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桓玄篡晋,刘牢之自尽,刘裕京口起兵,开始发迹

桓玄篡晋,刘牢之自尽,刘裕京口起兵,开始发迹

自从孙恩起兵以来北府军推进的速度很快,从京口出兵,击斩贼将许允之等,直渡钱塘江,一直打到吴郡(今苏州市)。初来乍到,敌兵虚实不清,刘牢之命刘裕率一支数十人的小分队前往侦探义军的行动。行军途中,正好与孙恩的数千人马狭路相逢。小分队的人心里害怕,多有退缩之意。

刘裕大喝:

“敌众我寡,即使撤退,敌人的骑兵也会追上来,到时我们一个也跑不了,与其逃走而死,不如战死。”

说罢,挥舞手中长刀,如猛虎般杀向敌阵,随行兵士不甘示弱,紧随其后,杀向义军。

孙恩的军队没有经过训练,乃乌合之众,加之刘裕和他的小分队来得突然,乌合之众乱了阵脚,连连后退。可毕竟人家有几千人,双方兵力悬殊,经过短暂的骚动,孙恩的军队逐渐稳住了阵脚,反过来将刘裕的小分队团团围住,玩起了猫戏老鼠的游戏。

刘裕和他的士兵虽拼命搏杀,无奈兵力悬殊,陷进敌阵后,左冲右突,就是杀不出来,不一会儿,数十名队员死的死,伤的伤,只剩刘裕一个人在战斗。眼看即将全军覆没,突然一队人马从外围冲进来,杀开了一条血路。“来得好!”刘裕大喝一声,奋起神威,连杀了几个敌人,逃出重围。

原来,刘敬宣在军中见刘裕久去不归,担心其被义军所困,便率兵寻找,听到前方有喊杀之声,登高一看,正好看见刘裕孤身一人手持长刀驱杀数千敌兵的壮观场面,将士们大为叹息,一齐拍马杀向敌阵,大破义军,斩获千余人。

孙恩的队伍见北府兵大队人马杀来,纷纷溃散。刘裕大叫:“非弟来援,我命休矣!”

刘敬宣:“小弟在军中,见兄久去未归,故带兵寻来,见前面尘土飞扬,有喊杀之声,知道贼兵猖獗,兄必受困。急忙赶来,果见兄独舞大刀,一人独战数千人。兄之勇,关、张再世也不及啊!今贼兵已退,我们赶快回营吧!”

刘裕大叫:“贼胆已落,乘胜追击,必大获全胜。”刘敬宣从之,率兵乘胜追击,大获全胜。

孙恩见大势已去,故技重演,再度逃到海上去了。刘牢之收复山阴。

刘裕在其军事生涯中的第一次作战,便凭着勇猛的精神以少胜多,取得了辉煌胜利,也在军事史上写下了传奇的一笔。

东晋朝廷任命刘牢之督会稽五郡军事,屯兵上虞。刘牢之命刘裕率一支部队镇守句章(今浙江宁波市南),构筑第一道防线,浙东重新被晋军控制。

孙恩不可能长期待在海岛上不出来。东晋元兴元年(402年),孙恩第三次率义军卷土重来,自浃口登陆,攻句章。

句章是一座小城,刘裕兵不满千人。作战中,刘裕披坚执锐,带领守军拼命抵抗,每战必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把孙恩的军队拒于防线之外,难越雷池。孙恩见句章久攻不下,便避开刘裕,率水军北上转攻海盐。

当时晋军军纪混乱,士兵暴掠,百姓为其所苦,只有刘裕所率的部队号令明整,所到之处,甚得百姓拥护。此时的刘裕,甚得刘牢之的赏识。

不久,孙恩攻打海盐。刘裕率兵火速赶到海盐,在当地旧城之上加固城墙,修筑工事,严阵 以待。

孙恩的海军抵达杭州湾,他不知道刘裕已先期到达,贸然发起进攻,遭到刘裕军的猛烈反击,立即溃不成军,大将姚盛被杀。孙恩大怒,仰仗人多,轮番向海盐城发起进攻。

海盐城中兵少,眼见破城在即。刘裕却唱了一曲“空城计”,夜间让士兵偃旗息鼓,把精锐部队埋伏在城门四周,派几个老弱残兵登上城墙晃悠。

孙恩的人马觉得有些不对劲,捉了几个百姓,询问刘裕在哪里。百姓们回答:“刘裕昨天晚上逃跑了。”

孙恩军轻信其言,争相入城。刘裕乘其不备,突然率兵杀出,击溃孙恩的部队。孙恩知道,只要有刘裕在,城不可破,于是率兵北上,攻打沪渎(今黄浦江下游)。

刘裕马上放弃海盐,率部追击孙恩。不料一个人强行搅局,坏了好事。此人便是海盐令鲍陋的儿子鲍嗣之。

鲍嗣之立功心切,要求率一千吴兵打先锋。

刘裕不同意,说道:“贼兵精锐,吴人不习战,若前军有失,这仗就没法打了。你们跟在大军后面造造声势吧!”

鲍嗣之不乐意了,心想:就你们京口人能打仗,吴人就不会打仗,只配跟在屁股后面摇旗呐喊?想当年夫差称霸中原的时候,有京口这个地方吗?于是说:“别小瞧我们吴人,这个先锋我是当定了。”

刘裕无奈,只得让鲍嗣之率部为先锋,但他知道鲍嗣之不行,提前在各处要道埋下旗鼓伏兵,每一处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只是虚张声势而已。

第二天,鲍嗣之率部与万余人的农民军相遇,两军刚交上火,刘裕设下的伏兵齐出,举旗击鼓,虚张声势。孙思以为中了埋伏,慌忙退兵。鲍嗣之以为孙恩就这两下子,也不与刘裕打招呼、率部追击。刘裕只得随后跟进。

孙恩见甩不脱官军,只得回军接战。鲍嗣之凭一时之勇,未曾想到孙恩退兵实乃刘裕布下疑阵、伏兵摇旗呐喊虚张声势所致,还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一旦与数倍于己的农民军激战,他才知道自己是那么不堪一击,可悔之晚矣。在农民军的重重包围之中,鲍嗣之率部左冲右突,就是冲不出重围,部属越战越少,最终全部战死。

刘裕见大势已去,且战且退。孙恩乘胜追击。刘裕所部死伤大半,退至伏兵处,刘裕命部下脱取死者的衣服,以示闲暇。

农民军忽见刘裕的部属停止不退,且还平静地脱死者衣服,疑有伏兵,不敢前进。刘裕乘农民军迟疑之际,大呼而战,士气高涨。农民军以为中了埋伏,引军退走。刘裕则率部徐徐而归。

五月,孙恩攻克沪渎,杀守将袁崧,歼灭晋军四千余人,取得自山阴之战后的又一次胜利。趁此余威,孙恩尽遣主力,率军逆流而上,转攻丹徒。朝廷震骇,内外戒严,派兵守卫石头城、秦淮河入口处以及长江南岸和白石等要塞,急令刘牢之自山阴回兵堵截孙恩。

刘牢之的部队远在山阴,大部队行动迟缓,远水难救近火,于是命令刘裕率一支精兵先行,自海盐驰援京师。刘裕得到急令,挑选一千多名精兵,轻装简从,从海盐出发,日夜兼程,一路急行军,先孙恩一步抵达丹徒。

孙恩万万没有想到,死对头刘裕竟然跑到前面去了。从海盐转攻丹徒,为的是避开刘裕,可到达丹徒后,迎接他的仍然是刘裕,一阵兜头痛击,孙恩军霎时溃散,孙恩率余众败走郁州。

东晋朝廷见刘裕屡建奇功,提拔他为下邳太守。刘裕受命后,率具直■郁州,讨伐孙恩。

刘裕有了兵权,可以单独指挥部队作战,军事天才得到充分展示,率兵追杀孙恩的部众。

孙恩难以在郁州立足,只得弃郁州,登船沿海南下。刘裕率步、骑兵沿海跟踪南下,在沪渎、海盐地区追上孙恩,大败起义军,斩、俘孙恩部众数万人。

孙恩无力扭转败局,只得率众自浃口登船,退守舟山群岛。孙恩兵败后,担心北府兵追杀他,惶惶不可终日,在临海投水自尽。孙恩死后,其妹夫卢循率义军余部仍然坚持战斗,逃亡途中,被残部推举为主。

东晋战祸连年,王恭、桓玄、孙恩先后起兵,整个江南大地弥漫着战火的硝烟,不仅百姓苦不堪言,甚至朝廷官员的基本生活也得不到保障。

时局动荡不安,把持朝政的司马元显却沉浸在平定王恭和孙恩的胜利喜悦中。他对高门士族极具排斥心态,集聚在身边的多是一些庶族人物,阿谀奉承之辈将司马元显吹捧为时之英杰,风流名士。司马元显更是飘飘然,横征暴敛,搜刮民财,富有程度超过帝王。

荆州刺史桓玄盘踞在长江中上游的军事重镇荆州,在朝廷全力对付孙恩的时候,乘机扩张势力。听说孙恩大军逼近建康时,立即集结军队,上表朝廷,请求发兵勤王。

司马元显知道桓玄醉翁之意不在酒,不敢引狼入室,下诏严禁桓玄出兵。桓玄见以勤王的名义出兵这条路行不通,于是公然扯起反旗,统领荆、江八州兵马,挥戈东下,直逼建康。途中收留了卢循及其残部,授卢循为永 嘉太守。

晋安帝得知桓玄起兵造反,命司马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调兵征讨桓玄,并命刘牢之为先锋,刘裕为参军,命大军即日出发。

大军走到历阳,正好与桓玄的军队相遇。桓玄请刘牢之的族舅何穆充当说客,劝刘牢之归附于他。

刘牢之本来对司马元显就不满,加之何穆的花言巧语,同意归附桓玄。

其实,他也不是真心归附桓玄,而是有自己的小算盘:打算利用桓玄先除掉司马元显,然后再除掉桓玄。

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外甥何无忌以及参军刘裕极力劝阻,认为桓玄狼子野心,如董卓再世,同这种人为伍,无异于刀口上跳舞,没有好下场。刘牢之不听劝告,自信地说:“难道我不知道这个道理吗?消灭桓玄易如反掌,如果先扫平了桓玄,你让我如何对付司马元显?”

四月十五日,刘牢之派儿子刘敬宣前往桓玄处,表示归降。手拥强兵,身坐大镇,刘牢之竟出此下策,可谓自取灭亡。

北府军投降,桓玄率水师大举东进,直逼东晋都城建康。司马元显虽为大都督,其实是一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见荆州兵大举攻城,毫无抵抗之力。桓玄的军队几乎兵不血刃就进了建康城。

桓玄大军进入建康城,斩杀了司马元显、司马尚之、庾楷、张法顺等人,废掉司马道子。白痴皇帝下诏,以桓玄统领文武百官,掌管国政。

桓玄主国,东晋重回到高门士族与皇权共天下的局面,但桓玄并不满足于现状,他要改朝换代,登上帝王宝座。为实现这一目的,掌握北府兵权的刘牢之便成为心腹之患。于是,桓玄任命刘牢之为会稽内史,离开北府。实际上是削去刘牢之的兵权。

刘牢之知道大祸临头,询问儿子敬宣,怎么办好?刘敬宣主张立即起兵,奋起反抗,袭击桓玄。刘牢之犹豫不决,私下又约见刘裕,说:“我们去广陵,联合高雅之,举兵匡扶社稷,你能和我一起去吗?”

刘裕回答得很干脆:“

将军手握雄兵数万,不能讨叛,望风而降。桓玄新近得志,威震天下,朝野人心都已归附,对将军失望透了,广陵你到得了吗?至于我吗,现在只有脱去军装,回京口老家了。

”说罢,起身离去。

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也无意追随刘牢之,尾随刘裕走出营帐,问道;“我怎么办?”

“刘牢之目光短浅,必不免于祸,你可随我回京口。桓玄如果守臣节,我们不妨去投靠他;如果有异心,我们就除掉他。”

何无忌点头称是,随刘裕去了京口,对刘牢之连招呼也没有打。刘裕判断得非常准确,当刘牢之召集北府兵将领商议讨伐桓玄之策时,根本就没人拥护他。参将刘袭说得更刻薄:“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造反,将军往年反王恭,近反司马元显,现在又要反桓玄,一人三反,何以自立?”众将领闻言,一哄而散。

刘牢之见人心已散,自己成了孤家寡人,派儿子去京口接家眷。刘敬宣有事在路上耽搁了,超过约定时间还没有回来。刘牢之以为谋反的事情败露,慌忙带着几个家丁往北逃,路上思来想去,觉得前途无望,万念俱灰,夜间乘人不备之时,在林子里找了一棵歪脖子树,上吊自尽了。可怜在淝水大战中杀得苻坚魂飞魄散的一代虎将,就这样窝窝囊囊地做了吊死鬼。

刘敬宣赶到,见老父已自挂东南枝,来不及哭丧,便逃往山阳去了。

刘裕深谋远虑,回京口老家并不是要做一个本分的农民,而是静待时机。他一眼看穿桓玄篡逆之心,也料定桓玄必定会任用自己,同时,他也很清楚,只要桓玄阴谋败露,自己就有机会。

没过多久,桓玄果然派人至京口,请刘裕出山,用为桓修的中书参军。桓玄为何想到刘裕呢?道理很简单,刘裕是一员猛将,狡兔未尽,走狗不能少。刘裕审时度势,决定暂时投靠桓玄。

永嘉太守卢循表面上虽然听命于桓玄,暗地里却派党羽徐道覆偷袭东阳。刘裕得到情报,立即率兵截击,杀退了徐道覆,取得东阳、永嘉大捷,迫使卢循实行战略转移,南下番禺,新建根据地。

元兴三年(404年)十二月,桓玄篡位,把晋安帝废为平固王,并将都城迁往寻阳,改国号楚,建元永始。

桓修是桓玄的堂兄,桓玄命他入朝见驾。刘裕是桓修的中书参军,只得随同桓修谒见桓玄。

桓玄对他们相当客气,对身边的司徒王谧道:“刘裕风骨非凡,确是当今人杰啊!”王谧乘机献媚道:“上天特意把刘裕赐给陛下,就是让他前来辅佐新朝啊!”桓玄听了,更加欢喜,每逢宴会,必召刘裕前来,殷勤款待。

桓玄的皇后刘氏有鉴人之明,曾躲在屏风后偷看刘裕,见刘裕相貌魁奇,料定此人非等闲之辈,对老公说:“刘裕龙行虎步,气度不凡,朝中所有人,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此人不可不防。”

桓玄说:“我也觉得他气度不凡,是个人才,所以对他格外优厚,想让他知恩图报,效忠于我。”

刘氏说:“妾见他器宇深沈,未必会甘为人下,不如趁早除掉他,免得养虎为患!”

桓玄慢腾腾地回答:“我正要平定中原,只有刘裕这样的人才英武可用。等平定关洛之后,再除掉他也不迟嘛!”

刘氏着急地说:“恐怕到不了那个时候啊!”

桓玄不听刘氏的劝告,仍让桓修回去镇守丹徒。

桓修想邀刘裕一同回丹徒。刘裕装作很痛苦的样子说:“不行啊!我旧伤复发,不能骑马。大人你走陆路,我走水路。”桓修信以为真,骑马走陆路返回丹徒去了。

刘裕则和何无忌一同乘船返回,途中二人密谋兴复晋室,制订了讨伐逆贼的计划,返回京口后,便分头行动。

魏晋以来,实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选拔人才的标准是家世、品德、才能并重。初时这种制度确实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但到后来,官吏的选拔权逐渐被世家大族垄断,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制度,成为士族地主操纵政权的工具。即便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军功再高,也不能成为方面大员;文才再好,最多也只能做郡府的幕僚。

东晋孝武帝为了加强皇权,司马道子为了对抗士族门阀,陆续起用一些下等士族、庶姓寒人。桓玄篡晋建楚国,把这些寒士好不容易看到的一点希望的火焰彻底地浇灭了。

桓玄称帝后,不仅变得骄奢昏庸,而且仍然战争不断,老百姓对此已非常厌倦。刘裕看清了形势,策划反桓行动,拉开了平定桓玄之乱的序幕。

刘裕“倒桓”,其实是一场下等士族和庶族地主对门阀士族的夺权运动。刘裕承认自己起自草莽,他曾对寒士青州主簿孟昶说:“草泽间,当有英雄起,你听说过吗?”孟昶脱口而出:“当今的英雄,除了阁下,还有谁啊!”刘裕大笑,随之与他一同谋划起兵事宜。

除了孟昶,刘裕还想到了刘毅。刘毅字希乐,汉高祖刘邦的同乡,祖上做官,属下等士族。刘毅少有大志,不修产业,官拜青州刺史参军,住在京口,与刘裕、何无忌都很熟稔。

何无忌是刘牢之的外甥,同刘裕、刘毅一样,少有大志,遇事敢想敢说也敢干,屡次鼓动刘裕举兵造反,成为刘裕武装政变的主要骨干力量。

刘裕回到京口,立即派何无忌前往拜访刘毅。何无忌见到刘毅,直奔主题:“桓氏势力正旺,难以图谋吧?”

刘毅不以为然地说:“天下自有强弱,如果失道,强大也会变成弱小,缺的只是领头人。”

何无忌反问:“天下草泽之中,难道就没有英雄吗?”刘毅:“有啊!以我之见,刘裕就是一个英雄。”二人心有灵犀,相视一笑。

经过周密研究,刘裕准备在京口、广陵、历阳三处同时起兵:刘裕的弟弟刘道规是青州中兵参军,刘裕便让孟昶回青州,嘱咐刘道规谋杀青州刺史桓弘,在广陵起兵;刘毅前往江北,约同豫州左府军参军诸葛长民,伺机刺杀豫州刺史刁逵,在历阳起兵;刘裕与何无忌刺杀桓修,在京口起兵。

他一面又致信建康友人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等人在京城建康为内应。计议妥当,大家分头行事。

第一拨起事的有一百多名义士,其中骨干有二十七人,除何无忌、刘毅外,还有如下一些人:

刘道怜(刘裕之弟)、魏咏之、魏欣之(咏之弟)、魏顺之(欣之弟)、檀凭之、檀祗隆(凭之弟)、檀道济(凭之叔)、檀范之(道济堂兄)、檀韶(凭之从子)、刘藩(刘毅堂弟)、孟怀玉(孟昶族弟)、向弥、管义之、周安穆、刘蔚、刘珪之(蔚堂弟)、臧熹、臧宝符(熹堂弟)、臧穆生(熹义子)、童茂宗、周道民、田演、范清。

军事政变是掉脑袋的事,没有牺牲精神和信仰的支撑,是很难做到的。孟昶欲散尽家财资助军粮,回家对妻子周氏说:“

桓公看不起我,使我一生潦倒,我决非当贼,你与我离婚吧!如果起事成功,有了富贵,我再迎你进门。

周氏道:“父母在堂,你想做大事,我一个女人劝不了你。事若不成,我在家里孝敬父母,抚养儿子,绝不回娘家。”孟昶听了,默不作声。

“知道了,你不是来和我商量的,是想要家中的财产,是吧?”周氏指着怀里刚出生的儿子说,“除怀里的儿子不能卖,家里其他的财产,你全拿去吧!”

何无忌回到家里,躲在屏风后面起草檄文,母亲刘氏踩着板凳偷看。

刘氏是刘牢之的姐姐,常想着要为弟弟报仇,发现何无忌要造反,泪流满面,摸着儿子的头说:“我肯定比不上东海吕母,你能报仇,我无恨事了。”

人如果抱必死之决心,力量是巨大的,哪怕只有二十七个人。

元兴三年(404年)二月,刘裕以打猎为名,集合一百多人首先在京口起兵。何无忌身穿传诏服,诈称朝廷使臣,率众涌进京口城。桓修丝毫没有觉察死亡已经降临,以为真是上差来了,毫无防备,见面连话都没有说人头就落地了,下刀的人便是何无忌。

何无忌杀了桓修后,一声令下,部众大呼讨逆,桓修的部下惊骇不已,霎时溃散,没人敢反抗。刘裕占领丹徒后,安抚百姓,并将桓修安葬于城外。刘裕突然想起一件事,便问何无忌:“我们要干大事,急需一个主簿处理一些文案方面的事情,到哪里去找这样的人?”

何无忌应声而答:“没有比刘道民(刘穆之的小名)更合适的人了。”

刘裕会心地笑了,因为他也想到了刘道民这个人。于是命刘穆之为府主簿,并让刘毅前往广陵,嘱咐孟昶、刘道规即日响应。

孟昶与刘道规立即杀掉桓弘,渡江前往丹徒,与刘裕会合。徐州司马刁弘听说丹徒发生了变化,率大队人马驰援丹徒,来到丹徒城下,列兵布阵,让人冲着城头上大喊:“我们是徐州兵,快打开城门,我们要进城!”

丹徒城义军只有百余人,双方兵力悬殊。刘裕并不慌张,登上城头,神色从容地冲城下大喊:“郭江州已侍奉皇帝在寻阳重建大晋国,我们奉旨除贼,现桓修已诛,你们都是大晋臣民,无故带兵到此,到底想干什么?”

晋安帝退位后,居住在寻阳,刘裕说江州刺史郭昶之复兴晋国,虽然是一个谎言,但却有很大的欺骗性。刁弘果然被刘裕唬住了,信以为真,连忙收兵退走。

正在这时,刘毅、刘道规、孟昶等率一千人马赶到。刘裕当即令刘毅率兵追杀刁弘。不久,刘毅回来报捷。

刘毅写了一封信,派周安穆送往在京中的哥哥刘迈处,请他为内应。刘迈此时被桓玄委任为竟陵太守,正准备上任,接到弟弟的信,举棋不定。周安穆见刘迈犹豫不决,担心他出卖自己,不敢在京城逗留,连夜返回丹徒,也没有去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等处报信。

刘迈准备前往竟陵赴任,突然接到桓玄派人送来的信,信中说:“北府人情云何?卿近见刘裕,何所道?”意思是说他对刘裕的近况不怎么了解,要刘迈赴任后,注意搜集并禀报刘裕的情况。

刘迈做贼心虚,以为桓玄已发现他与刘裕合谋起兵之事,不敢登船起程,第二天一大早便入朝,向桓玄说出了刘裕谋反的事情。

桓玄大吃一惊:“你是怎么知道的?”刘迈:“昨天,刘裕派周安穆来找卑职,要卑职为内应,被卑职拒绝了,故而知道刘裕已反。”

桓玄听说刘裕已经起兵发难,十分惊讶,忙任命刘迈为重安侯。刘迈退出之后,有人对桓玄说,刘迈既然前来提供消息,为何放走了周安穆呢?说不定他与刘裕是同谋。

桓玄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觉得说得有理,立即又下令拘捕刘迈,并将刘裕的同党王元德、辛扈兴、童厚之三人拘捕,同一天将这几个人斩首。

桓玄杀掉刘迈等四人后,召来弟弟桓谦和丹阳尹卞范之等人商议御敌之策。桓谦建议立即出兵,桓玄则想屯兵覆舟山,以守为攻。经桓谦等人再三力劝,才答应顿邱太守吴甫之、右卫将军皇甫敷出兵北上,遏制刘裕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刘牢之,鲍嗣之,海盐,刘裕,义军,孙恩,百姓,小分队,率部,起兵,故事传记,刘牢,何无忌,刘裕,孙恩,京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刘牢之,鲍嗣之,海盐,刘裕,义军,孙恩,百姓,小分队,率部,起兵,故事传记,刘牢,何无忌,刘裕,孙恩,京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刘牢之,鲍嗣之,海盐,刘裕,义军,孙恩,百姓,小分队,率部,起兵,故事传记,刘牢,何无忌,刘裕,孙恩,京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