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这是司马光在其所著《资治通鉴》中,对于安史之乱的评价。然数笔之间尽写出盛唐时期这一极大祸乱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现代人在提起安史之乱时,往往仅将一句“安史之乱是盛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挂在嘴边。而安史之乱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远非一句“由盛转衰”便可以概括完全的。
我们单看安史之乱所引发的战争破坏是远远不够的,这次内乱战争改变了唐朝的经济板块,地方模式,并且引发了随后的一系列改革。
“藩镇割据”这一重大内患便是自安史之乱结束后逐渐成型,各地颇有军阀之味,好似回到了“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后,盛唐大厦轰然崩塌,究竟应该怪罪于昏庸罢政的唐玄宗?还是挥霍无度的杨贵妃?又或是举兵谋反的安禄山呢?
一、“贤明之君”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是女帝武则天的孙子,自小便展示出不平凡的决断之能,可以说其生来便是做统治者的料子,事实也确实如此。
唐隆元年,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政变最终成功,李隆基在政变两年之后得唐睿宗李旦禅位,终于太极宫登基称帝。
李隆基称帝不久,便利用其手段将共谋者太平公主赐死,如此便稳固了其帝王统治之权。
随后其也可以说是竭尽全力,励精图治,在国家边域一带设立多种改革制度,对边疆外族统一规划,封王进爵,如此一来高度加强了国家多民族之间的统一性。
唐玄宗登基后第一个任用的宰相便是唐朝著名宰相姚崇,在其之后的宋璟、张说也是才能不凡,都可称得上是一代贤相,唐玄宗在他们的辅佐治理之下逐渐将国家走向“开元盛世”的繁华之景。
如此看来,唐玄宗李隆基应当是一代贤明之君,那为何后人说其要为“安史之乱”承担责任呢?
当国家走向正轨,处于一片繁荣景色之时,国库的充盈逐渐麻木了这位明君的心,唐玄宗李隆基逐渐沉迷饮酒作乐,美人相伴,不仅荒废怠政,还将为官正直清廉的宰相张九龄罢官,反而任命品行不端的李林甫、杨国忠为当朝宰相,自此唐玄宗便沉于后宫,变得不再是当初那个贤明之君了。
开元二十五年,唐玄宗将自己的三个儿子赐死,其中甚至包含已经立为太子的李瑛,此番作为仅是因为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在其身边说了些什么谣言,唐玄宗也不核实,即刻将三个儿子贬为庶人之后赐死。
或许是报应使然,武惠妃在太子三人处死同年末便病逝,因此唐玄宗是思念美人到了寝食难安的地步。
后来好巧不巧,武惠妃的儿子有一位妃子杨玉环,生的是倾国倾城,唐玄宗不顾礼节硬要将杨玉环接进后宫。
杨玉环本就才貌双全,又懂音律,终日里也是想方设法讨得皇帝欢心。
天宝时期,以杨国忠为首的奸佞之臣,终日里都在思考如何讨好唐玄宗李隆基。
户部郎中王鉷投其所好,不断将国库虚假汇报给唐玄宗,唐玄宗倒也不问钱财由来,只顾着一昧挥霍。
而杨国忠更是将各地租赁的税收改为收缴布帛,杨国忠将收缴来的名贵布帛储藏在内库一偏房,引唐玄宗观看。《资治通鉴》中记载其“视金帛如粪壤,赏赐贵宠之家,无有限极”。
天宝元年,一生清廉的丞相张九龄被罢官,李林甫随即登上一国丞相之位。李林甫为人妒忌之心极重,见不得任何站在他头顶发号施令的人,甚至于有些同其表面交好的大臣,暗地里却受李林甫谋害,可以说李林甫是极端表里不一的小人。
李林甫收买唐玄宗身边的人,以便可以观察到皇帝的一举一动。因此长期以来唐玄宗在有任何需求之时,李林甫总是第一个出现并帮助解决问题的人,而这时期的唐玄宗已荒废怠政,身为宰相的李林甫可谓是在朝堂之上将其阳奉阴违的手段发挥到了极致。
天宝四年,杨玉环被唐玄宗册封贵妃。
在杨玉环的手段之下,唐玄宗被迷得神魂颠倒,不仅安排了数百人专门服务杨玉环的衣食住行,甚至不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开辟岭南到长安数千里的贡道,以便杨玉环可以更为方便的吃到喜欢的荔枝。
自从唐玄宗册封杨贵妃之后,其骄奢淫逸之风愈加严重,那些巴结唐玄宗的王公大臣们挨个被封赏个遍,杨贵妃的兄弟姐妹们也被其封赏,做了朝廷大官。
其中影响最为恶劣的便是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可谓是平步青云,一举坐上唐朝宰相之位。
杨国忠任宰相以来,唐朝整个社会开始走向混乱,唐玄宗即使如此也无任何改过自新的认知,仍旧终日沉迷酒色。
杨国忠长期乱政之后唐朝各阶级矛盾四起,唐朝表面的平静再也逐渐掩盖不住即将到来的重大祸乱。
此时唐朝内部危机四伏,唐玄宗是毫无感知,并且听信谗言向边境外族发动战争,以求青史留名。
结果可想而知,唐朝与吐蕃,南诏原本和睦的关系急剧恶化,唐玄宗登基初期边境的祥和之景荡然无存,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
唐玄宗对外开拓之时,在边境之地设立十大重镇,用以屯兵待战,各地以节度使为最高指挥官,故此节度使的权力很大,领周边数州郡。而李林甫任宰相之后,为了加深其个人权力地位,切断了边疆统帅进京任帅的途径,大肆使用胡人作为节度使。
自此胡人节度使安禄山便登上唐朝历史的大舞台。
二、野心蓬勃的胡人节度使安禄山
安禄山本就生性狡诈,唐玄宗又喜听谄媚之言,在经历数次讨好唐玄宗和杨贵妃后,安禄山同时得到三镇节度使的位置,同时私下招兵买马,大肆扩充军备。
天宝十四年,野心日渐膨胀的安禄山见到唐室衰败,一举伙同突厥族将领史思明,以讨伐奸相杨国忠的名字,举兵南下,一路上势如破竹,攻入洛阳后便自称“大燕皇帝”。
仅仅举兵第二年,安史叛军便攻入长安城,唐玄宗带领杨贵妃的家眷,皇室子嗣开始匆忙南逃,逃至马嵬驿的时候,随性将士再也看不惯杨国忠与杨贵妃的奸佞之象,在极度愤怒之中杀掉了杨国忠,唐玄宗被迫赐死杨贵妃。
“马嵬驿兵变”代表了唐朝忠臣们对祸乱根源的不满与愤恨。
历史长河之中,存在着王昭君这样为国家安定具有杰出贡献之人,也有似妲己一般乱政误国之妃。
有后人言,“安史之乱”缘起缘灭皆因杨贵妃一人。
三、“红颜祸水”杨贵妃
人们常常用“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形容女子面容极佳。而其中的“羞花”便是指杨贵妃,李白也曾为其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可见从外貌上,杨贵妃绝对算得上倾国倾城。作为嫔妃,杨贵妃又是否当得起“祸水”一词呢?
众所周知,西汉时期刘成帝的妃子班婕妤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贤妃了,可谓是才貌双全,在受刘成帝宠爱之时,不但不向其索要封赏,而且同刘成帝言语之间无不期望其不要沉迷后宫之事,多花费精力在朝堂之上,如此贤妃可称得上古代皇帝后宫佳丽的楷模了。
封建王朝时期,后宫嫔妃本不宜参政议政,在这一点上,杨贵妃的确并未过多涉足朝堂之事。而身为皇帝嫔妃,还需要对皇帝有正面的影响,杨贵妃在这点上可谓是难辞其咎。
自从杨贵妃入宫以来,唐玄宗终日里沉迷与杨贵妃饮酒作乐。其每年封赏给杨贵妃的金银财宝更是数不胜数,不惜花费极大的人力物力,为杨贵妃修贡道、建寝宫,从那时起,后宫的方方面面都是围绕杨贵妃一人安排的。
唐玄宗也再不理朝政之事,皆放权给李林甫、杨国忠这等奸相,二人操控朝堂数十年间,原本清廉正直的官员一一被罢官,二人及杨贵妃那些并无才能的亲戚们却相继做了朝廷大官。自此朝堂之上乱象起,为后续的祸乱埋下了极大伏笔。
四、“安史之乱”影响深远
安史之乱被平息后,很长一段时期社会都处于民不聊生的状态,各地势力对于唐王朝颁布的法令也开始阳奉阴违,对中央实施的命令是半推半就,甚至于把皇帝的圣旨当作一纸空文。
随着时间的推移,藩镇数量越来越多,各地军阀割据一方,甚至世袭。虽然并未有称王称帝的现象,但各藩镇之间常起争斗,丝毫不把唐王朝看在眼里。
面对这些割据一方的藩镇,此时的唐王朝非但不能征讨,还要奖赏在安史之乱之中镇压安禄山有功的节度使,以安抚其情绪,防止内乱再次爆发。藩镇也不再上交足够的税收给朝廷,这使得朝廷经济存在极大漏洞。
五、总结
所以说,在安史之乱中,无论是唐玄宗还是杨贵妃,又或者叛军首领安禄山,都承担着部分责任,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唐王朝的发展及历史进程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