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05年,也就是神龙元年,已经做好了让位还给李唐的武则天,没想到还遇到了一场针对自己两个面首的“政变”,也就是神龙政变。神龙政变其实从计划到结果,整个过程可以说有些“阴差阳错”,张柬之等人稀里糊涂地从“看望武则天”到“逼武则天以前退位”,武则天也是稀里糊涂地被迫接受。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等五个主要官员带着李显冲入武则天宫中,桓彦范在见到武则天后将计就计,提出太子不可再回东宫,也就是逼着武则天禅让,三天后,武则天正式颁布禅让诏书,正月二十六日,李显登基,武则天开始过上“稀里糊涂”的退休生活。
其实神龙政变是众人都想不到的,因为已经决定禅让皇位给回儿子李显,江山不会再有变故,神龙政变如何看,都是为了针对二张防止篡位罢了,但要是为了逼迫武则天提前退位,其实有些多此一举。
因为不知道张柬之等人怎么想的,武则天其实也很怕,她怕李显脑子忽然抽筋要来杀了她给李家报仇,所以武则天在桓彦范提出了以前退位的要求后,没有思考太久就答应了。事后,武则天召来李显,和李显上演了一场“母子情深”的戏码,李显把主要责任都推到了张柬之等人身上,得知真相的武则天,为了保证自己的退休生活得以顺畅,她决定对“五王”出手。
五王在神龙政变拿回政权后,多次提出要李显清理武家势力,矛头直接对准了武三思等人,但是李显并没有听从这样的建议。或许是李显和武则天之间有约定,也可能是武则天之前的“李武”联姻起到了作用,李显不仅没有清理武家,还把五王给“贬官”外放,就在五王离开京城的时候,五王纷纷遭到了武三思的报复,其中几人惨遭虐杀。
神龙政变的五个功臣,就这么落幕了。
回到武则天的角度,清理了五王,武则天的威严终于回归了一些,虽然不可能报复自己的儿子李显,但是教训五王却是没问题的。五王被清扫后,李显也不是没有好处的,他可以摆脱强势的张柬之等人,获得了极高的权力,武则天和武家屹立不倒,这样武则天最后的十个月过得非常舒坦。
虽然没有了二张这两个面首,但是武则天却获得了李显的孝敬,李显很懂做“儿子”,带着群臣们十天来拜见一次武则天,可以说给足了武则天面子。
太后闻变而起,桓彦范进请传位,太后返卧,不复语。中宗於是复即位。徙太后上 阳宫,帝率百官诣观风殿问起居,后率十日一诣宫,俄朝朔、望。
武则天没有受到什么所谓的清算,反而是被李显捧起来优待,初一和十五,李显都会带着武则天曾经的班底,文武百官来问候,不得不说,这个排场是历来少有,也就是武则天能享受这种待遇。
其实优待武则天,还带文武百官来问候的背后,也是武则天之前打下的一张“底牌”,那就是武周一朝对百官的裹挟性。
武周,其实已经不是李唐的江山了,而大唐的文武百官,也其实是变成了“武周”的官员,说严重点,但凡在武周朝当过官的,都属于“背叛”了大唐。那么当李唐再次夺回江山,李显登基的一个多星期后,再次改国号为唐,也不可能对武则天动手。
因为对武则天动手了,就意味着武则天此前的行为需要“清算”,如果清算了武则天,那么这些曾经在武周朝上过班的文武百官又该如何自处?他们是不是也要担心清算,这个以后会不会成为把柄?
所以为了稳定朝廷,李显不仅不能清算,还要好好优待武则天,带着文武百官十天去问候一次武则天,搞这么大阵容,为的就是稳定文武百官的心,让他们放心,李显是不会清算的。而且为了保证武则天的合法性,李显登基后还给武则天一个“则天皇帝”的称号,等同于全面性地承认了武周的合法性。
就这样,消灭了五王,又有文武百官的“保护”的基础,武则天的退休生活必然是不差的。
再者来说,武则天退休之后,也还有控制朝廷的能力,一个是李显,另外一个,则是太平公主与武家人。
在神龙政变发生了之后,武则天曾经和李显有过深刻的谈话,根据《资治通鉴》里司马光的看法是,这一次谈话,看似是武则天对儿子的问责,实际上是武则天在争取自己退位后的权力,也就是这次谈话,让武三思等人没有被五王的建议所打击,而且还获得了一定的政治权力。
不过严格来讲,武则天人生最后的十个月里,并没有真的还那么手长,想要影响朝政,她已经不可能再临朝称制了,或许她为武家争取权力的根源,是她不愿意看着武家因为她退位而被清算罢了。
这十个月的时间里,武则天的生活算是较为“平静”,除了定时的,来自李显和文武百官的问候,就没有了太大的动静。在人生最后的时间里,或许八十多岁高龄的武则天预感到自己将要离开这个世界,以前立好了遗诏。
遗诏的内容,其实也可以看作是武则天在这十个月里,对自己人生的一个反思和审视。当年为了“废王立武”,武则天得罪了很多人,后来为了登基,武则天大肆屠戮李唐和大唐臣子,最终对不起很多人。
武则天的遗诏其实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
一、立下无字碑,功过后人任说。
二、赦免以往自己为了稳定皇位而陷害的大臣家属。
三、不承认自己是皇帝,死后希望能与唐高宗合葬,以皇后的身份。
神龙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退位已经十个月之久的武则天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于上阳宫的仙居殿驾崩,恰好,这个地方就是神龙政变开始的地方。武则天驾崩后,遗诏公开,朝堂中对于武则天想要和唐高宗合葬的想法有所争议,但最终还是李显排除众议,让武则天和唐高宗合葬乾陵。
从神龙政变,再到武则天去世,其实很难说得清神龙政变究竟对武则天的生命有没有影响,但值得一说的是,或许也是神龙政变,让武则天的遗诏倾向于“忏悔”,因为拥有着“皇权”驾崩与以“太后”的身份驾崩,这遗诏的结果显然是不同的。
武则天的遗诏,其实也是她后世没有被过度批判的重要根源,是武则天在人生最后关头的“迷途知返”拯救了她的名声,而她人生最后的时光里,没有闹得满城风雨,这已经是她对李唐,对儿子李显最大的帮助了。
自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起,她已经当了十几年的“女皇帝”,人生最后的十个月,或许给了她很多前所未有的“冷静”。
而李唐对武则天后世的追封也是变来变去,这可能是武则天意想不到的,还有一个让它更加意想不到的,那就是她的两个孙子,直接击溃了她为武家的布局,一个是太子李重俊,发动景龙政变消灭了武三思,一个是唐玄宗李隆基,直接把剩余的势力都清扫了,而且那根送给武则天,展示她功绩的万国“天枢”,都被唐玄宗给毁掉了,显然很不给祖母武则天面子。
但李隆基这样做也无可厚非,毕竟武则天残忍杀害了李隆基生母。
武则天的一生,弱小过也强大过,温柔过也残忍过,动摇过也坚毅过,最终成为了一个女儿身、男人心的帝王者,不过她最终还是选择卸下荣耀,或许人生的最后岁月里,她也明白了,对抗整个历史,真的太过难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