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33年,一支军队将一座叫做鄩(音通寻)都的城池团团包围。不久后,鄩都的卫戍部队大开城门,拖着一个头发雪白,面容憔悴的老人走了出来,向这支军队的首领少康投降。不久后,那位年近八十岁的君主被处死。而站在老君主的尸骨上,少康正式宣布,夏朝重新建立。
可能不少朋友看到最后一句话,都会感到迷惑:夏朝?是大禹建立的那个夏朝吗?如果是的话,那少康何来“重新建立夏朝”之说?难道夏朝曾经灭亡过吗?可是历史书上完全没有这段记载啊!
但前面的内容,的确是真实存在的史实。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的教科书不记载这段历史呢?这个灭亡了夏朝的国家又叫什么呢?
在中国的历史学中,“夏、商、西周”有一个合称,叫做“三代”。不得不说,这个称呼是很有道理的。毕竟“三代”是一道“分水岭”。简单来说,我们通常都对春秋战国之后的历史非常熟悉,但是对夏商西周的历史就知之甚少了。比如夏朝,通俗读物对此基本就是介绍一个夏禹开国,夏桀亡国,然后具体的内容就不记载了。
我们现在要讲的就是大禹建立夏朝之后的故事。这些故事虽然历史书上没有系统地讲,但是在《左传》、《竹书纪年》、《楚辞》中都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为什么要叫做“王朝”呢?因为他是第一个开启“家天下”的朝代。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直接发动了政变,夺取了王位。而夏启能发动政变,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当时的王权已经大大加强了。所以说夏启在晚年的时候,生活奢侈,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反正他不相信有人会造自己的反。
但夏启的地位虽然稳如泰山,可是他却忘了一件事,那就是在自己去世之前安排权力交接。结果就是,夏启死后,他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立刻就自相残杀了起来。最终,夏启的儿子太康夺得了王位。而太康也是靠拳头夺得的地位,所以他登基之后,也有恃无恐了起来,继续学他老爹的样子,终日作乐,荒废政事。
既然如此,很多人就会好奇了,夏启虽然昏庸,但他至少前期还是管事的。这样一来,即使他后期把方向盘松开一会儿,国家不碰上大事也算能平稳运转。而太康连方向盘都没摸过,他怎么保证国家行驶在靠谱的路线上呢?
太康给出的办法是,找个“代驾”,帮他把握方向盘。而这个“代驾”的名字叫做后羿。
我们先解释一下,上古传说中那个射日的“后羿”,是生活在三皇五帝的上古时期,而现在的这个后羿则是生活在夏朝,他们的时代是不一样的。
这位后羿是东方有穷部族的首领。因为夏朝是一个比较原始的王朝,没有建立什么高效的大一统体系,所以夏王的君主身份也需要周围部落的认可才行。而后羿的有穷部族在当时很有势力,所以太康将后羿请到了国都,担任自己的丞相。但是太康平时又不管朝政,后羿自然大权独揽了起来。
而后羿手上的权力越多,他就越对太康不满。毕竟自己天天忙前忙后处理政务,而太康却终日只知道寻欢作乐,两厢对比,搁谁都恼火。于是有一天,后羿趁太康出门打猎,将首都占领,然后把太康的王位给废掉了。
当然,后羿倒也没有立刻行篡位之事。他立了太康的弟弟仲康为王,自己做二把手。仲康死后,后羿又立了仲康的儿子相为王。而后羿这两次拥立国君,其目的说白了就是试探朝廷里的大臣服不服他。最后,后羿得到了让自己满意的结果。于是,他不久后就废掉了相,自己做了一把手。这件事在后来也被史学家称为“太康失国,后羿代夏”。
那么,后羿就是我们在开头提到的那个被处死的老国君吗?其实不是。因为后羿虽然篡夺了夏朝的王位,但是他却没有更改夏朝的国号。这个性质其实相当于战国时期的“田氏代齐”。
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其实是姓姜的,但是到了战国时期,齐相田氏的权力日益庞大。最后,姜氏把国君的地位禅让给了田氏,但田氏并没有更改齐国的国号。
但夏朝最后还是亡国了。这个灭亡夏朝的人是谁呢?是后羿的养子寒浞。
从史料上看,寒浞是一个道德水平非常有问题的人。寒浞出生于“寒”部族,从小就性情顽劣,常常仗势欺人。他的父母劝他收收性子,寒浞竟然还把他的父母给绑了起来。这种行为妥妥的属于大不孝,于是寒浞部族的首领就把寒浞轰了出去。
寒浞被赶走后,准备投奔在夏都权倾一时的后羿。结果他在半路上,却遇到了一个隐士。隐士见寒浞身手了得,脑袋也比较灵光,于是决定教他武功和计谋。结果寒浞学成之后,因为害怕师傅再教出来个比他还厉害的师弟,竟然反手毒死了自己的师傅。
然而,寒浞作为一个忘恩负义的狼崽子,却让后羿十分信任,甚至二人最后约为父子。而后羿篡位夺权之后,也把大权交给了寒浞。
后羿是个很能射箭的人,所以他特别喜欢打猎,常常一打猎就是十几天不回来。我们实在是搞不懂,后羿这么大大咧咧地把大权交出去,难道忘了自己是怎么上位的吗?
可能后羿觉得,寒浞是自己的干儿子,大概率不会图谋不轨。然而,以寒浞这个道德底线,恐怕吕布看了都是要自愧不如的。而寒浞也果断地给后来的吕布,示范了一下该如何对付“义父”。
后羿纳了一个叫做纯狐的小妾,但纯狐却厌恶后羿,在内心属意寒浞,于是,纯狐表面与后羿亲热,背地里却和寒浞私会、密谋。最后,寒浞依靠纯狐提供的情报,成功杀死了后羿。不知道后来的王允献貂蝉搞连环计,是不是看了这段史实得到的启发。
而寒浞杀死后羿之后,立刻依靠他这些年来在朝中的声望,登基为王,改国号为“寒”。至此,夏朝灭亡,寒朝建立。
而寒浞篡位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排除异己。他深知曾经被后羿赶下台的夏王相威望很高,于是立刻派兵追杀夏王相。夏王相率领效忠于自己的部族奋起反抗。
结果经过了二十年的抵抗,夏王相最终兵败被杀。寒浞则把夏朝的世系全部杀绝。这样一来,他的寒朝大概率就能千秋万代,“万世一系”下去了。
然而,寒浞却没想到,竟然有一个人躲过了他的屠刀。这个人就是夏王相的妃子后缗。她当时已经怀了夏王相的孩子,于是提前从城里逃了出去,回到了娘家,生下了一个叫做少康的孩子。
35年后,少康长大成人,他联合了其他不满于寒浞统治的部族,起兵征讨寒浞。当时的寒浞已经75岁了,处理政务老迈昏聩,带兵打仗也锐气尽失,完全不是少康的对手。五年后,少康打进了寒浞的首都,俘虏并杀死了寒浞,重新恢复了夏朝的统治。
从太康失国,到少康中兴,这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夏朝可以说是度过了一段极为不稳定的时期。不但国君大权旁落,甚至连国家都亡了。这种权力的斗争,完全不逊色于后世王朝的任何一场权斗。
但是,如今的我们提到夏朝,却往往都对它建国之初血腥的王位更迭毫无印象,只觉得那自始至终都是一段非常平静和平稳的历史。包括那曾经取代它的寒朝,也被后世之人所淡化,不愿意提及。
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后世之人对于“三代”的美好印象,其实大部分都是被儒家学派所塑造出来的。孔子对于夏商周时期的“礼”和“祭祀”制度,一直都非常推崇,认为这样治国才是正道。因此,后世的儒生才会将“三代”形容成一个政通人和的美好时代,而对于那些白纸黑字记载在史书上的阴谋诡计视而不见。
而后世之人拒绝承认寒朝,其实理由也很简单。寒朝的历史记载实在是太少了,不但没什么物证,就连史料上的记载都只有寥寥几句话,还有一些甚至都出自《楚辞》这种诗歌,完全构不成一个完整的轮廓。再加上寒浞这人的人品实在太差,得国更是不正,所以被大部分史书刻意无视掉也非常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