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83年,北方前秦举国南征东晋,号称要用八十万大军“邀请”东晋皇帝到长安作客。而且,大房子都给修好了。
这就是南北矛盾彻底激化。
但前秦太菜。不仅没能请动东晋皇帝,而且还被打出防守反击。甚至,被打到举国崩溃,自己寿终正寝。
于是,刚刚激化的南北矛盾,瞬间就被取消。北方重新分裂成好几块,然后自相残杀。而南方的东晋呢?
外患没了,那就死命搞内乱。
当轴的谢家豪族,没啥野心。但政治这东西,有时候还是需要一些野心的。有野心未必搞乱政治,但没野心真能搞乱政治。
高光之后,谢家自动退出。简单说就是不用皇帝挤兑,也不用其他豪族眼红,我们老谢家撂挑子不干了。
没人当轴,所以豪族就算群龙无首。豪族群龙无首,所以皇室这头恶龙就要觉醒。当摆设当了几十年,这时候抓住机会、当个真皇帝,难道不行吗?
豪族说不行。你们司马家啥智商、啥情商、啥政商,别人不知道,自己还不知道吗?然后,东晋的形势就成了:恶龙要觉醒、豪族斗恶龙、
于是,皇室与门阀的矛盾彻底激化,荆州与扬州的矛盾彻底激化,从政治斗争直接搞到军事战争。
之前也不是没有激化过。
王敦专权,实际就是荆州的琅琊王氏要搞死扬州的司马皇室。但豪族们不同意。于是,王敦也就搞了一次清君侧。
桓温弄权,实际就是荆州的谯国桓氏要搞死扬州的司马皇室。但豪族们不同意。于是,桓温也就折腾着换个皇帝。
但是,这一次不同。
荆州的桓家二代直接逼着司马家搞了禅让,然后自己当了皇帝。这就是改朝换代,算是直接把扬州干废、把皇室搞死。
这一次,为啥不同?
两个原因:
一是南北对峙的大前提没有了。所以,东晋搞内乱就可以往死里搞,根本不用担心北方趁虚而入。
二是豪族的政治水准跌破下限。所以,政治斗争也就“小人无忌惮”,为了能赢,大家谁也不会顾及后果。
王敦造反为啥失败?
因为晋元帝眼见斗不过,索性不斗了。你们豪族自己说了算,让我当皇帝,那我就当;不让我当皇帝,那我就不当。实在不行,我去死还不行,然后直接气死了。而豪族们一看,司马皇室都这态度了,那还闹啥?最后,豪族们一努力,就平定了王敦之乱。王敦跟晋元帝的下场一样,也被气死了。
桓温篡位为啥失败?
桓温是一个加强版的王敦。论权势,捏着荆州、把持扬州,司马皇帝和其他豪族捆在一起,都不是桓温对手;论功绩,三次北伐,两胜一负,拿下四川、打下洛阳,还去了趟关中;论手腕,打赢淝水之战的谢安,只能卑微着给桓温当小弟。所以,桓温真能篡位。但篡位之后的统治成本会非常之高。这一点,桓温知道,豪族们也知道。大家都是明白人,大家也都要脸面,所以桓温虽能篡位却没篡位。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
北方威胁解除,东晋也不想北伐,然后南北矛盾直接被取消掉。西边荆州的桓玄,从来就不是一个顾及后果的人。西边扬州的司马道子,秉持了司马家族的一贯风格,要多愚蠢有多愚蠢。
然后,就是小人无忌惮,大家统统不择手段。荆州桓玄是青出于蓝地不择手段,天下没人比我更狠。扬州皇室是一如既往地蠢不可及,天下没人比我更蠢。
然后,就是豪族没了当轴、国家没了皇帝。
说了这么多,跟刘裕有啥关系?
关系就是刘裕崛起的背景:豪族自相残杀,杀到最后剩下一个不得人心的桓玄;皇室愚蠢作妖,作到最后直接死无葬身之地。
这个背景最重要。
刘裕刘寄奴的确厉害。论打仗,他应该算南朝第一。桓温在他面前都得甘拜下风。但能力强,就能打破门阀垄断吗?
东晋初年的陶侃也不差,而且比刘裕更像励志典型。
在门阀壁垒的缝隙中,陶侃硬是从底层做起,一步步干到东晋的大将军,甚至还被赐予赞拜不名、剑履上殿的殊荣。
但是,陶谦是一边受气一边拉磨,甚至被欺负到广州搬砖。最后,不得不功成身退,主动归隐。
不归隐行吗?在门阀政治的东晋,陶侃这个寒门如果不知道见好就收,那要么大祸临头,要么祸及子孙。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个好出身,陶侃只能脏活累活自己干、功劳赏赐别人拿。即便自己拿了,那也得赶紧吐出来。
所以,刘裕能力再强,也无法颠覆门阀政治。
那刘裕为啥成功了?
经过桓玄这么一折腾,东晋的门阀政治自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最高合法性,也就是司马皇室,没了;最强政治力量,也就是豪族们,废了。
到这时候,其实还不行。
因为寒门根本不敢反抗。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寒门,甚至二等豪族敢闹事,那结果就是死。刘裕和北府军只能给豪族当刀子用。
但是,桓玄篡位成功后,竟然变得比司马家族还蠢。
他信不过豪族。从他老爹桓温开始,老桓家跟其他豪族的关系就不好。但他也信不过北府兵,然后就要把北府兵这把刀子扔火里重炼。
既然你要炼我,那我就没法给你当刀子用了。然后,北府兵就被逼着长了脑子,把桓玄给宰了。
等宰了桓玄之后,刘裕和北府兵放眼一看:偌大天下,已经没人能用得动自己这把刀子了。
然后,门阀政治的东晋也就变成了军人主政的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