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科技文明的起步来自古老中国的贡献,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什么在科技上疯狂“围堵”中国?全世界都应该感谢中国,凭什么西方国家对中国不友好?
1433年,郑和带领27000多人的队伍最后一次远海航行。
从1405年开始到1433年,郑和七次远海航行,船队横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到达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等地,最远到达东非、红海。
这是大明王朝与世界的最后一次招手,沿途的鲜花与掌声见证了这个东方国家的繁荣与强盛,给各国带去了“皇恩浩荡”的排场,留下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指南针(罗盘)和火药作为古代中国科技的高峰,经阿拉伯和印度商人的商业活动传到了欧洲,成为地理大发现与殖民扩张的利器,深刻改变了世界。
可惜的是科技利器被大明王朝执政者当成讲面子、比排场的工具,没有转换成强大的生产力去开疆拓土,造富于民。反而被欧洲冒险家和殖民者玩得风生水起,成为侵略中国、征服世界的工具。
在郑和远海航行之前,人们生活在相互隔绝、各自独立的陆地上,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每一块大陆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当然,在东方皇帝的心中,王朝依旧是高高在上的,中国之外皆蛮夷。
阿拉伯和印度的商人与欧、亚、非大陆继续着商业往来,活动范围基本上局限在印度洋沿岸。
根据美国埃默里大学欧阳泰教授的《从丹药到枪炮》一书:
西方人对中国传入的火药和指南针如获至宝,欣喜若狂,他们对其进行改造,成为制造热兵器——枪炮与远洋航行——指南针不可缺少的重要装备。
火药、指南针对西方大航海——地理大发现——殖民掠夺美洲、亚洲等,都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说,罗盘、枪炮成为大航海、地理大发现开启的重要的装备。
今天人类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全世界都应该感谢中国的发明,至少应该尊重这个东方古老的国家。
如果没有指南针,帆船便无法远航,就不可能有环球航行,更不可能发现美洲等新大陆;如果没有火药制造的枪炮,就不可能有军事殖民占领及掠夺贸易,更不可能发生几百人漂洋过海打败数万人、几十万人乃至几百万人的土著军队。
可惜,历史不能假设,只能反思。
只要人类活在这个世界上,追求经济利益就是最大的动力。只要利益足够大,无论多么危险的事情都会有人去干,这就是我们老祖宗说得“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道理。
14世纪和15世纪,因为没有冰箱,欧洲人保存食物主要依赖东方产自中国和印度的香料。香料需求十分急迫,需求量很大,价格很高,利润丰厚。
此前,东方的丝绸、瓷器、香料及茶叶贸易被阿拉伯商人所垄断。
1252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奉其兄蒙哥汗之命发起西征,1258年摧毁了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
1260年攻占了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存在600多年的阿拉伯帝国灭亡。
阿拉伯帝国灭亡后奥斯曼帝国崛起。奥斯曼帝国位置极其重要,处在欧洲通往亚洲的关键陆路通道上,属于咽喉要地,除此之外没有可到达欧洲的商路。
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却抬高价格,控制商路,“吃独食”,成为东西方商贸往来的最大阻碍,欧洲人经过多次陆地上的军事战争未能打开通往东方的通道。
为了巨大的商业利益,焦躁不安的欧洲人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商路,陆地上的商路已无可能打通,欧洲人将东西方贸易的希望投向了海洋。
欧洲人改造的罗盘和热兵器有了用武之地,给了他们信心和勇气。
在国家发展过程中,除了时代和机遇,执政者的战略选择与理想抱负也很关键,能起到引领作用。
葡萄牙亨利王子在12岁时看到了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这本书,在其心中种下了好奇与探索的种子。
当“好奇”与追求经济利益相结合就会迸发巨大的能量。
1415年,亨利王子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航海学校,建立天文台,改进罗盘,生产枪炮并为远洋航行培养人才。
1415年,亨利王子出征紧邻摩洛哥的休达,仅用一天时间,休达就被攻陷。葡萄牙控制了地中海与大西洋的交通要道。
尝到甜头的葡萄牙开始了疯狂的殖民扩张。
1443年,亨利王子带领的战队穿越了西非海岸的博哈多尔角。
1460年,葡萄牙占领的非洲西海岸海岸线达到4000公里。
1487年7月,葡萄牙的航海战队到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
1498年5月,葡萄牙的船队抵达印度的卡利卡特港,获得了梦寐以求的香料。
在坚船利炮的猛烈攻击下,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50多个据点被葡萄牙占领,垄断了半个地球的商船航线。
葡萄牙的香料交易额从22万英镑迅速上升到230万英镑,成为当时的海上贸易第一强国。
葡萄牙人沿着非洲西海岸一路向南,源源不断的黄金、象牙以及非洲胡椒涌入里斯本,填满了葡萄牙的国库。
国家和个人一样,其行为有“共通性”,所做所为会起到影响带动作用。
西班牙紧邻葡萄牙历史上是一对“冤家”。在葡萄牙开疆拓土进行殖民活动壮大实力的同时,作为邻居的西班牙不再淡定,分外眼红,开始向葡萄牙学习、探险及殖民扩张的过程。
西班牙的执政者更会用经济利益调动航海家的积极性,且后来居上,实力跟能力超越了葡萄牙。
1492年1月2日,西班牙女王召见了热那亚人哥伦布。
经过与哥伦布的谈判与讨价还价,双方在1492年4月17日达成协议:
哥伦布被任命为发现地的统帅,可以获得发现地所得的一切财富和商品的1/10,并一概免税;对于以后驶往这一属地的船只,哥伦布可以收取其利润的1/8。
《1492:世界的开端》这本书就将哥伦布出发这年定义为全球化的元年。
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的船队到达北美洲的巴哈马群岛,这是一块欧洲人从来都不知晓的新大陆——美洲,并将其划为西班牙的“属地”
据统计,1502年至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大陆总共得到大约18600吨白银和200吨黄金。
初尝战果的西班牙,也走上了远航——殖民占领——殖民掠夺之路。
1519年9月20日,西班牙的另一名冒险者麦哲伦,带着5艘船和265名船员,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
1521年9月,船队到达菲律宾,麦哲伦在殖民占领的战斗中被当地土著居民杀死,但最终是西班牙的几百名船员打败了几百万的土著军队,占领了菲律宾。
源源不断的黄金、象牙和香料,沿着葡萄牙人与西班牙人开辟的新航线,流进了他们的国库。
如果将葡萄牙和西班牙占领的殖民地连接起来,他们的版图几乎涵盖了整个世界。因此,西班牙也被称作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学习研究与反思,开放与创新是国家发展强大的必由之路。
早在秦汉时期,大批商人将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经由丝绸之路远销到了欧洲。
唐宋时期,对外贸易很繁荣,朝廷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市舶司”进行管理。
繁荣的对外贸易造就了“秦汉盛世”、“大唐盛世”等一个个繁荣的帝王时代。
自秦汉至清朝几千年时间,古老的东方中国一直是全世界的灯塔和学习的榜样,吸引了“万国朝拜”。
到了大明王朝时期,执政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王朝统治,开始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与交流,直至彻底实行“闭关锁国”。
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开始颁布一系列诏令,实行海禁政策。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以倭寇来犯为由“又下令禁止私通海外诸国”,并将“寸板不许下海”定为祖训延续下去。
明穆宗登基后迫于财政压力,下诏:“开市舶,私贩为公贩”,史称“隆庆开关”。不久后又开放福建漳州月港,并在月港设立督饷馆负责贸易管理和征税。
史载:隆庆初,仅月港一地一年朝廷得到的税收白银几十万两。但贸易需要的手续繁杂,甚至连船只数量和规格都有所限制。“东西二洋各限船四十四只。”
在隆庆开关时,对日本的贸易也是禁止的,如有违反者以“通倭”罪处置。
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颁布海禁令开始至“隆庆开关”(1567年),近200年的时间,明朝实行的是保守型的海禁政策。
到了清朝乾隆时期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彻底关上了对外交流贸易的大门。
此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利用改进后的造纸术、指南针和火药,制造了无数的新地图、航海仪和火炮,开启远洋航行探险。
掠夺财富、抢占殖民地、疯狂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东方的中国此时逐步关上了国门。
明朝的海禁政策,以及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东方缺席了这个重大的时代,对外面世界发生的一切浑然不知。
这一错就错了500年,当英国、美国等列强先后用坚船利炮冲开中国大门之时,中国才缓慢地清醒过来。
让人唏嘘,让人感叹,也让人反思。
50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反思这段历史,可以看到:西方科技的发展来自古老中国的贡献,中国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发展。
如果按照发展逻辑,引领世界进步的不应该是美国,不应该是日本,而应该是中国。
但我们却占尽先机,错失了500年。
但愿这样的教训不再重演,国家的富强需要开放,而不是封闭。
感谢耐心地看完,喜欢就点赞评论一下,非常感谢。
参考资料:
[1]中信出版社2019年版《从丹药到枪炮》。
[2]雷斯塔尔的著作 Seven Myths of the Spanish Conquest 。
[3]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
[4]达利欧于2020年5月22日发布《过去500年的大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