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张九龄:唐朝开元盛世最后一位宰相诗人

张九龄:唐朝开元盛世最后一位宰相诗人

提起写月亮的诗句,可能大家会对很多千古名句脱口而出,比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或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

榜上有名的一定还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耳熟能详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五言律诗《望月怀远》。

张九龄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个出色的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首位担任宰相的岭南人。清朝大文人王夫之称赞他是“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

那张九龄是如何从蛮荒边疆的一介书生成长为百官之首的宰相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诗人宰相”的一生。

01 少有才名,进士及第入仕途

张九龄,字子寿,出生于韶州曲江,也就是今天的广东韶关。自张九龄的曾祖父开始,张家几代人都在地方上做官,在广东一带颇有声望。

张九龄自幼聪明好学,据说七岁就能诗善文,从小就展示出过人的才华,在当地有“神童”的美誉。

可是在唐朝科举制度下,一个人若是想要入仕为官,光有才学和美誉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赏识的“伯乐”才行。张家几代人混迹官场数年,早已摸透这个官场规则。

张九龄十三岁那年,他

前往广州拜见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读完张九龄的文章后,当即认定他是一位难得的神童。他拿着张九龄的文章对身边的人说:“此子必能致远。”

有了王方庆的赏识和肯定,张九龄更加勤奋学习。皇天不负有心人,长安二年,24岁的张九龄进京赴考,一举中第,从此走上仕途。

这令那些有地方歧视的人对张九龄刮目相看,原来在岭南蛮荒之地,竟有这样的才子!

不久后,张九龄被授予校书郎一职,从此步入仕途。随后太子李隆基招揽天下人才,亲自策问,张九龄的才华又一次让他脱颖而出。先天元年,李隆基即位,张九龄被擢升为左拾遗。

但被皇上赏识并不意味着从此能够平步青云。在张九龄担任左拾遗期间,他因直谏当朝宰相姚崇,招致其不满。张九龄深知自己远不够资格跟姚崇斗,于是在左拾遗任满四年,张九龄以侍候母亲为由,辞官归隐岭南。

当时出入岭南必经大庾岭,此路险峻狭窄,且年久失修,不时有坍塌风险,往来极为不便。回乡途中,张九龄萌生了重修大庾岭古道的念头。

回到岭南的张九龄,立即上书朝廷,请求开凿大庾岭古道。当时的广州已是重要的贸易中心,南北商旅往来频繁,唐玄宗有意改善岭南交通,因此张九龄的请求很快便得到朝廷的批准。

于是张九龄亲自主持大庾岭古道的开凿拓宽工程。开元四年十一月,他带着工作小组,亲自考察现场,研究地理地形,率领农闲的广东百姓施工,开凿修筑出一条宽一丈多、长二十多里的道路,于开元五年春天就完成了工作。

大庾岭古道修通后,南北交通得到极大改善,古道上商旅络绎不绝,后人称之为“古代的京广线”。张九龄修大庾岭古道,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张九龄怀有满腔报国的热情,即使无法在皇帝身边为他排忧解难,但能为家乡百姓做点实事,也算是把为民谋福祉落到实处。

因在修路项目中表现优秀,开元六年,张九龄被召回京,授职左补阙,之后又提升为中书舍人。随着朝中能臣相继被调任或去世,加上前宰相张说的大力举荐,开元二十二年,玄宗对张九龄委以重任,授予其“中书令”一职,实际上就是行宰相之责。

出身于岭南边疆地区,张九龄凭着自己的才学和努力,一步步做到了宰相,即使中间有辞官和被贬等经历,但变换的是职务,不变的是他那颗赤诚忠贞的报国之心。

人生数十载,总会遇到挫折或磨难,只有不忘初心,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前行,才能实现心中梦想。

02 忠耿爽直,尽显谏官之本色

张九龄是名副其实的“贤相”,为坚守正义,他直言敢谏,数度得罪权臣贵胄,甚至触怒唐玄宗也在所不惜。

其中有一件事,就是力阻玄宗废掉太子李瑛。

彼时,武惠妃受宠,唐玄宗在武惠妃的撺掇下,想借故废掉太子李瑛,把武惠妃的儿子立为太子。但张九龄却坚决反对,甚至搬出隋文帝错废太子而致失国的典故,希望皇上以国家江山为重。

武惠妃秘密派近身宦官去游说张九龄,意思就是,有废就有兴,你站在我们这边,以后这宰相的位置就可以坐得长长久久的。但张九龄严辞拒绝了武惠妃的糖衣炮弹,把宦官轰了出去,并将此事报告玄宗。

在这场太子废立风波中,为了保全太子的地位,稳定朝廷局势,张九龄不惜得罪了武惠妃,也令玄宗大为不快。

张九龄的忠耿爽直,还体现在用人上敢讲敢说。

开元二十三年,镇守幽州的节度使张守珪大破契丹立下大功,玄宗打算提拔张守珪做宰相,以作奖励,但张九龄持反对意见。他认为,宰相是代替皇帝来治理天下的,只有当一个人具备了当宰相的德才,才能任命,把“宰相”这个职位作为一个奖品,实在太儿戏。

玄宗退一步问:“仅仅给一个名号,让他当空头宰相,如何?”张九龄坚定地说:“名号也不能随便给,今天张守珪大破契丹,就能当宰相,假如有人平定了奚族和契丹,陛下您又加封他们什么官呀?”玄宗无言以对,只好作罢。

在张九龄看来,不随便把荣誉授予他人,是爱惜荣誉。适当的奖励可以激励立功者,但轻易给他们过高的荣誉,则难免功高震主。

张九龄不仅在用人上敢说直谏,在识人上也有犀利的眼光。但毕竟忠言逆耳,并不是每次劝谏皇帝都是愿意听的。

一次,时任范阳偏校的安禄山入朝奏事,态度傲慢张狂,张九龄只见了他一面,就断定“乱幽州者,此胡雏也。”

开元二十四年,安禄山在执行某军务时因轻率用兵而惨败,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将其押送京城,奏请朝廷发落。张九龄主张立即将安禄山杀掉。但玄宗却刚愎自用,为宣示“皇恩”,准备将安禄山无罪释放。

张九龄极力反对,他苦口婆心劝诫玄宗,此人狼子野心,一脸坏模样,不惩治以后必成大患。

唐玄宗听了大为不快,一句“不要误害忠良”,当即赦免了安禄山,纵虎归山,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祸患。

不得不说张九龄还是有一些见微知著的能力的,很快他的预见就成了事实。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公然叛国,唐朝自此进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迅速走向衰落。

在其位,谋其职。身为宰相,张九龄心系江山社稷,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把直言劝谏当成自己的职责,为开元之治做出了卓越贡献。

03 提携后辈,开创盛唐田园诗派风气

张九龄在官场上不仅尽忠职守,直言敢谏,还实行选贤任能的用人政策,提携了大量的有识之士。

其中受张九龄提携的文学才俊,就有盛唐的两大田园山水大家王维和孟浩然。

王维因“舞黄狮子”事件被贬济州,他向张九龄献诗自荐,张九龄很欣赏王维的才学志趣,在自己拜相后,很快便升任王维为右拾遗。这让消沉的王维再一次燃起了政治热情。

孟浩然一生孤傲,仕途上郁郁不得志。张九龄却非常欣赏孟浩然坦诚孤高的个性,在自己被贬为荆州长史后不久,他便召孟浩然入幕做从事。

张九龄选拔任用了很多才华横溢的文士,即使他们之间的地位、名望和年龄上差距悬殊,但因志同道合、兴趣相近,使他们结下了深挚的友情。而伯乐的才学和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创作风格。

在唐代诗坛上,张九龄是继陈子昂“诗骨”之风后,通过山水的引入,开创盛唐山水田园诗派风气的第一人。我们熟知的唐代诗人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都借鉴了他的创作经验。

可以说,张九龄以其诗歌创作和政治地位,影响了一代诗歌的发展。

张九龄的诗大多是在他被贬时所写,但字里行间却看不出有悲观失意的情感。相反地,他总是以一种清新、洒脱的口吻,以托物言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境,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在此期间,他除了因思念家乡和亲人,创作了千古名诗《望月怀远》外,还作有《感遇十二首》,这组诗以托物寓意的方式,表达自己即使不被人赏识也会坚守高雅的品行。张九龄的风度与风骨,在《感遇》一系列诗中尽显。

开元二十八年,张九龄在家乡病逝,终年六十八岁。在张九龄去世一年后,李隆基将开元年号改为天宝,开元盛世就此落幕。

有人说,唐朝的衰败,其实是从张九龄被贬开始。在他之后,朝中奸相当道,再也没人能够直言敢谏,提醒唐玄宗清廉为政。

也正因为此,张九龄才格外让人怀念。或许他不是一个完美的宰相,他在吏治改革和财政方面没有亮眼的政绩,但他的才华,他刚正不阿、忠耿直谏的性格,却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风度不仅在于才气,更在于忠义的品格和高雅的节操。这才是他穿越千古,依然被人们记住和歌颂的真正原因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岭南,宰相,仕途,古道,盛世,赏识,唐朝,张九龄,太子,惠妃,消息资讯,安禄山,宰相,武惠妃,张九龄,玄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岭南,宰相,仕途,古道,盛世,赏识,唐朝,张九龄,太子,惠妃,消息资讯,安禄山,宰相,武惠妃,张九龄,玄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岭南,宰相,仕途,古道,盛世,赏识,唐朝,张九龄,太子,惠妃,消息资讯,安禄山,宰相,武惠妃,张九龄,玄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