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不少在同一个时空的人物或事件,但我们都有相隔很久的错觉。例如,一般人会觉得,秦汉两个强盛的朝代,应该是两个时代,而实际上秦朝国祚才14年,秦统一到汉朝建立也就短短的19年,而且你很可能不知道的是,秦始皇比刘邦只大了三岁。
这里我们再说唐宋。 唐朝于公元619年建国,国祚289年。开元盛世是741年,到755年安史之乱,离开国仅136年,还不到国祚的一半,可以说连中唐都算不上。 但关于中唐的历史断代是在安史之乱后,历史教科书上也说“安史之乱标志着唐朝盛极转衰”,随后就讲到藩镇割据和黄巢起义,再到后面,就到了五代十国和宋朝。
这种以事件为记忆点,以断代为章节的讲述方法,优点是可以让初学者很好地了解重大历史节点,进而通过重大历史节点串起整个历史记忆,不足之处就是会让人对历史时间线不够敏感。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唐宋两个相距如此之近的朝代,为什么会在多方面有着不协调的感觉、为什么会形成如此迥异的 “画风”。
纵观历史,安史之乱前的唐朝更像是魏晋南北朝的余续,而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则是宋代的先声。 唐宋之间的革新就是中晚唐二百余年的过渡形成的,但很多人对于“中晚唐”没有明晰的概念,然而正是这段非常模糊甚至是近乎空白的历史时期,中国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总结一下,大致如下:
1、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古庄园经济解体,人身依附进一步放松,取代的是普遍的租佃关系的确立及稳固。
2、门阀士族社会及贵族政治走到了尽头,取代的是地主士绅为统治基础的官僚政治,以文驭武、重文轻武逐渐确立。
3、印刷术的发展,世家大族对知识的垄断逐渐流失。
4、因上述几点,科举制进一步强化,扩大了统治基础,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贵族政治衰亡,“陛下与士大夫共天下”。
5、两税法的实施由计丁转向计田,差役逐渐赋税化,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力提升并加速了租佃关系深化的进程。
6、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租佃关系的逐步稳固,更多的人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市民阶层兴起,如《清明上河图》体现出的东京繁华。
7、募兵制成为主流,但也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铁血强宋”战斗力孱弱、“三冗两积”的根源。
8、由于印刷术和科举制,使得儒学复兴,造就了电视剧《清平乐》里恐怖的“全文背诵天团”,最终诞生了程朱理学。
9、周边少数民族的组织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产生了辽、西夏的稳定国家,李靖夜袭阴山对少数民族政权搞斩首行动灭国式的胜利从此成为历史。
10、战胜少数民族政权取胜变得困难,边疆地区与少数民族碰撞加剧,产生了早期的民族意识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