疑潮音就是被这些礼教毒害的女子,那些诲人不倦的忠贞美德可是刻在骨子里的。她父母了解潮音的脾气,如果说六年人没回来就另找人家,潮音肯定不答应。只有骗她说勤自励已经战死沙场了。潮音她却说,一女不吃两家茶。勤郎在,奴是他家妻;勤郎死,奴也是他家妇。岂可以生死二心?断然不为!她父母也不答应:“未过门的媳妇,守节也是虚名。现放著活着的父母,不念他们日后老景凄凉,却去恋个死人,为个名节。"可见封建礼教害人不浅。可这都出自同时代的母女对白就更让人惊奇了。
潮音拗父母不过,说既然如此也不能人刚走就改嫁吧?守制三年,否則绝不答应。接着又过了三年,潮音真心以为自励死了,三年之内,素衣蔬食,如真正守孝一般。说起议婚,便要寻死。这时自励离家已经整整十年了,林家父母也是没有办法,只得骗潮音说内侄做亲来接她。潮音不知是计,易服上轿,女孩儿家不出闺门,不知路径,不一会,忽闻灯笼火把,鼓乐喧天,那是娶亲的队伍正中途等着呢。潮音明白过来已经晚了,只能在轿内痛哭。娶亲的人们都习惯了出嫁姑娘們的哭声哪里管她。
突然一阵大雨来得紧,娶亲的人们只能在树林中暂歇。雨停了再出发,没走几步,又一阵狂风,灯火俱灭。
大伙儿依稀看到一只黄斑吊睛白额虎,从半空中跳下来,大家都傻眼了。这风大雨大还有猛虎,全吓得四散逃走,场面极度混乱。
风停虎去后,一收拾发现,轿子里的新娘没了。那肯定被老虎叼走了,林家父母痛哭流涕,懊悔不已。
无巧不成书,勤自励此时正好逃亡回到家中,听说别人娶了他的媳妇,拿起剑就去找娶亲的人。他途中同样遭遇了那场大雨,他来到大树坡,一株房子般大的古树,中间都是空的,可以避雨。雨刚停,准备走,又遇到狂风。他不愧是久经沙场的人,他觉得这风很古怪,有妖气。决定等风过去后再走。忽然一声巨响,只见两盏红灯,若隐若现,一个物件突飞到他面前,勤自励倒身便接。接住后一看是个穿著嫁衣的姑娘,正是他没过门的妻子潮音。
老虎就是冲着潮音而去,没伤迎亲队伍中的任何人,就好像知道自励就在大树坡一样,直接跑到哪里。自励问那个姑娘是谁,潮音回答后,他也不由地称奇。离去之时,听到虎啸之声,自励看见前山上,双灯冉冉,仔细一看,正是一只黄斑吊睛白额虎。那两个红灯,就是老虎眼睛发出的光。勤自励猛然想起十年之前,就在这里破开槛阱,放了一只虎,原来是老虎报恩来了。
“今日如何就晓得我勤自励回家,去人丛中衔那媳妇还我,岂非灵物!”
他高声叫道:“老虎,谢送媳妇了!”
那虎大啸一声,挥一挥前爪不带走一片云彩,转身离去。
之后夫妻团聚,勤自励也再起为亲军都指挥使,累征安庆绪、史思明有功。年老致仕,夫妻偕老。故事到这就结束了。
古人认为老虎是非常灵性的动物,行从云,动成风,还懂报恩。福建之地按说就是华南虎了,要真能修炼成精,现在也不太可能落到个灭绝的地步。
那勤自励从军十年了无音讯都干什么了,原文说,"应募投军,从征安南,力战有功,都督哥舒翰用为帐下虞候,解所佩宝剑赐之,甚加信用,三年之后,吐番入寇,勤自励又随哥舒翰调兵征讨。平定之后,朝廷拜哥舒翰为元帅,率领本部将校,雄军十万,镇守潼关。勤自励以两次军功,那时已做到都指挥之职。何期安禄反乱,杀到潼关,哥舒翰正值患病,抵敌不住,开关纳降。勤自励孤掌难鸣,弃其部下,只身仗剑而逃。“
这段文字把勤自励的十年从军生涯简单地概括了,这里面有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吐蕃入侵、安史之乱等等自励都参与了吗?
这里就用书中描述的文字,结合自励的从军生涯,再参考史料看看勤自励这个传说的真实性。先说安南,安南就是现在的越南,从隋朝开始到五代十国前期一直是我大天朝的领土。越南史称这段历史为第三次北属时期,两百年间曾发生多起民变,倒不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民变的原因主要是唐朝政府官员在当地的胡作非为有关。
勤自励一直跟随的是唐代胡人名将哥舒翰,哥舒是他们部落的名称,翰(汗)就是这个部落的王。哥舒翰有没有去安南平乱,史料没有明确记载,但安南作乱是那时候的常态,这里姑且算自励在安南得到了哥舒翰的赏识成为帐下虞候。
吐蕃入侵是故事中明确的时间点,史料记载天宝八年(749年)哥舒翰统领大军,向吐蕃的石堡城发起进攻。吐蕃凭险据守,哥舒翰以绝对多的人数攻克了绞肉机一般的石堡城。一将功成万骨枯,成就了哥特翰的名将之名。平定之后朝廷拜哥舒翰为元帅。
755年底安史之乱爆发,而哥舒翰当年却中风半身不遂。756年唐玄宗在前期战败的不利情况下,不得不启用病重的哥舒翰领兵镇守潼关,本来可以利用险要地势暂时死守,保卫京师,但唐玄宗急于平乱,逼著哥舒翰领20万大军出战,结果惨败。正好距离吐蕃之乱七年。这些都是正史。
那麼勤自励参军的時間就可以确定为746年,三年后参与石堡城之战,七年后又參加了潼关之战。史称哥舒翰战败后是下屬将领被策反,把哥舒翰绑架到洛阳交给安禄山处置,而本文故事里哥舒翰是开关纳降的,冯梦龙的这次错误恰恰说明勤自励这段经历的真实性。试想勤自励是哥舒翰的亲信,哥舒翰投降他势必跟随。只有被哗变后被逼受降,才有自励仗剑而逃的可能。史料的记载更符合这个故事。 757年,哥舒翰被杀。此时勤自励已经返回老家,接到了虎精送回的老婆,平静的生活。
整个故事的时间线和史料一一对应。不得不钦佩冯梦龙的严谨如斯,时间上安排得毫无破绽,那是个没有网络的时代,各种历史素材的收集和校正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情愿相信勤自励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故事也應該是当地众人皆知的市井传奇,冯大才子得知后细心整理再编写而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