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安史之乱后,唐朝之所以还能坚持150年,主要是因为之前130年打下的基础、留下的遗产太好了。
举几组数字为例。安史之乱后的唐宪宗时期,宣武节度使韩弘有一回向朝廷进贡,“献马三千,绢五千,杂草三万,金银器千”;但这只是九牛一毛,他的库存是这样:“库厩尚有钱百余万斛,绢百余万匹,马七千匹,粮三百万斛”,而且,这只是他手里的现货。
唐穆宗时期,卢龙节度使刘整曾经一次性随手向朝廷进献战马1.5万匹。所以不难理解,为啥仅仅卢龙一镇就能压制契丹数十年。
而唐朝前期的强大,不仅在于一两个杰出的皇帝,而在于集历代之大成、接近封建社会极限的体制。
另一方面,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虽然没有一代贤明之士,但大多不是杀伤力强大的昏庸之王,也没有自以为聪明实际愚蠢的皇帝。即使有缺点,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就像那些资质一般的后嗣,亡国不死,兢兢业业。
此外,还有郭子仪、李德裕等权臣。君主和臣民的共同努力也客观上延长了唐朝的生存时间。但是,有以上这些还不够。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大众支持。
安史之乱爆发前,唐朝已经积累了一些弊病,甚至出现了衰弱期,而唐玄宗则日渐昏庸,不再是英明的天子。但这些都不足以影响法院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他们还会想起唐朝。
就算有些人被政府冤枉,最多也就是恨狗官,不恨朝廷,不上升到推翻朝廷本身当皇帝的水平。古代普通人的容忍度是很高的,毕竟也有少数人天生头后有骨。
这意味着违抗的人不会太多,安禄山也无法形成明末起义军的规模。说白了,当时的唐朝还没有烂到骨子里,还有救。
安禄山是谁?西部半决赛。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不是我们自己种族的人,内心是不一样的。唐朝和安禄山之间,普罗大众必然选择唐朝。
总之,人民不在安禄山这边。他没有得到公众舆论的认可。他是一个不义的老师,是一个应该被砍成碎片的叛徒和小偷。
所以对于安史之乱所造成的乱世,老百姓当然是深恶痛绝,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战前的太平盛世,这自然让他们在心理上支持唐朝。
除此之外,民间有句谚语说,船坏了,有帮助,船坏了,有底,底有三千钉。引申一下意思,就是一个大家庭不会衰落得这么快,而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害群之马今天能卖一块珠宝,明天能卖一块土地,勉强维持目前的生计,不被一下子逼上绝路。
唐朝就是这样,过去150年的遗产一次也不能丢。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家,从第一次贾家就露出了败笔,拖了100多次才把楼塌了。
所以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可以延续近150年。原因有很多。第一,前面130年基础打得好;第二,安史之乱后,唐朝没有特别昏庸的君主。即使昏庸,也没有多少昏招,因为宦官和缓冲城镇压制了它;第三,唐朝长期以来积累了很大的威望,赢得了人民的心。