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赵匡胤想一统江南被长江挡住,一个钓鱼人让他轻松渡江

赵匡胤想一统江南被长江挡住,一个钓鱼人让他轻松渡江

长江,是横亘在中国中部的一条大河。自古以来,奔腾万里的长江不仅哺育了两岸人民,与黄河并称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与发源地,而且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江多次扮演了重要角色,甚至多次改变历史走向。长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它汹涌澎湃的水量、令人瞠目结舌的宽度与长度,使得具有了天然军事防御体系的意义。

每到改朝换代之际,长江作为军事天险的重要性就会显露无疑。奔涌咆哮的长江水,挡住了曹操大军下江南的铁骑,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西晋被北方游牧部族灭亡之后,长江再度挺身而出,挡住游牧部族的大军,使得代表中华传统文化正朔的东晋得以幸存。靖康之变后金国灭掉北宋,长江再次被推上历史前沿,庇护南宋得以在江南不绝如缕地生存下来。

对于古人来说,渡过长江的难度远比现代人想象的要困难得多。三五商旅行人要过长江,尚且可以坐上艄公的渡船过江。而数万甚至数十万大军想要过江,在古代实在是一件困难重重、难度极高的大事,极富有挑战性。

古代军队为了渡江,大部分时候都会本能地选择乘船。然而大部队要想乘船渡江,必须要解决两大困难:第一是要有足够的大船。仅靠长江边渔翁的小船或者来往普通渡船,远远不够,必须要大批量制造具有极大装载量的大型船舶,这就需要投入大笔资金购置木料、雇佣民夫工匠,无论时间成本还是财力成本都会极为高昂,让很多雄心勃勃的皇帝们知难而退。

其次,要想渡过长江,往往会遭到对岸敌国的水师战船阻击。这就要求不仅要有运兵船队,还要有一支战斗力较强的水师,担任掩护和作战任务。建造数量浩繁的船队已经困难重重,组建、训练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水师,更非一朝一夕之功。

有这两个拦路虎,北方军队的渡江行动往往会就此被迫停止。宋朝建立后,赵匡胤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就曾面临过这样的问题。当时的江南一带被南唐占据,南唐凭借长江天险负隅顽抗,赵匡胤空有一统江南之心,却束手无策,无法渡江。

这时,长江边的一个钓鱼人找上门来,向赵匡胤献上一条6个字的建议“造浮梁以济师”。说白了,就是在长江上造一架浮桥,让军队通过浮桥顺顺当当渡江。这个钓鱼人是谁?原来此人名叫樊若水,是南唐人。他早年勤学苦读,寒窗十余载,想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结果时乖命蹇屡试不中。樊若水从此愤世嫉俗,对南唐视若仇敌。

他听说北宋有意渡江南下,于是感到自己的机会来了,决心用自己的计策帮助宋军渡江,一来报仇出气,二来可以博取富贵。于是,樊若水乔装改扮成一个钓鱼人,每天驾一叶扁舟往来长江南北岸之间,仔细勘测两岸地形、大江宽度与深度、水流走向等关键问题,制定出了一个巧夺天工的长江渡桥方案。

在樊若水指挥下,宋军选择在采石矶为渡江地点,此地段长江宽度较窄、水流平缓,而且江中还有一个江心洲,可作为临时据点和中转站。先在两岸之间架设粗大绳索,然后再把准备好的数百艘木船顺着绳索依次摆开,每艘船都固定在绳索上,同时下锚钩住江底。固定好木船之后,再在船上铺设竹排木板,一条坚固稳当的浮桥“三日而成,不差尺寸”,三日之内就大功告成,赵匡胤大军顺利渡过长江,一举灭掉南唐。

樊若水设计的这条浮桥,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江第一桥,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没有在类似大江大河上成功制造大型浮桥的先例,被永远载入世界桥梁建筑史。

参考资料:《续资治通鉴》《宋史》《横江图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钓鱼人,长江,南唐,渡江,江南,赵匡胤,一统,樊若水,浮桥,大军,故事传记,长江,渡江,江南,赵匡胤,樊若水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钓鱼人,长江,南唐,渡江,江南,赵匡胤,一统,樊若水,浮桥,大军,故事传记,长江,渡江,江南,赵匡胤,樊若水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钓鱼人,长江,南唐,渡江,江南,赵匡胤,一统,樊若水,浮桥,大军,故事传记,长江,渡江,江南,赵匡胤,樊若水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