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7年,女真族纵兵南下攻破了北宋都城汴京,历史上我们称之为“靖康之耻”。这对于当时的宋人来说,无疑是一次浩劫,因为当时的北宋正是宋徽宗时期,由于宋徽宗的无能,北宋的军事力量堪称弱到了极点,而此时的金朝骑兵说是冷兵器时代的巅峰都不为过。
之后在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宋金双方都展开了长时间的鏖战,虽然这之中有岳飞积极北伐收复中原,可是更多的人对打败金国抱着悲观态度,因此一场无耻的交易在1142年诞生了,宋朝以岳飞的生命为代价签订协议。
可是这停战协议仅仅过了20年时间,海陵王完颜亮便撕毁协议,再一次纵兵南下,幸得虞允文在采石矶打败了完颜亮,这场大战之后宋高宗退位,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宋孝宗继位。
宋孝宗和其父不同,他感觉和金人签订的协议太过屈辱,在位期间便矢志北伐,可现实却很骨感,当年宋高宗时期的北伐名将大部分都已经老去或者病死,新生代将领只有李显忠可以任用,可是仅凭一个李显忠是无法抗击金人的,更主要的是此时的金人也已经进入了极盛期。
金世宗和其子金章宗在位时期,金人的军事力量达到了极盛,可惜的是随着金章宗的逝世,金人便迅速衰弱了下来,1208年金章宗逝世,1211年蒙古便大举入侵金朝,从此开启了长达几十年的蒙金战争。
那么金人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仅仅两年时间,曾经强大的金朝就迅速压制不住蒙古铁骑了:
金人汉化帮助经济迅速发展,可是却让金国贵族迅速腐化
历史上很多入主中原的游牧民族在进入中原之后都面临着一个问题:汉化。之前的北魏是如此,金人入主中原之后也是如此。
因为不汉化那么必然激起汉人团体的强烈反抗,对于游牧民族的统治来说是非常不稳定的,可是另一方面汉化必然会改变游牧民族本身的特性,北魏的例子就在眼前。
北魏在经过孝文帝改革之后的确让北魏短暂的兴盛,可是其更大的弊端也在于此,北魏贵族在享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富庶之后便看不起原来那种游牧民族的生活,将生活在六镇的军民视作蛮夷,这也激发了“六镇起义”。
而金人在入主中原之后也面临着这个问题,不汉化就无法稳固金人的统治,可是汉化却又会丢失掉金人善战的特点,最终在现实之下,金世宗选择了妥协,金人汉化。
也就是在金世宗的大胆改革之下,金人的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人口超过5600万。
可是就如同上文所言,汉化的代价是巨大的,金国在享受到了经济利益的同时却又不想回到以前那种苦兮兮的生活,这就让曾经强大的金人王朝丢失了金人本身的特性,面对善战的蒙古,金人贵族再也不是当年那批能够弯弓射大雕的百战名将了。
西夏、西辽、南宋过分吸引了金人的注意力,铁木真趁机统一蒙古
对于金人而言,他们在入主中原之后其实并不稳定,因为金人的疆域大致维持在如今河北、中原一带,往南以淮河为界和南宋互相对峙,可是金人的西面又有西夏牵制,北面也有强大的蒙古。
对于蒙古,金人一直采取的是羁縻政策,就是利用他们之间的摩擦任由他们去互相残杀,这对于金人来说无疑是利益最大化。
金人本身是以骑射起家的,他清楚的知道游牧民族的战斗力,所以一旦让蒙古得势必然会引起蒙古的反扑。
可惜的是,蒙古各族之中不乏有铁木真、扎木合等有识之士,他们都拥有想要一统蒙古的夙愿,最先挑战金国霸权的是塔塔尔。
原本金蒙古和塔塔尔关系很差,进金人也坐视他们互相争斗,可是塔塔尔部的实力越来越壮大,而蒙古由于内部争斗反而内耗严重,随着塔塔尔部的壮大,金人意识到再不收拾他就完了。
于是出兵攻打塔塔尔,可惜的是此时的金人已经再也没有当年“铁浮屠”、“拐子马”时期的英勇了,虽然拥有百万大军,可是战斗力又急速下降。
而与此同时,蒙古铁木真在当年金国攻打塔塔尔的时候趁机兵发塔塔尔,因为蒙古和塔塔尔素来有仇,攻打塔塔尔可以说是一箭三雕:一个是获取金国的信任;一个是吞并他的土地;另外一个则是帮助铁木真获取了声望,趁机稳定蒙古。
金人和塔塔尔的战争大大损耗了金人的元气,甚至后来铁木真统一蒙古的时候他们都无暇顾及。
而且虽然金人采取了汉化政策,可是金人内部起义始终不断,不服金人统治的契丹人以及宋人经常挑战金人的权威,时不时的来个起义,这又极大消耗了金人的精力。
因此在金章宗时期,金人看似强大,实际上却已经被掏空了,而北方的铁木真趁机统一蒙古建立了强大的政权。
终于在公元1211年,铁木真在各方面都已经准备完善,此时他已经准备好向南方的这个庞然大物宣战了,而金人还不知道灭亡的丧钟已经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