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件习以为常的“小事”,朱元璋下令将这些官员一律处死
文|历史的故纸堆
与以往的帝王不同,明太祖朱元璋出身社会底层,深知民间疾苦。在少年时那些四处流浪的日子里,朱元璋见过太多州县官吏鱼肉百姓,贪财好色,饮酒渎职,漠视百姓的事情。因此,在自己登上皇位之后,朱元璋针对大小官吏实行最严厉的律法,对贪官污吏祸害百姓的事情,无论大小,绝不宽恕。
为了加强对贪官的威慑力量,明初反贪的刑罚手段之残忍,令人毛骨悚然。在集中反映朱元璋重典惩贪思想的三编《大诰》和《大诰武臣》中,朱元璋还把废弃多年的肉刑重新纳入法规之中,包括挑筋、去膝盖、阉割等30多种酷刑。
但朱元璋严法惩贪的良好初衷,却因为量刑过重而变成了一场全社会的浩劫。贪官古人应受法律制裁,但因连坐惨遭杀戮的蒙冤者更是人数众多,仅“空印案”和“郭桓案”遭到牵连的人就有数万之多。
空印案发生在洪武八年(1375)。朱元璋在一次视察时发现,户部的账册存在问题,有些空白账册上居然盖有官印。朱元璋对此提出了疑问,为什么用空白账册进行结算,这样做的凭据在哪里?
户部官员解释说:“早在元朝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现在只是沿袭旧例。因为疆域广阔,有些偏远地方相距京城几千里,如果各地布政使司计吏(相当于现在的会计)往返奔走对账,难免过于劳顿,而且耽误时间,因此事先持盖有官印的空白账册,如果遇到户部驳回,随时填用。空白账册盖有骑缝章,不能做别的用途,因此户部从不干预。”
但朱元璋对此并不认同,他一眼就看出,这种做法存在着极大的弊端,是地方官吏与户部勾结舞弊、贪墨银两的伎俩。因为依照明初的财政政策,每年各布政使司、府、州、县均需派遣计吏到户部,呈报地方财政的收支账目及所有钱谷之数。府与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与户部的数字必须完全相符,稍有差错则必须重造账册,而使用空白账册正好可以规避这一制度。
很快,户部官员就因为这一件在他们看来习以为常的“小事”付出了代价。朱元璋立即着手调查,下令朝廷考校钱谷书册。同时下旨,自户部尚书至各地掌管令印者一律处死;其余相关人员杖刑一百,充军边地。即使是明初著名政治家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虽然遭人诬陷正在被流放,也难逃酷刑,在千里以外的边陲被行刑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