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汉朝最有气魄,汉武帝抗击匈奴,完整维护了中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唐朝最有名气,时至今日,世界各地仍然有不少唐人街存在。
可要说最有意思的朝代,那应该还是明朝,不提明朝后期的皇帝们“各有所长”,就明朝初年,朱元璋和诸多开国大臣之间的勾心斗角,也远比清朝后宫无病呻吟般的争斗,要精彩许多。
当时,朱元璋有心要杀刘伯温,结果刘伯温高呼自己有一个字不会写,便成功保住了一条性命。尽管他最终还是被政敌胡惟庸给害死,但刘伯温的机智和聪慧,至今仍然值得人们学习。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害众多开国功臣?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新朝根基不稳,朱元璋十分担心这些大臣居功自傲以后,会对自己国家的发展造成影响。
这一点和刘邦诛杀韩信、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十分相似。只不过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刘邦、赵匡胤杀的人少,朱元璋则十分激烈,还用连坐杀人。
朱元璋活着,他有一万种方式和手段能够压制住众多大臣。可朱元璋一旦死去,新皇帝的威望真的可以和大臣们相互抗衡?朱元璋不确定。
在这样的情况下,杀戮无疑成了最好的解决方式。只要将有威胁的大臣都杀掉,那明朝管理起来至少更加简单不是?所以胡惟庸案成了明初第一大案,蓝玉案则成了第二大案。
值得一提的是,后是不少史学家都认为,蓝玉案虽然无法避免,但胡惟庸案其实是可以调节的。朱标死了以后,朱允炆百分之一万都不可能压制住蓝玉,那朱元璋只好带着蓝玉一起离开。
可胡惟庸就纯粹是自己贪婪,皇帝放权给你,是让你恪守本心,更好地完成工作。结果胡惟庸弄成只知丞相,不知皇帝,不杀他杀谁。
那么同样是明初丞相的有力争夺者,甚者功劳远超胡惟庸的刘伯温,为何能够独善其身、功成身退呢?原因就在于刘伯温远比胡惟庸更知道进退有度四个字的重要性。
早在朱元璋杀死胡惟庸之前,他就已经剥夺了开国大臣的诸多权益。甚至就连他最好的兄弟——徐达,其军权也被剥夺。可想而知,朱元璋对开国功臣们的忌惮到了何等地步。
只不过在那个时候,朱元璋还没有下定决心要杀重臣,胡惟庸只是朱元璋的一次试探。如果他表现得好,朱元璋或许也不会那么嗜杀。
结果胡惟庸用实际行动向朱老板证明,只要你敢把权力交给我,我就敢把持朝政。朱老板一看这还得了,你这是要架空我的节奏。权力这玩意儿真不是好东西,还是自己拿着好一些。
朱元璋问他:什么字?刘伯温以赦免的“赦”字作答。朱元璋一听这还不简单,随手写了一个赦字给刘伯温。结果字刚写完,一人欢喜一人忧。
朱元璋心忧自己主动给了对方一个保护符,想对付不太好办。刘伯温则庆幸自己,终于可以老老实实地回家颐养天年,否则以后自己突然被连坐,那就太划不来了。
之所以不杀刘伯温,更重要的是朱元璋看到了刘伯温的态度。而刘伯温求字是一方面,表明自己的态度则是另一方面。聪明人交流讲究点到即止,非要捅破天窗说亮话,谁也下不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