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707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中国古代的历史,是一部与游牧民族抗争的历史,以汉族为主的农耕民族在东亚的肥沃土地上耕种,三面环山,只有北方的开放,才能使游牧民族不断向南方进发。中原王朝为了自身的安全,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与游牧民族进行了一场战争。
争斗当然有输有赢,
但在输赢的同时,
我们也要思考,为何有的王朝能战胜游牧民族,有的王朝却在游牧民族面前屡屡受挫。
本文将探讨打败匈奴的汉与被契丹、女真、蒙古三大少数民族所征服的宋朝,
以及两者之间在游牧民族之间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
契丹与匈奴
要弄清楚中原两大王朝和游牧部落之间的战争,
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必须弄清楚他们的对手是谁。即匈奴、契丹等游牧民族。
匈奴人最初出现于春秋战国,其实是一个游牧民族,后来随着匈奴的发展,他们的实力越来越强,将周围的其他部族都给吞并了,后来我们把他们叫做匈奴。
在春秋战国后期,匈奴吞并了楼烦、东胡,变得更为强盛,
并在北方建立了一个经常侵略边疆的大匈奴国。
所以秦始皇一统天下后,
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军队南下,
击败了匈奴。
契丹的发展与契丹的历史相似,他们是从东北开始的,后来也像匈奴那样,
吞并了很多部落,
才逐渐强大起来。
不过后来和匈奴不同,
匈奴一直都是由许多部族共同生活,共同竞争。
匈奴的大汗,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世袭的,
不过他们的族长,
都是由原始的大汗选举出来的。契丹与匈奴不同,耶律阿保机继位后,耶律家族在契丹部族中的地位飞快地上升到了皇族的地位,
但匈奴的选举权,
也只局限在耶律家族。
耶律阿保机用自己的手段,
将所有试图取而代之的契丹部族领袖和他的兄弟全部压了下去,
这才有了大契丹。契丹趁着唐朝中后期的内战,入侵中原,占领了大部分的北方。
与匈奴人劫掠一空,
契丹人在那里长期驻守,统治了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成了中原的一个王朝。契丹人在汉化后,创建了辽国,与传统的草原部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形成了一个由少数人控制的封建国家。
由此可见,
匈奴与契丹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
契丹汉化后,
不仅国家实力雄厚,
而且还有游牧民族。
所以,宋朝最终还是输给了契丹。而女真、蒙古等国,则是在契丹的统治下,
略有改进,
一直被压制着。
勇武的汉人
汉朝之所以能够战胜匈奴,是因为他的实力太过强大,
以及他的统治者们的智慧。
刘邦在汉初被单于冒顿击败,被迫与匈奴结盟,成为了汉王朝的永久耻辱。
经过几代人的积累,
汉朝在汉武帝的时候达到了鼎盛状态,
汉武帝发动了数十年的汉匈大战,最终击败了匈奴,
征服了匈奴,
并且与匈奴的战争持续到了东汉,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宋朝的不利因素
宋代之所以被游牧民族长期打压,一方面是因为其自身实力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自身的问题。
第一,宋朝失去了地理优势
长城是秦始皇用来抵御游牧民族的宏伟建筑,
中原历代王朝都是依靠长城来抵御游牧,很少有游牧民族能够攻破长城。
不过,
五代十国时代,
石敬瑭割让幽云十六州,成为契丹人的天下,中原王朝的大军,要在辽阔的中原草原上,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精锐骑兵作战。这也是宋朝最大的弱点。
第二、宋“重文轻武”的影响
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争,汉朝的士兵们都是一股好战的精神,
每个人都以参军为荣,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军队如此强大的原因。
但宋代实行的是“重文轻武”的方针,而实行的是“禁兵”制度,削弱了当地的军事力量。这就造成了社会上对士兵的歧视,所以宋朝的军队很弱小,在与异族的战斗中屡屡受挫,
这就是军力的严重匮乏。
第三,宋朝的兴衰
所谓的“繁荣两难”,
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王朝,
在资源十分充裕、经济发达的情况下。宋朝的实力并不算太强,因为宋朝的经济比较发达,所以对北边的游牧民并没有太多的防备。
尤其是北宋和辽两国签订了《澶渊之约》,
朝廷中的势力占了优势,可以用钱来解决问题,何必发动战争?
这种政治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南宋。
第四,
宋朝统治阶层的分化
宋朝甚至经历了靖康之乱,
虽然被灭门的怨恨并没有让他们的心有所动摇,
但在朝廷中,主和派依然占据着一席之地,就连秦桧等人,也在朝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统治阶层中,主和派与主战派的剧烈冲突,使宋朝无力遏制国家力量,这也是宋代与游牧民族交战失利的根本原因。有了这个弊端,岳飞再来一百个,
也是无济于事。
参考文献:《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