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军入关时,台湾仍被西方殖民者占领。后来,是郑成功以厦门、金门为根据地,一举收复台湾。郑成功去世后,郑家后人不安宁,对朝廷的昭安漠不关心,甚至提出要像琉球等国一样向清朝进贡,但这些提议都被清朝拒绝了。
因为当时的清朝皇帝认为,台湾人大多是福建人的后裔,根本无法与琉球人相比,统一是人民的需要。更何况,台湾特殊的地理位置,是江、浙、闽、粤三国面对外敌的缓冲区。台湾一旦脱离中央政治体制,不仅东南省份可以免受日本海盗和外国势力的侵扰,而且还可能被外国敌对分子利用台湾作为跳板直接威胁大陆。 
所以,别说台湾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就算是荒岛,清朝也要把台湾纳入其版图。
清政府为了逼迫郑氏后裔臣服,选择在经济上孤立台湾,将东南沿海与无人区隔绝,严禁两岸经贸往来。但是,这样的政策对清朝本身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随着中原逐渐平定,统一台湾成为清政府的重中之重。
在康熙的统治下,清朝的国力逐渐强大,中原更加稳定,台湾也逐渐成为事实上的地方分裂势力。面对日益明显的分裂迹象,康熙决定优先采取招抚政策,以拉拢台湾当局的精英和民兵组织。但这项政策的效果非常有限。
平定三藩后,康熙将精力集中在台湾,郑政权也因支持三藩和清政府发生冲突。在东南沿海被清军击败,元气大伤加上清政府的经济封锁,郑氏政权陷入困境,人们的思想转变的迹象逐渐上升。 
终于,康熙二十年,郑氏政权陷入内讧,郑经死,长子被杀,次子郑克双未成年,被立为延平郡王。多股势力趁乱围剿大地,自相残杀。
面对台湾的乱局,康熙认为复苏的时机已经成熟。他一方面努力安抚台湾各方势力,另一方面面对郑政权的强硬态度,毫不犹豫地出兵。
由于多年的准备,清军后勤、兵力、舰船充足。当时的海军上将施朗和康熙都秉持着同样的原则,就是以最少的伤亡换取最大的胜利,采取了攻心攻城的策略,并发布消息称只要他们做不顽固抵抗,不管是什么军士,他都能饶命。所以,在施浪真正攻台之前,很多台军连夜乘船逃回福建。
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征服澎湖,并严格信守诺言:不杀投降士兵,但优待俘虏。这让岛上的士兵意识到,尽快放下武器是正确的选择,这进一步瓦解了郑军的反抗意志。面对压倒性的清军,郑政权终于在同年投降回到祖国。
PS:台湾自古以来都是我国领土。目前台海局势紧张,希望台湾早点回归,祖国统一。
赞成的,欢迎评论、点赞。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