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朝代之一。同样的,带领唐朝走向繁盛的李世民,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英明的君主之一。
他是唐朝的代表人物,英明果断且有着雄心壮志,囊括了一个统治者所有的必须要素。
就算是李世民也无法逃脱这层铁律,他爱民如爱子,为大唐的江山社稷殚精竭虑,可还是在临死前猜疑陪自己打天下的朝臣徐茂公,幸好李靖和他说了一些体己话,这才打消了他的念头。
唐朝建立实属不易,在李世民称帝后的一段时间内,他颁布了多条利国利民的法令,着实赢得了不少的人心。但是他作为皇帝,提防属下功高盖主,打压朝臣巩固皇权是他必须要进行的举措。在李世民在位期间,他曾有过两次对有功之臣的打压。
第一次便是对尉迟恭,李世民自知自己之所以能坐稳皇位,少不了身边这些忠实的将领支持。于是他在登基之后,便精挑细选了二十四位有从龙之功的臣子放入凌烟阁,这是实打实的荣誉象征,由此可见这二十四位功臣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尉迟恭性格鲁莽大条,有时头脑一热可能会控制不住自己做出些错事来,就好比他一次与皇室宗亲李道宗发生口角,尉迟恭竟然就当着李世民的面,把李道宗给揍了一顿。
尉迟恭这样拂李世民的面子,这让李世民很恼火,但是他毕竟也是知道尉迟恭的为人,不是故意在大庭广众之下让自己难堪的,可他也并不像这么轻轻松松的就原谅尉迟恭。
尉迟恭风里来雨里去的,自然也就听懂了李世民的言外之意。
李世民也正是向他表态:自己虽然惜才,但也并不是可以让人任意磋磨的软柿子,就算自己能顺利登上皇位,尉迟恭功不可没,可如果他一再以下犯上,那么等待他的也不过是帝王冷血的命令。
尉迟恭被吓得冷汗直流,赶紧向李世民表忠心,李世民看到尉迟恭这么紧张慌乱,自然也就知道他没有二心,于是还借言宽慰,让他别想太多。由此可见,李世民是一个极其重视皇威皇权是否能震慑旁人的君王。
这便是他第一次打压有功之臣的前因后果了,如果说李世民对尉迟恭的这番敲打只是小打小闹,那么他第二次对于徐茂公的敲打,便是真正属于帝王的殚精竭虑了。
步步为营,天下一统
隋朝末年,百姓流离失所,统治者无心朝政,每天只知道寻欢作乐。为了推翻这黑暗的统治,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各个地区纷纷揭竿起义,慢慢的便汇合成了一股股不容小觑的力量。而瓦岗起义军便是其中一支队伍。
徐茂公便加入了李世民的队伍中,陪他一起逐鹿中原,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多年一同在外征战,徐茂公与李世民也早已成为了能把后背交给对方保护的生死之交。
甚至在一次两人饮酒聊天的过程中,李世民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徐茂公的为人值得他在危难时托孤。
这个话题实在是过于严肃,以至于当李世民问他是否愿意接受他托孤时,他假装自己不胜酒力,趴在桌上装睡了起来,李世民见状也并没有觉得受到了冒犯。相反,他还将身上黄袍脱下为他保暖。
由此可见李世民视徐茂公为心腹肱骨之臣,而徐茂公也没有存一丝一毫的异心,一心只想着帮助他建立巩固唐朝的统治,为他平息各地的战乱。
但是就算是徐茂公将自己的忠心都摆在了明面的位置上了,却还是没有想到他已经被李世民所忌惮。
帝王心思,不可揣摩
其实李世民并非忌惮徐茂公不忠不义,徐茂公对自己的心意,李世民当然能察觉得到。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就算是千古明君,也不得不面临一个生老病死的问题。李世民在自己离世前,一直在都和兵法家李靖,商讨战事策略。
如果自己将这样大的一个隐患留在了李治的身边,倒不如让徐茂公和自己一起踏上黄泉之路。
李靖与徐茂公也是有着多年的战友情,徐茂公的为人处世李靖再清楚不过,他向李世民担保徐茂公就算是在李世民死后,也会一如往常的辅佐李治。
“茂公品性忠厚纯良,忠于唐朝,万不可能有二心。”这是李靖对李世民的回答,也是他这么多年来对徐茂公的信任,他相信徐茂公会如同自己所说的那样,活跃在保卫唐朝的国土之上。
简言之,就是要李世民先是将徐茂公贬黜,而后再有李治出面,护徐茂公重回朝堂之上。
这样一来一回,徐茂公想必会对李治也抱有同样的感恩之心,李世民也就不会担心他死后,徐茂公会有二心了。
果然李靖的计划最终如期施行,徐茂公也如众人所期待的那样,对李治忠心不二,在李世民驾崩后,还得到了重用。
在战场上一如既往地神勇,丝毫不愧于他大将的风采,在公元666年间还带兵攻打剿灭了高句丽,也算是名垂青史的一代虎将。
就这样,徐茂公得益于李靖在李世民面前的一番话,最终成功地逃脱了必死的结局,一直在保卫扩张唐朝版图的岗位上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