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洛西访台湾#
南明王朝走入死胡同的时候,郑成功其实也无能为力。他的父亲郑芝龙,是个正儿八经的投机分子。郑芝龙之所以扶持南明隆武帝,只是为了把这位傀儡皇帝卖个好价钱。
公元1645年,郑芝龙以南安伯、福建总镇的身份,扶持唐王朱聿键登基称帝,成为了南明的第二位正式的皇帝。可到了1646年,郑芝龙就已经在和清军商讨隆武帝的价钱了。
那时候南下招抚的洪承畴,口出狂言,许诺郑芝龙三省王爵的封号。也就是说,只要郑芝龙归降清朝,那么他就是福建、广东、浙江三个省的老大。
这还了得?郑芝龙果断归降,结果顺理成章就被拿下了。洪承畴哪有那么大的权力,随随便便就给出三个省?这不是痴人说梦嘛!所以说郑芝龙做了那么多年的海盗,江湖经验算是白瞎了。
紧接着隆武帝就遇害了。作为隆武帝赐姓朱、赐名成功的郑森,其实内心还是比较纠结的,一边是给自己赐国姓的隆武帝,一边是生自己养自己的父亲。最终郑成功在纠结过后,还是选择了效忠国家,放弃当一个孝子。
郑芝龙虽然被抓了,可郑成功接管了他的大部分军队,成为了这支抗清力量的领袖。不过那时候清朝吞并天下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了。南明所拥有的地盘,只剩下了一堆边角料。势单力薄的郑成功该如何破局?
一、郑成功多次放弃与李定国的合作。
隆武帝被杀以后,实际上南明还没有真正结束。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在一帮明朝大臣的支持下,于广东广州称帝,史称绍武帝。无独有偶,桂王朱由榔也在广东肇庆被一帮朝臣拥立为帝,史称永历帝。
既然大家都想做皇帝,那就打一架好了。双方还没怎么火并,清军已经利用两者的矛盾,突袭广州,将在位仅1个月的绍武帝给宰了。这么一来,南明就只剩下永历帝这一个皇帝了。
按道理说,郑成功如果真心为了恢复明朝,就应该选择臣服于永历帝朱由榔才对。可这位老兄一直都不愿意承认朱由榔的合法性。以至于朱由榔集团,和郑成功集团,始终不能走到一起。
张献忠被豪格的人马杀掉以后,大西军散乱一团。他的4个义子成为了大西军的领袖,在其中一位义子李定国的坚持下,大西军与永历帝朱由榔合作,从起义军一眨眼功夫,就成了南明的正规军。
此后李定国打了好几个胜仗,又逼走了大哥孙可望,成为了永历政权的中流砥柱。这个时候永历政权大有恢复江山社稷的机会,毕竟当时他们已经手握广西、云南、贵州、湖南的部分地区,实力雄厚。
郑成功也因此在名义上归顺了永历帝,可实际上从未派出一兵一卒帮助永历帝恢复江山。李定国曾经至少3次,约郑成功一起围攻广州,可惜郑成功每次都爽约,最终导致南明这两大集团,无法团结在一起。
其实也可以理解郑成功的行为,当时李定国锋芒毕露,一旦两军合并,谁来做老大呢?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火并。还不如大家分开干,看谁干得好。
不过很可惜的是,李定国发动北伐的时候,郑成功按兵不动。等到李定国兵败以后,郑成功才想着北伐南京,结果在南京中了埋伏,损失惨重,差点连厦门、泉州的根据地都给丢了。
二、郑成功拿下台湾,成为了民族英雄。
郑成功在北伐失败以后,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何去何从?继续呆在厦门、泉州,早晚都会被清军给灭了。如果远渡重洋,前往海外,又该去哪儿安家落户呢?
1660年,清军派遣4万水师前来厦门,虽说郑成功将其歼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可北伐无望,又让郑成功感受到了前途迷茫。
思来想去,郑成功将目光看向了隔海相望的台湾岛。当时的台湾正落在荷兰人手里,荷兰那时候海军力量强大,号称海上马车夫,在世界各地掠夺财富。
公元1661年,郑成功将厦门的防务交给了儿子郑经,自己则带着数百条战船,载着2.5万人,横渡台湾海峡,从金门、澎湖列岛经过,直奔台湾而来。
荷兰军队在台南有两大防御要塞,一个是普罗民遮城,还有一个则是热兰遮城。要想拿下台湾,就必须要先拿下这两大要塞。
由于2.5万人的粮饷不好调度,因此郑成功没打算打持久战,他选择强攻普罗民遮城。当时恰逢狂风暴雨,郑成功率领大军劈风斩浪,趁着海水涨潮的机会,击溃荷兰舰队,夺取了台江内海的控制权。
登陆后的郑成功大军,又在陆地上击溃了荷兰守军,成功拿下普罗民遮城。郑成功以此为据点,打算迫使热兰遮城投降,结果却遭到了守军将领揆一的拒绝。
此后郑成功多次强攻热兰遮城,都没能取胜。他只好改变了策略,选择打持久战。而持久战的关键,就在于筹集粮草了。筹集粮草的细节,我们就不赘述了,荷兰守军被围困了7个多月后,弹尽粮绝,就连唯一的水源都被切断了,只好选择了投降。
公元1661年12月20日,38岁的郑成功终于顺利收复了台湾,使得这片土地,再次回到了华夏人的手里,不愧为民族英雄。同年,8岁的康熙皇帝登基。
三、施琅收复台湾,再造华夏一统。
说实话,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点太尴尬,因为明朝在大陆已经没什么生存空间了。永历政权已经被逼退到了云南边境,没多久永历皇帝朱由榔便逃到了缅甸。
而李定国的军队也越打越少,已经退到了西双版纳境内。显然,南明这条船快翻了。清朝在康熙的四大辅政大臣的带领下,越来越强盛,逐渐成为了华夏正统。
清朝统一天下可谓是大势所趋,这是郑成功最为痛心疾首的事情。恰逢这个时候,郑成功的大儿子郑经,又和弟弟的乳娘私通,还生了个儿子。郑成功的亲家唐显悦写了一封信给郑成功,疾言厉色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郑成功感觉家门不幸,甚至想杀了自己的儿子郑经,再加上登岛以后水土不服,郑成功居然就这么病死了!年仅39岁,实在是可惜。去世前,郑成功曾计划攻占吕宋岛,也就是现在的菲律宾,以此解救当地的华人,可惜计划因此而泡汤。
郑成功死后,他的儿子郑经继承了延平郡王的爵位,成为了台湾一哥。这位老兄比他爷爷郑芝龙要聪明多了,不说归顺清朝,也不说不归顺清朝,除了要好处,什么都不表态。
清朝那边最初也没空搭理郑经,毕竟西南和西北的问题很严重,南明残部和漠西蒙古都没有彻底解决。
公元1661年,吴三桂带兵攻入缅甸,迫使对方交出了永历帝。吴三桂将永历帝勒死在了昆明的滇池畔,自此得到了永镇云南的机会。
康熙长大成人以后,打算削藩,继而导致了三藩之乱。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份纷纷起兵抗请,郑经发现了商机,也果断出兵。
不过郑经是真心为了捞好处,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在浙江前线对付清军,郑经倒好,跑到福建挖起了耿精忠的墙角,居然要夺回泉州、厦门、漳州的控制权。
耿精忠炸毛了,索性归降了清朝。1678年,郑经集团与康熙集团达成协议,郑经的全部势力退出大陆,而康熙许诺,台湾将成为箕子之朝鲜、徐福之日本。这是赤裸裸的分裂行为,不过也只是清朝的权宜之计。
郑经先后丢失了厦门、泉州、漳州等根据地,彻底退回了台湾。而康熙收复台湾的机会也就来了。
康熙先平定了三藩,稳住了内部局面以后,开始迁界禁海,切断了台湾与大陆的贸易往来。郑氏集团多年穷兵黩武,早就内耗干净了,这回又遭到了大陆的经济制裁,小日子太难过了。
公元1681年,郑经去世,其子郑克塽继位。第二年,康熙便打算收复台湾。他以姚启圣为福建总督,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正式发动了收复台湾的战争。
施琅将水军分成了4大部分,
第一部分,施琅亲自带领56只大型战船,从正面主攻郑氏集团的主阵地娘妈宫。
第二部分,总兵陈蟒带领50只战船,组成东线攻击队,从澎湖港口东侧攻入鸡笼屿,配合主力攻打娘妈宫。
第三部分,总兵董义带领50只战船,组成西线攻击队,进入牛心湾,佯装登陆,以此牵制郑氏集团西边的部队。
第四部分,剩下的80只战船作为预备队,跟着主攻部队随时补充技工力量。
施琅先拿下了澎湖港外的虎井、桶盘等2个岛,随后又与澎湖的郑氏集团海军鏖战了9个小时,最终歼灭了对方1.2万人,俘虏了5千多人,击毁、缴获了190多艘战船。取得了本次战役的巨大胜利。
台湾主力海军基本被清除干净了,台湾内部人人自危,郑氏集团的统治地位也是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施琅选择招抚为主,进攻为辅,成功迫使郑氏集团投降了清朝。
公元1683年,康熙成功收复台湾,完成了华夏一统的重任。他在台湾设立了一府三县,隶属于福建省。同时在台湾驻兵8千人,在澎湖驻兵2千人,加强了朝廷对台湾的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