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安史之乱对唐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唐朝的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最终靠着回鹘的帮助才将叛乱平定,那么在回鹘的眼中,安史之乱又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安史最终失败,所以二人被视为叛逆,但实际上,当初安史可是准备建立一个新帝国的。要知道当时安史叛军可是席卷李唐半壁江山,如果不是“北方”的回鹘最终站到了唐朝一边,从而决定了安史之乱失败的大趋势,这场战争的结局还未可知。那么回鹘为何不帮助同为胡人的安禄山呢?其实,回鹘并非始终如一地站在唐朝方面。实际上,回鹘是一边把“南边”正在争夺霸权的唐朝,和安史势力放在天平上进行衡量,一边再决定自己的方针政策的。在这里,我们首先以安史与回鹘的关系作为重点,来了解一下汉籍史料中安史之乱的进程。
安禄山出生在后突厥时期的蒙古草原,当他十几岁时,后突厥灭亡,他随着后爹一家从突厥逃出来,在时任山西岚州别驾的安贞节处落脚。至于落脚以后的情况,我们却不太清楚。很可能是生活在依附唐朝的粟特人族群之内。我们来大胆猜测一下,为了维持生计,他凭借着自己通晓六种语言的能力,长期活跃于粟特商人贸易行业中,并最终成为一名国际商业市场的中介人。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沙漠商队里必须经常长途跋涉的粟特商人来说,他自然也很熟悉军事方面的情况,因而不知不觉间他也成了一名武人。
无论作为国际商人还是武人,安禄山年轻时代活动的舞台都是营州。733年在这个地方,他结识了决定其个人命运转折的一个重要人物——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并与他毕生的盟友史思明一起,被张守珪提拔为捉生将,就相当于稽查队长的职务。由于安禄山在张守珪讨伐契丹、奚的时候十分活跃,进而成为张守珪的养子,并且被提拔为衙前讨击使。从此,安禄山作为一名武将被世人所知晓。其后他经历了种种迂回曲折,和善于逢迎,最终升至节度使,每次进京之际,都花费心思深受玄宗和杨贵妃的恩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