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起兵造反的时候,其他二十几位兄弟在做什么?为什么只有宁王朱权愿意帮他?朱权借兵8万给朱棣,并承诺二人平分天下,事成以后朱权的结局如何?
朱棣起兵
公元1933年,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起兵对抗建文帝朱允炆。但当时建文帝坐拥百万大兵,而朱棣只有一藩之力。
虽说朱棣手中的兵权都是精兵强将,但是和朱允炆的百万大军相比,毫不夸张地说是以卵击石,令所有人意外的是朱棣居然成功了,其实这离不开朱权的帮忙。
历朝历代伴随君主打天下的功臣,如果不是明哲保身,多半下场都不会太好。比如跟着朱元璋的那些开国大将,最后没有几个人善终。朱权却十分聪明,虽然朱棣曾对他许诺平分天下,但是朱权帮助朱棣以后选择了隐退,正是因为这样,朱权也有一个好的结局。
朱棣想要凭借一己之力造反,但是历史上几乎没有成功的例子,朱棣需要的是盟友。在经过对局势的分析后,朱棣找到了手握重兵的宁王朱权。
为什么会选择朱权?首先朱权是燕王朱棣的胞弟,比朱棣小了18岁,也是朱元璋最宠爱的小儿子。13岁的时候就被封为宁王,驻守北方军事重镇大宁。虽然朱权年纪小,但是他也是出身于皇家,从小耳濡目染,他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登基称帝,并预谋对自己的叔叔进行削藩,而燕王朱棣为了自保,也是为了夺得皇位,发动了靖难之役,叔侄大战就此打响。
朱允炆开始削藩的时候,他已经抓了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和珉王朱楩,这四王都被朱允炆软禁起来了,而老十二朱柏则是被逼的自焚而亡。朱允炆这么做早已失去了民心,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削藩。
作为宁王的朱权,虽说他不想卷入这场斗争中,但是也希望有人能站出来。朱权心里也明白,自己手握重兵,朱允炆是不会放过他的,现在没有动手只是没到时候。也是因为朱权手中有军队,他也成为了朱棣和朱允炆拉拢的对象。
历史上对朱权的评价是,朱权以谋略著称,说的确实没错,在靖难之役局势不明的情况下,朱权不愿意站在任何一方,因为他知道无论选择谁,自己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他只想明哲保身,坐山观虎斗。但是实际情况却是身不由己。
朱棣拉拢朱权
朱权还是投降于朱棣,朵颜三卫的部队也交给了朱棣,助他一臂之力,那么朱棣是如何朱棣是如何劝说朱权的?
朱权想着自保的时候,四哥朱棣早就盯上他了,毕竟朱权手中有着人人惦记的朵颜三卫骑兵,如果能得到朱权的帮助,再拿到大宁之地,就可以控制辽东地区,靖难之役必定胜券在握。
宁王和属下探讨朝廷派遣五十万大军征讨燕藩,可燕王手里的兵马才有多少,朝廷真的只是为了一个燕藩吗。宁王没有反对,但也不愿像几个哥哥一样被人鱼肉。
另一边,朱允炆听从了齐泰的建议,还是没有同意让徐允恭去接管大宁兵权。朱允炆升了陈亨的职,可他没想到,陈亨早就投靠了朱棣。李景隆不得不下令十日内攻下北平。
朱棣的军队也来到了大宁,原本隶属燕王手下的将士议论纷纷,建文帝对武将苛刻,众官员已经对朝廷失望,心已经向朱棣那边倾斜。
就在此时朱棣走了进来,朵颜三卫的印信接踵而至,他坐拥朵颜三卫人马及以前的部下,杀进了宁王府,宁王朱权投降。
朱棣给朱权的好处就是,他开出了空头支票,许诺日后若是起兵成功,两人便平分天下,朱权不得不成为朱棣的帮手。朱权便跟随朱棣的燕军,帮助朱棣起草各类文书。
而朱权帮助朱棣,其实是被胁迫的,平分天下的城下之盟,朱权怎能当真?再加上朱棣已经收买了朵颜三卫,朱权只能乖乖听话。
按理说朵颜三卫是很强的军队,不应该那么容易就被收买。但是朱权的这支军队,其中有很多蒙古人,他们的本质就是给钱办事,没什么仗义之说,因此朱棣只是花了一些钱就得到了这支军队。
而其他藩王,老六朱桢,老十一朱椿等,他们尽管痛恨朱允炆的削藩,毕竟手中的钱和兵权都少了,但是历代都没有藩王造反成功的人,他们也不敢和朱棣联合起来对付朱允炆,万一失败了,那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在众多的兄弟中,只有辽王朱植和谷王朱橞是支持朱允炆的,但在朱棣快要胜利的时候,谷王朱橞便临阵倒戈了,和李景隆一起打开城门迎接朱棣,最后也得到了不错的待遇。
朱权的结局
在兵力悬殊的情况,朱棣依然取得了胜利,难道仅仅是因为宁王朱权的出兵相助吗?其实并不止,其中胜利的原因有很多。
虽然朱允炆不擅长打仗,一顿瞎指挥,但是百万大军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毕竟人数摆在这里呢。而朱棣的胜利,不仅和他常年带兵久经沙场有关,也和他所培养的部队有关。
再加上朱权的朵颜三卫,虽然人数不多,但是都是精兵强将。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是朱权的这支军队加入,朱棣的那些兵马很难成功。
在浦子口之战中,朱棣率领部队接连败退,眼看就要被敌军消灭了,朱棣也准备求和了,在这决定成败的关键时刻,朱高煦率领朵颜三卫部队紧急救援,扭转了战局的成败,最终取得了胜利。
正是宁王朱权的得力干将,在靖难之役中,帮助朱棣取得了胜利,坐上了皇帝的位置。朱棣登基以后,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将领,朱棣没有忘记他们,也没有忘记朱权借兵之事。
但是朱权是多么聪明的人,他会傻到和朱棣提平分天下的事情吗?当然不会,朱权如果继续留在朱棣身边,肯定会遭到猜忌,便决定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他向朱棣提出将自己改封到苏州,但都被朱棣拒绝了,朱权退而求其次,想要到南昌就藩,朱棣也不愿意让他去。因为他心里知道朱权的真实水平,他害怕朱权会扩大自己的兵力,而对自己不利。
但朱权使了一些小计谋,朱棣便同意朱权到南昌。在朱权去南昌之前,朱棣还亲自写诗送别,虽然没有提及平分天下,但是朱棣早就暗自想要在背后搞事情。
朱权到了南昌以后,很快明白了朱棣的别有用心,他知道世界上没有帝王,能够容忍功高盖主的功臣,而他也看清了四哥朱棣,不再是哥哥,而是一位帝王,如果他想要活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交出手上的兵权,在封地安稳生活度日。
其实朱权在朱棣起兵造反的时候,并不是只有这一条路可以选择,但在权衡利弊之后,他不得不支持朱棣。他的一生也起起伏伏,年少时受尽荣宠,而二十多岁的时候,因为靖难之役,不得不跟随朱棣,帮助他夺得天下,最后还放弃了兵权,在封地颐养天年。
朱权能够善终,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不贪心,并没有相信朱棣所说平分天下的事情。试想如果朱权在朱棣称帝后提及此事,那他的下场还会是善终吗?他早就做出了预判,战乱结束后的功成身退,才是朱权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