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的二百多年,适逢大明王朝从建立到巩固,再到僵化的时期。这段时期,以日本浪人为基础的倭寇势力不断袭扰,如跗骨之蛆,给沿海居民带来了深重的灾害。
随着明王朝的日渐重视,东南沿海逐渐形成胡宗宪主政,俞大猷、戚继光主军的稳固格局。经过针对性训练的野战军加入剿灭倭寇的行列,多年艰苦奋战,终于平定了倭寇,恢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可以说,倭寇在明朝晚期虽谈不上销声匿迹,但已经是零星事件,疥癣之患。而至于明亡清兴,倭寇之乱已经摆不上清朝皇帝的案头了。
大明王朝时期的倭寇之乱
在一般的认知里,倭寇之乱出现在明朝中晚期的嘉靖年间。抗倭名将代表人物戚继光也因此留名中学历史课本。
实际上,早在十三世纪初,也就是明朝尚未建立之时,史料记载中就已经出现了“倭寇”一词。当时的倭寇主要以侵扰朝鲜半岛为主,且尚未形成规模。
到了十四世纪中期,时逢元明易位,中华大地连年战争,对于沿海地区管控不力。一些有组织的倭寇打着反抗元朝压迫的旗号开始频频袭扰。此为倭寇作乱中国之始。
洪武帝建立大明王朝以后,开始从内外两个方面解决倭寇问题。对内,施行严格的海防政策,阻断倭寇的海上入侵通道;对外,与日本主政者进行交涉,从根本上切断倭寇的补充源头。
当时的日本处于室町幕府的管理下,主政者是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也就是《聪明的一休》里的那位。
足利义满对于来自上邦大国的交涉还算配合。所以,这一时期的倭寇袭扰规模不断减弱,不成影响。
室町幕府中晚期,征夷大将军势力萎缩,日本各地的大名纷纷作乱,一群村镇级的“诸侯”纵横捭阖,开启了日本的战国时代。
连年战乱,大批的“诸侯”失去赖以成家的根据地,他们手下的武士沦为浪人。这些浪人为了解决温饱,开始过起在海上刀头舔血的生活,是为新一代的倭寇原始班底。
与此同时,大明王朝已立国百六十年,官僚集团与民争利的现象愈发严重,引得沿海地区有实力的商人开始组织武装,暴力抗法。
以徐海、汪直为代表的暴力抗法集团,大批招募来自日本的浪人,充实自己的武装力量,对东南沿海进行长期的袭扰,就此形成了中学历史课本上记载的倭寇之乱。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倭寇实际上是打着日本旗号的中国海盗集团为主。七成以上的“倭寇”是来自东南沿海的中国人,日本浪人不过起到壮胆先锋的作用。
嘉靖年间倭寇之乱的平定
这时的大明王朝由嘉靖皇帝主政,是一段精彩纷呈的历史年代。严嵩、徐玠、张居正、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等都是这个年代的风云人物。
主政东南的直浙总督胡宗宪负责战略规划;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参与战略制定;名将俞大猷,戚继光,卢镗负责战术执行,组成强有力的军事打击集团。
事实上在此之前,抗倭战争就已经断断续续的进行着,不过当时参与作战的主要是各州府县的地方军,战力与中央军队不可相提并论,所以才会出现倭寇袭扰南京的事件。
而南京是明王朝的陪都,龙兴之地被倭寇攻击深深刺激到了明王朝的统治者,中央军队参与抗倭也是在这个背景下做出的决定。
至此,抗倭之战大局已定,诱擒汪直,鸳鸯阵破敌等都已经是战术层面的事儿了。
几番作战之后,作为倭寇基本班底的日本浪人损失殆尽,作为组织者的中国籍海盗头目或杀或降。这种非官方组织的倭寇之乱已经基本平定。
东南沿海由此获得了近三十年的平静。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抗倭首脑人物的胡宗宪,后来陷入严嵩案,死于狱中。
年轻时到少林寺踢馆的抗倭首席武将俞大猷,后遭弹劾,免职罢官,老死家中。
进入历史课本的戚继光,转进北境驻防,对抗蒙古势力。万历年间免职罢官,老死家中。
官方背书的“倭寇”再度来袭
到了十六世纪末,日本政局经过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两代枭雄的整饬渐趋统一,就此迈出了对外扩张的脚步。
1592年,被称为明帝国最后的荣耀,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抗日援朝之战爆发,同一时期,东南沿海再次受到了倭寇的袭扰。
与以往不同,这次来犯的倭寇是带有官方性质的,由丰臣秀吉指派日本南部诸藩组成的小股部队潜入中国沿海地区。用意是牵制明朝的注意力,配合主力部队在朝鲜半岛的作战。
这一轮的倭寇之患影响很小,原因是日本军队在朝鲜之战中很快陷入败局,不得不抽调更多的部队入朝作战。作为牵制部队的倭寇规模不断减少,直至最后终止行动。
在明王朝的记载中,这次的倭寇和以往没有太大区别,执政者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官方背景。在日本的史料中,也仅有零星记载,因为……确实太不值一提了。
明王朝有关倭寇的最后记载出现在1624年,这时的明朝在东北地区与后金军队激战正酣。二十年后,后金统治者入主中原,建立清朝。
此时,德川家康建立的江户幕府已经统治日本四十年,期间五度颁布禁止对外交通和贸易的锁国令,切断了日本人——尤其是作为倭寇主体的无业浪人——出海的途径。
所以,清朝史料中就罕有倭寇的记载了……
结语
所以清朝没有倭寇不是因为明朝弱,清朝更能打;是因为还没到清朝的时候,倭寇就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自然就没有了。
直到二百五十年后,又一轮官方性质的“倭寇”现身。这一次的“倭寇”,带给了中华民族五十年的痛苦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